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生
【關鍵詞】 演區(qū)照度 光圈開度配合
從事電視照明近二十年,一直在演播室工作,很長時間以來有個專業(yè)性問題曾困擾了我許久:演播室演區(qū)照度到底多少才算合適?與之相關需要考慮的因素有那些?其實這也是許多影視照明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
以往調光時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先以被攝體(新聞演播室以人物)為主體布光,人物光光比調整合適后,畫面整體亮度通過攝像機光圈予以調整:畫面暗則加大攝像機光圈開度,反之,則減少光圈開度,直到人物光(主要是面光)合適為止。似乎不用或者很少考慮其它方面的因素,那么這樣做是不是合適或者比較全面呢?
對于新聞演播室而言,人物光當然是布光的重中之重,但只強調人物光而不顧及背景光、襯底光、演區(qū)照度與攝像機的配合等因素,將會影響整體畫面質量。如果演區(qū)照度不夠,畫面基調太低,必然會加大光圈開度,加大光圈開度會使鏡頭的景深變小,有可能造成前景人物清晰而后景模糊的情形。相反,演區(qū)照度過高,攝像機光圈開度變小,鏡頭景深變大,如果背景與主播臺間距不足,加之背景大面積高亮度畫面無法控制的話,又會使前后景物都太清晰,縱深感不夠,主體不突出,畫面雜亂無章。因此,綜合考慮布光因素,特別是演區(qū)照度與攝像機的配合非常重要,而且大有講究。
我臺2號400平米高清演播室于2018年10月全面提檔升級改造之后,演播室布局、背景、燈具及其它設備等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演播區(qū)由原來2個變成5個,包括1個虛擬演播區(qū)(參圖1), 大屏幕原來1塊增加到4塊(一塊DLP屏,二塊LCD屏,一塊LED屏)(參圖2、圖3),整個大演區(qū)背景也做了LED幕布色塊亮化(圖1),照明燈具全換成進口PHILIPS高色溫LED,包括平板燈、聚光燈、成像燈等(參圖4),調光臺為PHILIPS NEO。現(xiàn)以本演播室《石家莊新聞》《新聞午報》兩直播節(jié)目演區(qū)為例,介紹一下我臺在演區(qū)照度與攝像機配合實踐中應用效果。
《石家莊新聞》是我臺一檔重要的時政節(jié)目,堪稱石家莊的《新聞聯(lián)播》。它的演播區(qū)背景是一塊由深圳洲明科技公司UTW系列新一代小間距LED顯示產品無縫拼接而成的約22平米大屏幕,用于播放節(jié)目的動態(tài)背景(圖3),它的特點是防護性高,可靠性高,畫面穩(wěn)定,視角廣,色溫寬,亮度高。節(jié)目播音形式采用男女雙播,播音員與大屏背景間距約5米,布光用燈11盞,在這樣一個實際情況下,如何確定合適的演區(qū)照度呢?
確定演區(qū)照度應該是一個很謹慎的問題,尤其是重要的欄目,通常需要綜合考慮如下因素:
1.被攝物(畫面內所有人或物)明暗反差,即景物自身的對比度。
2.確定演播室演區(qū)的常用光樹開度,這是根據演播區(qū)實際布局和所用攝像機情況而定。鏡頭景深大小由鏡頭焦距、物距和光圈開度決定,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3.確定常用光圈開度下的照度值。
如果確定的演播室演區(qū)照度過低,攝像機為了得到合適的曝光量,必然要開大光圈,開大光圈景深會變小,如果以前面人物調焦,后面背景有可能模糊不清,圖像質量變差,對于過去模擬或分辯率不高的標清攝像機,照度過低還會出現(xiàn)拖尾現(xiàn)象,當然對于現(xiàn)代高性能CCD攝像機而言,情況有很大改觀。
如果演區(qū)照度確定過高,也會造成不良影響。最直接的就是播音員因長時間在強光照射下,眼晴會感到不適,對于直播節(jié)目具有安全隱患 ,如主播會眨眼,甚至眩光等,妝容久了也會發(fā)生變化。盡管現(xiàn)在都換成了冷光源LED燈具,功率大大降低,但同樣會造成建設費用維護費用增加,尤其是進口燈具,造價和維護費用都較高,少則幾百,多則幾千,而且也不方便。
綜上所述,光圈開度常用值是一個關鍵量,對于大中型演播室來說,業(yè)內普遍認為,光圈開度為4.0時已經有足夠景深,即根據這個光圈開度來計算照度值是比較合適的。
根據理論演區(qū)照度公式,演區(qū)照度與光圈圈存在如下關系:
E1/E2 =(f1/f2)^2
E1-攝像機產品手冊給出的照度,單位為勒克斯(Lx)。
E2-變化后照度,單位為勒克斯(Lx)。
f1-攝像機產品手冊中給出的光圈開度。
f2-對應E2的光圈開度。
注:各種攝像機的靈敏度都是這樣表示的,給出照度為2000Lx時的光圈開度值。我臺2號高清演播室所用4臺(包括搖臂)攝像機均為SONY HDC1580,該機像素約220萬,靈敏度可達f10,信噪比為55dB,調制深度55%,有效降低畫面噪波,這可以減輕攝像機對燈光照度的要求,又保證了畫面豐富的細節(jié)。如今的CCD攝像機,雖然靈敏度大大提高了,但在確定理論照度時,仍以4.0光圈開度為宜。
當光圈開度f2=4.0,E2=320 Lx時,通過技監(jiān)觀察該節(jié)目實際畫面效果來看,鏡頭景深有些大,表現(xiàn)為前后景都很清晰,主播人物形象不突出,更主要問題是背景大面積LED點陣太亮,加之播放《石家莊新聞》動態(tài)背景,整個畫面很混亂。所以將光圈開度調大些(f值變?。?,演區(qū)照度值降低些。通過反復對比、調整、再對比、再調整,最后確定為光圈開度為3.5,主播面部照度為300Lx,取得了較好效果(參圖5),主播和欄目領導也很滿意。
《新聞午報》是一檔單人播報節(jié)目,所用攝像機同上。此演區(qū)的背景與《石家莊新聞》背景也有所不同,大背景為幕布燈箱,其前面是二塊(一塊2×5一塊2×2)LCD(液晶而不是發(fā)光二極管)(圖2),背景整體亮度已經很柔和,而且主播取全景站播,背景與攝像機視點方向成一夾角,這樣按照透視規(guī)律,即使將攝像機光圈開度降低些,鏡頭景深變大,也能滿足前實后虛、前明后暗的畫面要求,因此可以將此演區(qū)照度提高,使畫面中周圍環(huán)境光亮堂一些。同樣通過幾次照度和光圈開度的配合調整,結合實際畫面對比,最后確定為光圈開度為5.0,演區(qū)照度為500Lx(效果如圖6)。
以上是我臺2臺高清演播室改造后二檔節(jié)目演區(qū)照度和攝像機配合應用實例介紹,僅供同行參考。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主要考慮了背景大屏幕、演區(qū)綜合照度對攝像機的影響,其實一幅高質量的電視畫面遠不止這些,譬如舞美、化妝、服裝與燈光的配合,演區(qū)各部分照明對比度對電視畫面的微妙影響等,在此不再贅述。
通過上述實例,還有一個體會:理論與實際切不可對立起來,也不可厚些薄彼,只有很好的結合才會有完美的效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