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健
一
已是第二天的早晨,幾個人站在吊腳樓的窗前,一股清冷的寒氣穿過古老的寨門,糾集著永遠不會古老的時光,一起向遠方而來的陌生者,傳遞著三江侗寨別樣的冬天。
站在吳校長家的吊腳樓上,往侗寨的中央眺望,一輪巨大的紅日沉浸在氤氳的霧氣里,整個寨子里彌漫著一股朦朧的神秘氣息。攢尖式雙疊頂?shù)墓臉?,聳立地指向天空,天為乾,地為坤。太陽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冉冉升在鼓樓的弧線旁,美侖美幻,天地同輝,乾坤交融,凝聚了侗寨二千年來生命的向心力。
晨曦的寨子一片安詳,鱗次櫛比的吊腳樓各得其所,冒起縷縷青煙,公雞喔喔地鳴叫,狗的吠叫聲溫順而愜意。看不到人影,樓下響起沙啞的吆喝聲,天干物燥,小心防火。聽到更夫的喊聲,我的心里輕輕被攪動了一下,五行中金、木、水、火、土,俗話說防火于未然,玩火焚身,最終喪失了卿卿性命。
在我的印象中,幾乎每年都有報道說,三江侗寨發(fā)生嚴重的火災(zāi),吊腳樓一幢連著一幢被大火吞噬,彈指一瞬間煙灰飛滅,化作人間最悲痛的往事。“火”,在侗寨的生命意象符號中,代表著生活的積極趨向,也是對這個熱情奔放民族生命的適度而止。在五行中,“火”夾在水和土的中間,火與金、木是要隔開的。更夫每天只是在做同樣的一樣事,防火,這一道古老的讖語回到了侗寨現(xiàn)代生活的寓意中,成為各家各戶溫故而知的生活哲理。
火一般的生命,雖然有的人家被大火毀掉了整個家園,但是只有人還在,他們還會在原來的遺址重新再建一座吊腳樓,絕大數(shù)的人家不會建一幢具有外面世界的現(xiàn)代模式化的樓房。在吳校長的家里,我看到了現(xiàn)代化的廚柜、冰箱、純大平幕的液晶彩電等等,我和兩個朋友由衷地贊嘆,吳校長家過得有滋有味,比城里一些人家還好!吳校長露出微笑,像一個靦腆的少年,哪里,哪里,比不上你們城里人!
冬日的陽光,越過樓頂、屋檐、斗拱,柔和地落在吳校長家?guī)装倨椒矫椎姆孔永?。偌大的客廳里,吳校長的兩個孩子在咚咚地耍游戲,他們像兩頭好斗的小犢牛,因為一只皮球,哥弟倆差一點動手要打架。我們跑過去拉開他們,最小的家伙不服氣以為我們幫了他哥哥的忙,他氣嘟嘟跑過來朝我們仨躍起“飛毛腿”……吳校長跑出來舉起手要打他屁股,最后小家伙跑了,在樓梯口向我們作鬼臉,可愛、調(diào)皮的樣子,讓我們想起了各自的童年、少年。
三個人站在寬闊的窗前,沿著陽光的視線回到從前的故鄉(xiāng),回到最初的童年,回到從小成長的地方;不想城里的煩心事,不想柴米鹽油,任由快樂的時光在侗寨里飛翔。
二
昨晚,參加侗寨舉行的百家宴后,吳校長邀請我們?nèi)说剿麄兗易∷?,我們?nèi)齻€睡在一張木床上,中間一個被另外兩個夾著睡覺。第二天,他對我們說:你們兩個像發(fā)動機,夜里我熱死了,身體熱得發(fā)燙,不停地將手伸出來,又不停放到被子里,以免受凍,我們哈哈大笑。
半夜里,我和一個朋友下樓如廁,迷迷糊糊地踏在木板上,整幢樓咚咚振響,心里很窘迫,豈不是害了人家睡覺?!在侗寨里,生活的形式仍然按照侗族千百年設(shè)計的程序進行著,人在樓上走,一個人在做什么,一切都很明朗,咚咚的響聲會告訴主人,是誰來了。
保持侗寨原來的建筑風(fēng)格,不是三江侗族和外界文明的切割,而是侗族人對一個民族生活本意的向往,活出生活的本意與純真,他們在繼承祖先美好的設(shè)計。這個美好的設(shè)計不僅是外部結(jié)構(gòu)的設(shè)計,同時也是一個民族內(nèi)部的設(shè)計,即一個民族偉大情感的設(shè)計。在三江,有侗寨的地方就有風(fēng)雨橋、涼亭、吊腳樓、寨門、鼓樓等,無論在何處都有你落腳的地方,與中國古代的江南,小橋、流水、古樹、人家等,將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處理得如此之融恰。
真正的游子,在三江侗寨是不會有也不應(yīng)該有找不到家的感覺。吃早飯的時候,熱情好客的吳大嫂給我們做飯,上桌的有手抓糯米飯、臘雞、臘魚、臘豬肉、臘鴨以及各色涼拌。我們來不及慢慢品嘗,匆匆地和吳校長喝了兩杯米酒,就匆匆地和他們一家人話別了,他們送我們很遠,一直看到我們遠去的身影,我看見他們在路上不停地招手著,仿佛我們是他們出遠門的親人,總要一天我們還回到他們身邊。
三
鼓樓是侗族的神祗,是侗族眾神居住的地方。
