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坡
同學們,聽說過這兩句詩嗎?“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被稱為“文外獨絕”的詩句出自《入若耶溪》,作者是南朝詩人王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蟬噪陣陣,林間愈見寂靜;鳥鳴聲聲,山中更覺幽深。蟬噪陣陣是動,由此襯托出樹林的寂靜;鳥鳴聲聲也是動,由此襯托出山谷的幽深。在這里,本來互為矛盾的動和靜巧妙結合,以動襯靜,寓靜于動,取得了比單純地描寫“靜”更傳神的效果。因為動靜看似矛盾的雙方是互相依存的,山林中之所以能夠聽到蟬噪、鳥鳴,引起人們的注意,就是以靜為前提的。
這兩句詩告訴我們在描景狀物時,既要描寫它的靜態(tài),又要寫出它的動態(tài),動靜結合,相映成趣,才能使描寫的景物活起來。它是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把動的事物化為靜物,把靜的物體寫活,動靜互相襯托,通過動靜的轉(zhuǎn)換,描繪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要做到動靜結合,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化靜為動
化靜為動就是將靜止的物體加以刻畫,使其具有動態(tài)感,從而使描寫的物體富有生氣,充滿活力。景物有動物,有靜物。單寫靜物,容易使人覺得呆板,如果把靜物化為動態(tài)來寫,就變得生動活潑。
如:“花朵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紫藤蘿瀑布》)這句話中,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靜止的花朵人格化,“挨著”“接著”“推著擠著”等詞語使人仿佛看到花朵像小孩子一樣在一起擁擠嬉戲,富有動感。
再如:“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帶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覺,忽而又會得移上你的面前來,和你點一點頭,又匆匆地別了?!保ā段飨那缬辍罚┣嗌绞庆o立不動的,但在作者的想象中,它竟會像人一樣跑來、點頭、分別,給人青山活力十足的感覺。
化動為靜
化動為靜,就是把運動的事物當作靜止的事物來寫,想象并描寫出動態(tài)事物在靜止時的形態(tài)和神態(tài)。靜有各式各樣的形態(tài),有清靜、寧靜、恬靜、幽靜、寂靜等,各種不同的靜,都有一些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常見的有以聲寫靜。
如:“教室里靜極了,只聽見沙沙的寫字聲?!庇谩吧成车膶懽致暋眮硪r托教室里的安靜。還可以以動寫靜,如:“向瀑布望去,只見瀑布像一張白色輕紗,被人遺忘在山上,給山谷增添了許多魅力?!保ā饵S果樹瀑布》)寫出了遙看瀑布的印象,瀑布像一張白色輕紗,將流動的水當作靜止的布,生動形象。
動靜互襯
動靜互襯就是既描寫事物的動態(tài)又描寫事物的靜態(tài),二者相互襯托,動靜結合。作品中動態(tài)的描寫和靜態(tài)的描寫交互出現(xiàn),參差錯綜,形成一種參差美,相映成趣。
如老舍先生筆下的貓,靜態(tài)描寫有“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什么事也不過問”。動態(tài)描寫有“蹭你的腿”“跳上桌來”“踩印幾朵小梅花”。通過靜動結合的描寫,把貓的性格特點寫得活靈活現(xiàn)。
再如:“在那房子的上面,靜立著煙囪。煙囪里吐出的煙,裊裊娜娜的,像個精靈一樣,不斷扭著腰肢,在給夕陽伴舞?!保ā渡臣忆旱耐硐肌罚┻@里的煙囪是靜的,而煙囪里吐出的煙是動的,達到了動靜互襯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