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瑜
摘要:移動媒介的快速發(fā)展迎合了受眾碎片化信息獲取習慣,知識類付費APP“得到”滿足了新白領階層崛起后知識需求迭代加速的訴求,“得到”APP在內容的運營策略上堅持內容為王,以4I原則指導內容生產,避免傳播過程中的信息稀釋,以層級信息加工模式消解知識鴻溝,實現受眾全覆蓋,并以線下互動模式與線上聯動。
關鍵詞:知識付費 碎片化 病毒營銷
課題項目: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新媒體有聲讀物的媒介生態(tài)研究,課題編號:201806189。
2016年以來,付費語音“分答”上線,“得到”APP開疆擴土,知識付費類APP發(fā)展形式大好?!暗玫健庇闪_振宇創(chuàng)辦,是《羅輯思維》的轉型產品,2016年5月上線,截至2019年12月線上用戶已超過3000萬。知識付費的生產理念是打破信息共享,生產者在知識篩選中獲取效益,在知識流通中注入資本。
“得到”APP崛起的文化生態(tài)
一、新白領階層崛起加速知識迭代?!兜侣鍫枅蟾妗诽岢霎攤鹘y(tǒng)教育系統(tǒng)受到挑戰(zhàn)時,“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成為趨勢。學校仍然是系統(tǒng)知識獲取的主要渠道,但隨著社會發(fā)展,不同階段的個體面臨多樣化職業(yè)選擇,職業(yè)生涯不確定性增大,個體終身學習的訴求強化。與此同時,不同學科領域邊界打破,知識滲透交融,跨學科知識結構需求不斷擴大。基于受眾知識更新和復合型知識儲備的需求,羅振宇提出:“與老白領不同,新白領面臨的不確定性特別大,社會生產的動態(tài)分工,部分從業(yè)者可能隨時面臨職業(yè)的重新選擇,這時立體化多層次的知識顯得尤為重要。要跨越組織邊界,整合資源對抗?jié)撛诘牟淮_定性,就必須要終身學習。而這種現狀對我們這些知識服務者來說,也是極大的機會?!雹倭_振宇將用戶稱為“每日精進的終身學習者”?;ヂ摼W知識社群在這個市場中獲利,必須利用社會網絡節(jié)點,深耕專業(yè)化內容生產和知識服務,正如喬治·西蒙斯提出數字時代的“連通主義”學習理論,融入用戶的生活從而形成一定依賴。以“終身學習”這一定位,挖掘潛藏價值,建立受眾黏性。讓用戶在心理上感覺到自身的價值與身上無窮的潛力,在不脫粉的同時又進一步吸引更多受眾。
二、信息碎片化環(huán)境中的“認知盈余”。新媒體的發(fā)展改變了受眾知識統(tǒng)籌模式,用戶媒介接觸散點化,媒介接觸時間碎片化。海量信息和注意力的聚焦性,有限時間和不斷更新的內容選擇形成了矛盾。信息豐裕的環(huán)境中,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注意力。第一,利用互聯網經濟下大眾分享更多的價值的趨勢,受眾在知識付費平臺將自己的“盈余”知識通過收費或免費方式傳遞出去。受眾接受信息,傳播信息,且有提供新信息的需求,消費、分享和創(chuàng)造的需求,通過互聯網進行分享和創(chuàng)造,②每個用戶都是傳播的節(jié)點。第二,針對受眾媒介接觸時間碎片化的特征,平臺再通過精選內容幫助受眾汲取精華。知識付費產品運營商將缺乏系統(tǒng)性的知識進行汲取整理,讓用戶在開放信息越來越豐富的時代,降低獲取信息的時間成本。羅振宇定位產品為“知識外賣”,將現有的知識細化并分類,取知識之精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知識輸送至用戶。第三,“得到”在內容生產時將知識分類,根據市場需求來判斷市場導向和發(fā)展趨勢,做用戶獲取知識的“義務收集者”,為用戶節(jié)省時間,平衡時間和內容的關系,以差異化經營策略滿足受眾差異化訴求,提高內容營銷的精準度。