傍晚時分,下了車,伴隨著婉轉(zhuǎn)動聽的蘆笙聲,沿著坡拾級而上,從第一眼望到鼓樓的那一刻,在夕陽的掩映下,我為世間有如此精妙的杰作驚訝不已。侗匠在侗族中很受人們敬重,吳校長的父親就是一位侗匠,清瘦的身體,穿著干凈的衣服。他對我們說他大半生的職業(yè)是替侗胞造房子,尤其是為了侗寨里造鼓樓時,他和眾匠人不謀一分報酬,能夠為寨里造鼓樓是人生最榮耀的一件事兒。
黃昏里的鼓樓,渲染著一層金光,尖尖的樓頂靜穆地伸向天空,仿佛有意識地將人間的生活向天上傳達似的。我站在鼓樓前,請人幫忙照一張身后的鼓樓背景照,照片的我一臉的平靜,身影渺小,內(nèi)心里卻獲得了一種厚重的力量。
黃昏里,人來人往,婦女穿著她們本民族的服裝,她們正在忙著操辦百家宴。我們迤邐地來到鼓樓里,想往上爬,后來不知什么原因最后放棄了,里面各家婦女進進出出挑著做好的菜和酒,她們一臉的和氣,臉上掛著吉祥的笑容。
天慢慢地變暗了,鼓樓的影子長長地躺在地上,站在鼓樓的陰影處,人們?nèi)匀桓械焦臉窃诒S又麄€侗寨。人們在鼓樓不遠處的廣場上歡天喜地吃百家宴喝酒,真正的熱鬧開始了。
在吃百家宴前,先在鼓樓前舉行祭祀儀式。在盛大節(jié)日里,三江侗族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這是一個民族的信仰,這是他們對本民族神祗的信仰。
不說那宏大的場面,不說那豐盛的菜,總之,百家宴是侗族歡樂的圖騰。遠方來的客人,情不自禁地興奮到了極點,這里是快樂的天堂,生活回到人們夢想的最初向往。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方式,而在百家宴的現(xiàn)場,幸福很容易得到滿足;不同膚色的人,不同文化的人,不同社會經(jīng)濟地位的人,大家在一起很平等,有飯大家吃,有酒大家喝。舉杯之前,侗族同胞們唱著酒歌,沉渾的吆喝聲,發(fā)自他們一顆顆熱情的心,聽不懂侗話,從聲腔和他們興奮的表情里,他們忘情地投入,一種癡迷生活的原汁。酒未醉,人先醉,醉在心里,將生活的幸福一點一滴地發(fā)酵。
一群婦女握著酒杯,她們約有十人,四處尋找遠方來的尊貴客人,她們像一群快樂的小鳥,被敬酒的客人很榮幸,婦女們邊唱祝酒歌邊敬酒,一杯杯地往客人的嘴里灌酒。不勝酒力者,委婉地拒絕喝下去,婦女們不會就此罷休,她們嘰嘰喳喳地叫著,繼續(xù)大聲地唱祝酒歌,意思是說我們尊貴的客人,喝吧,喝下一杯又一杯醇香的米酒吧,別難為我們的盛情邀請了。我等不堪飲酒,酒量有限,不能與之奉陪,婦女過來敬酒,我們立即跑開,像打游擊戰(zhàn),有時候某些快樂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與眾人去參與,快樂在心中,旁觀者樂在其中。
喝完酒,凡參加百家宴的人一起跳侗族耶舞,大家手挽手,將廣場圍成一圈,唱著侗族“嘎老”(大歌),由男音或女音領(lǐng)唱著,大家跟著和唱,其樂融融,歡快的歌聲飄蕩在鼓樓的夜空中。
宴畢,人們盡興而歸,心里那股激動久久不曾揮去。驀然回首,仰望那一幢鼓樓,夜色中的她,秀麗而嫻靜,又像侗族品行德高望重的智者在不老地歲月里沉思;那是一面永不倒的旗幟,那是侗寨居住的靈魂,那是侗族千百年來的圣地,那是一個民族出發(fā)與歸宿地,古老的文明與外界現(xiàn)代文明在這里生根開發(fā)。
灑下一抹光影,營造一塊人間天堂,打開寨門,原原本本地向遠方來的客人分發(fā)侗寨的生活味道。讓城里人,看到侗寨一個完整的生活世界,不一樣的世界,從外部到內(nèi)部乃至細節(jié),貧困而不困惑,苦難而堅韌,快樂的內(nèi)心無比的強大;三江侗族里這一套永不會古老的生活方式,不會老去,不會腐蝕,在侗寨里完完整整地保存著古代生活與現(xiàn)代生活結(jié)合的恒守規(guī)律———我們在現(xiàn)代文明里一些已經(jīng)忘懷的,又是我們必須需要的生活味道。
返城的路上,我不停地摁著照相機的快門,窗外的三江侗寨風(fēng)景驟然掠過,風(fēng)雨橋、涼亭、鼓樓、寨門、吊腳樓,路邊穿著侗服的婦女,背著背簍,這些圖拼的形象不斷地閃現(xiàn)在我腦海中?,F(xiàn)在,坐在電腦前,我又一次將三江之行的形象重新回想一遍,那些美好的東西像漏斗篩選地流入記憶的河床,永遠地保存在我的生活迷宮里,隨時聽候調(diào)用,以“修正”我有時過于浮躁的日常生活。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