王亞茹
摘 要:從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切入,以學校藥學類研究生為研究重點,依托該學院研究生會優(yōu)勢平臺,挖掘問題出現的原因,探尋解決方案,形成“思想引領、制度支持、雙導協(xié)作、學生能動”四位一體的藥學類研究生德育工作長效機制,著實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質量,樹立良好學術風氣,為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藥學類人才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關鍵詞:藥學類;研究生;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1.040
1 課題研究意義
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尤其是研究生,他們是國家科研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是社會進步的強大后盾,對于藥學院校研究生,承擔制藥救人的重要使命,教育培養(yǎng)更加重要。但近期,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自殺等事件的頻繁出現,讓研究生的心理素質,思想道德水平受到廣泛關注,研究生德育研究工作刻不容緩。
目前該方向目前研究成果不多,而此問題亟需解決,所以研究此課題非常必要,此次研究以筆者所在學院為試點,依托院部研究生會優(yōu)勢平臺,建立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水平的長效機制并進行實踐探索,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響應國家號召。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可見,立德樹人已成為教育的核心內容,“德智”要并駕齊驅,但在高校中,往往注重“智”的追求,忽略“德”的教育,以至于一些學生出現了政治立場不明確,理想信念模糊,道德缺失等問題,尤其是面對學業(yè)、就業(yè)、經濟、婚戀等實際困難及壓力時,問題更加凸顯,亟需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教育引導。
(2)順應社會需要。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社會復雜性日益凸顯,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學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學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地位越來越重要。對于藥學類學生,他們承擔著制藥救人的重要使命,更要對人民負責,對自己負責,所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人文素質,嚴謹的求學態(tài)度更是重中之重。
(3)滿足學生需求。目前藥學類研究生培養(yǎng)中,問題層出不窮,升學和就業(yè)的矛盾、學術研究為主導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與社會“多元化”需求的矛盾、課題組培養(yǎng)與班級管理的矛盾、導師培養(yǎng)與輔導員管理矛盾等,這都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本次課將立足學生實際問題,挖掘問題出現的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改善措施,助力研究生發(fā)展。
2 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課題組通過學生座談、導師約談、調查問卷、其他高校調研等多種形式,從社會、學校、導師、導員、學生等多個方面入手,了解學生德育工作現狀,發(fā)現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探討應對措施。其中,問卷調查主要采用網上調查的方法,下發(fā)231份,回收有效問卷231份。發(fā)現問題有:
(1)社會的復雜多變性沖擊學生道德觀,學生處理事務能力低。
隨著國家的快速發(fā)展,經濟全球化、網絡全覆蓋、多元價值觀沖擊著研究生的思想和行為,追名逐利思想、不良網絡文化、偏頗的價值觀等慢慢在學生當中滲透,調查問卷中92.64%的學生關心個人成長和發(fā)展、就業(yè)和學業(yè),僅6.49%關心國家富強和民族進步,更有0.87%什么都不關心;可見,學生利己主義比較嚴重,理想信念模糊,社會意識淡薄,與國家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悖,缺乏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的偉大抱負和擔當。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生是逃避本科的就業(yè)壓力選擇讀研,學習無目的,發(fā)展無目標,更是缺乏學術研究的興趣,當遇到難題時就會出現浮躁,急功近利等現象,加上身邊道德教育不到位,不能及時糾正不良風氣,研究生道德問題日益加重。在學生調研中,89.61%認為有必要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說明學生本身也有提升的需求。
(2)校院兩級德育教育觀念缺失,工作方法不到位。
隨著研究生的擴招,龐大的學生隊伍需要配套完善的管理體系,但大部分學校依然遵循古老的培養(yǎng)方法,認為研究生思想成熟,不需要像本科生一樣加強德育教育,只需要事務上的管理即可。調查中顯示,在筆者學校大多數學生接受教育依靠思政課程,導師教育、輔導員管理、校內活動、社會實踐等占到很少比例;對于學校負責思政德育教育的部門,29%認為是研究生院,27.27%認為是校團委,6.06%認為是學工處,更有37.66%不清楚或者認為沒有,足可以看出學校負責部門分工不明確,職責不清楚,學生無法分辨真正的管理部門;調查中75.32%的學生認為自己關系緊密的導師、師門、朋友等對自己的思想成長其主要作用,19.48%認為是社會環(huán)境及社會實踐,僅有3.46%的學生認為學校傳統(tǒng)的德育途徑和方法有作用。