“得到”APP內容生產策略
知識付費是未來的商業(yè)趨勢,深耕垂直領域,避免信息被海量內容稀釋是保障信息到達率的基礎?!暗玫健币詫蛹壭畔⒓庸つJ綄怪R鴻溝,實現受眾群體的精準定位。在內容生產上,以4I原則強化內容的生產的吸引力,迎合受眾信息獲取習慣。
一、內容為王,避免信息稀釋?;ヂ摼W知識社區(qū)時代,知識是碎片化的,以非系統(tǒng)整合形態(tài)存在。互聯網中的知識散落在一個個帖子和詞條中,而這些信息內容的質量良莠不齊,優(yōu)質內容往往被淹沒或稀釋。
知識付費產品中馬太效應凸顯,優(yōu)勝劣汰的市場機制要求產品定位和內容分類定位準確。知識付費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品牌的長效發(fā)展需要順應市場,當下的內容生產能否適應資本市場變化,品牌發(fā)展能否長遠,維持產品生命存續(xù)的關鍵在于能否獲得用戶的持續(xù)關注。知識付費需要精準定位產品,付費平臺應該嚴格把握收費知識的品質,保障能夠形成長效的黏性,平臺持續(xù)穩(wěn)步盈利。羅振宇在公眾號平臺羅輯思維《每天60秒》欄目的內容的選擇上幾乎每一條都要親自過審,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錄音頻,這些音頻每天6點前推送至用戶手機上,從找素材到編輯再到組織語言錄音親力親為。深耕內容生產,才是知識付費類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二、層級信息加工模式消解知識鴻溝?;ヂ摼W時代,信息內容碎片化,知識生產者和受眾知識水平都是參差不齊的?!暗玫健毕啾容^“知乎”、喜馬拉雅FM等其他幾家經營付費類文化產品的公司而言,對于內容專業(yè)性的把控更嚴格,內容生產者都是“得到”簽約的各領域專家,以專業(yè)領域的權威性獲取受眾信任。他們在信息生產中作為知識的“中間商”,代替用戶收集知識,再把汲取到的知識轉給受眾,根據受眾的不同知識訴求,知識被“中間商”分別進行精細加工和淺加工。
專業(yè)內容生產者提供的知識內容都是跨界的通識化知識和實用性知識,雖然信息內容屬于R·阿克奧夫提出的中層知識,但是專家解讀與大眾解讀視角和深度仍有差異?!暗玫健卑l(fā)揮平臺力量,建立知識生產標準,保障內容品質,形成規(guī)范化生產流程,以原書為基礎,通過專家解讀和加工,幫助受眾獲取信息內容,節(jié)約時間成本,建立專業(yè)量化標準。平臺將專家講解和解讀進一步淺顯化,多次加工的內容更適合大眾知識模型和接受心靈,知識產品具有了“交付感”。在30分鐘的“每天聽本書”板塊中,將專業(yè)書籍內容精粹化,以短時的淺閱讀形態(tài),萃取內容精華,符合大眾的傳播接受心理。
三、4I原則指導內容生產。營銷的4I原則包括趣味原則、利益原則、互動原則和個性原則。在互聯網整合運營中,企業(yè)建立和傳播品牌文化,增強企業(yè)與用戶黏性,通過免費內容帶動付費內容?!懊赓M”是滌蕩舊有思維的商業(yè)體驗,對企業(yè)來說,“免費”更多的是一種生存法則,一種可以改變舊有發(fā)展模式而實現脫胎換骨的“動力機器”。這種動力實則是從“免費”向“付費”的過度。③免費作為一種營銷策略乃至商業(yè)模式,在數字經濟領域創(chuàng)造著可觀的利潤,免費以顛覆性模式,打破固有交易概念,互聯網環(huán)境中用戶群體廣,全民參與使免費成為可能。