(3)導師、導員不重視,合力育人意識缺失。
研究生課程安排較少,大多數在實驗室,與課題組成員、導師接觸較多,與輔導員接觸較少,所以大部分學生對導師認同度較高,認為研究生管理應該由導師負責,據統(tǒng)計,73.16%認為導師有進行思想教育的責任,但是導師又認為研究生已經思想成熟,不需要其他方面的管理,重專業(yè)輕教育現象普遍存在,66.67%的學生也反映導師在科研方面教導比較多,僅27.28%的學生得到其他方面教育。對于輔導員,主要負責學生思想政治、價值觀和日常工作管理,但因為平時接觸少和思想上的疏忽,對研究生德育方面也出現漏洞。因為雙方的不重視,研究生德育工作便出現偏差。
3 研究生德育工作新機制的構建與實踐
針對德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筆者分類整合應對措施,形成“思想引領、制度支持、雙導協(xié)作、學生能動”四位一體的研究生德育工作長效機制。
(1)思想引領。
以理論教育為主體,以黨組織管理為抓手,提升學生思想意識。把思政教育、德育教育融入研究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根據每月特有紀念日,設置主題教育月,運用形勢與政策課、思政課、主題班會、年級大會等平臺開展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砥礪德行,錘煉品行,例如感恩月、愛國月、奉獻月、優(yōu)良學風月等。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在管理中并入德育教育,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進性,提高黨建工作實效,以黨建引領德育工作。目前,筆者單位按照同導師、同專業(yè)為標準對研究生黨支部進行縱向管理,這樣黨員之間更加了解、更加熟悉,開展活動的積極性也增高,運用QQ、微信、抖音等新媒體技術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高地,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2)制度支持。
規(guī)范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體系,助力藥學類研究生成長成才。將德育價值觀納入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中,開設德育素養(yǎng)提升課程;完善學術誠信審查系統(tǒng),建立健全獎懲措施,嚴肅學風學紀,杜絕學術不端現象;構建合理的研究生培養(yǎng)評價體系,目前筆者所在學校評價學生的標準還是科研成果,對德育方面沒有要求,應該拓寬評價指標,將思想道德、學業(yè)成績、科研成果等綜合考慮,建立綜合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提升。
(3)雙導協(xié)作。
明確導師與輔導員的雙向引領作用,充分發(fā)揮“雙導負責制度”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和主要作用,構建良好的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加強導師和輔導員的溝通,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情況。導師是研究生培養(yǎng)的第一責任人,在學生管理中應加強和學生交流,關心學生思想和品德教育,改變“重專業(yè)輕教育”現狀,利用每一次課題組會議、每一次接觸來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思想隱患,并采取相應措施及時引導。
作為輔導員,將思想道德融入日常工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以真實案例入手,用真心與學生交流,深入淺出為學生分析問題,進行思想價值引領與道德培養(yǎng)。運用主題班會、年級大會等課程教育平臺開展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發(fā)揮學生主動性,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教育形式,讓學生走上臺前進行理論宣講、主題演講在活動中加強認識,砥礪德行,錘煉品行;探索打造輔導員自媒體宣傳平臺,利用接地氣的語言、娛樂化的方式,讓思政內容活潑起來,發(fā)揮創(chuàng)意,例如,思政答題花式查寢簽到,QQ空間發(fā)布愛國教育感悟,充分挖掘信息交互平臺的思政宣傳功能,將日常工作做細、做新。
(4)學生能動。
加強班級管理,增加學生交流,以班級和研究生學生會為平臺,開展有益的實踐活動,通過“第二課堂”和“個人學堂”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增長才干。目前筆者建立研究生學生會,開展學術沙龍、趣味運動會等活動,旨在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得到個人提升,同時增加學生交流,活躍氣氛。
參考文獻
[1]李家圓.立德樹人背景下研究生輔導員德育自覺的提升路徑[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1-3.
[2]林仕堯.德育融入研究生培養(yǎng)體系的理論探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4-17.
[3]張敏.導師與輔導員合力育人問題探析——以延邊大學研究生德育教育為例[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8:70-73.
[4]錢廣.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探索與實踐[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00-106.
基金項目:2019年度中國藥科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項目“藥學類研究生德育工作機制研究與實踐”(2632019PY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