以免費形式吸引了大量用戶后,邊際成本趨向于零。増加一個新的用戶,網站支持新用戶的成本幾乎為零,再通過增值服務方式獲取利潤,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鏈?;ヂ摼W企業(yè)大多通過提供免費但有價值的服務讓用戶體驗并傳播。其核心觀念是用戶體驗至上,創(chuàng)造機會讓用戶去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價值,把商業(yè)價值建立在用戶價值之上。
首先,知識產品主打信息與服務,運營品牌必須持續(xù)不斷地為用戶提供利益?!暗玫健盇PP中免費知識欄目《李翔知識內參》,以免費內容帶動付費內容,獲取受眾關注后,吸引用戶付費每日收聽。其次,注重信息的趣味性?!胺簥蕵坊募倜妗钡男畔⒏菀讕恿髁?,知識產品想要引爆傳播也必須尋求獨特的視角。羅振宇從公眾號《羅輯思維》中選取事件,事件評論角度和表述策略都較為新穎,在引發(fā)人們興趣的同時給予大眾多元視角,以趣味帶動流量。第三,新媒體在用戶反饋和信息互動方面,充分利用信息的交互性。用戶可以將自己對于知識內容的感悟向教師進行反饋,形成良性互動,強化知識攝取效果,強化平臺黏性。第四,在海量信息內容中以個性化作為突圍策略。個性化的營銷,讓消費者生理產生“焦點關注”的滿足感,個性化的營銷也更容易投其所好,引發(fā)購買舉措。
線下病毒營銷與線上聯動
“得到”線上與線下的內容生產和營銷鏈接并存,形成了虛擬的共同體,線上內容鏈接與線下的面對面交流結合,共同將產品持續(xù)引爆。在線下的產品發(fā)布會、跨年演講等一系列活動中,“得到”也會豐富線上鏈接,二者彼此互動、彼此構建中擴大了受眾群體。
羅振宇線下的推廣方式采用的是知識發(fā)布會和跨年演講兩種形式進行知識和自我的輸出?!暗玫健辈粩嘣谕瞥鲂碌墓?jié)目,羅振宇也定期召開“知識發(fā)布會”,借助萬維鋼、賈行家、吳軍、熊逸、王立銘、梁寧等極具洞見的觀察者和敘述者,將受眾帶入內容的分享者群體中。
羅振宇“時間的朋友”系列跨年演講自2015年起,至今進行了4年線下推廣,演講的內容包括回顧過去一年標志性事件,關注市場新格局和個體故事等主題。作為營銷的演講活動,最終都是為了通過演講加入“得到”的付費群體。跨年演講帶來的傳播利益遠不止于此,2018年《時間的朋友》演講中,羅振宇自述創(chuàng)業(yè)經歷后呼吁用戶轉發(fā)分享。演講結束后,第一時間發(fā)布演講視頻,引導用戶二次轉發(fā)分享,品牌在裂變式傳播中實現了商業(yè)效益。
結語
傳統(tǒng)教育的知識獲取模式以學校教育為主要渠道,網絡時代系統(tǒng)教育向多元化教育轉向,知識產品的生產也在迎合大眾碎片化媒介接觸習慣。知識付費將優(yōu)質內容不斷推廣,并隨著技術革新不斷優(yōu)化傳播模式,線上線下積極互動,使知識付費成為大眾知識獲取的一種路徑,并通過媒介的營銷而不斷推廣和強化對知識付費模式的認同。
(作者單位:濰坊學院)
注釋:①《羅振宇2018“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http://tech.163.com/。
②[美]克萊·舍基著,蔣旭峰譯:《認知盈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74頁。
③[美]克里斯·安德森著,蔣旭峰譯:《免費:商業(yè)的未來》,重慶,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