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澤
(云南CY 集團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數(shù)控車床可用于加工形狀較復雜的回轉(zhuǎn)體工件,當工件形狀為非回轉(zhuǎn)體結(jié)構(gòu)時,如車削正四方體工件時,需要對數(shù)控車床進行改造。以云南CY 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CY-K25D 數(shù)控車床為例說明,在中拖板T 形槽內(nèi),將標準的刀座替換成專用刀盤裝置,CY-K25D 數(shù)控車床車方改造見圖1。工作原理:工件在車床主軸上旋轉(zhuǎn)(轉(zhuǎn)速為K1),車刀尖通過專用刀盤(轉(zhuǎn)速為K2)按照K2/K1固定轉(zhuǎn)速比高速旋轉(zhuǎn),運用數(shù)控插補合成運算,形成類正四方體。經(jīng)理論分析:數(shù)控車床車削正四方體為一種近似加工方法,其刀具運動軌跡實為扁圓線段的組合,因扁圓長/短軸之比很大,加工的圓弧線段與直線非常接近[1-3]。通過實例從加工原理、刀具軌跡、誤差分析、整機性價比等方面探討方案的可行性。
圖1 CY-K25D 數(shù)控車床車方改造
以坐標系原點為工件的中心,設工件和刀具的半徑為A,B;轉(zhuǎn)速為α,β。為使原理說明簡單易懂,假設刀具中心在工件圓周上的位置P0(A,0)上(圖2)。刀尖從Pt0的位置(A-B,0)出發(fā),經(jīng)過時間t 后,刀尖位置Pt(Xt,Yt)可用式(1)和式(2)表示[4]。
圖2 多邊形加工原理及刀尖軌跡
若工件和刀具的旋轉(zhuǎn)比為1:2,即β=2α 時,式(1)和(2)可表示為:
由上述公式可知:刀尖軌跡是長徑為A+B,短徑為A-B 的扁圓。如果在0°和180°的對稱位置各安裝1 把刀具,則可加工如圖3 所示的類四邊形。
刀具軌跡成型誤差計算與分析(圖4)。
由原理分析可知:形成扁圓的短邊相關(guān)量2B 是刀盤直徑,2A 為工件直徑,減小誤差可選擇縮短工件直徑或增加刀盤直徑。加工過程中,因毛坯直徑已確定,為縮小形狀誤差,可增大刀盤直徑[5]。
圖3 兩把刀加工正四方體截面
舉例:以CY-K25D 斜車為基礎,加工Φ36×75 mm 的棒料毛坯(成品邊長25.46 mm),圖紙要求成品正四方體平面度誤差δ≤0.03,試求刀盤裝置的最小直徑。
設刀盤直徑為180 mm(B=90 mm),加工正四方體時成型誤差分析如下:
(1)主軸與刀盤中心距離L=18+90-5.27=102.73 mm。
(2)刀尖加工軌跡
Xt=Acosαt-Bcosαt=(A-B)cosαt=(102.73-90)cosαt=12.73cosαt
Yt=Asinαt +Bsinαt=(A +B)sinαt=(102.73 +90)sinαt=192.73sinαt
當Yt=12.73 時,工件成型位置誤差最大。即192.73sinαt=12.73;αt=3.79,此時Xt=12.73cos3.79°=12.71;ΔX=12.73-12.71=0.02<δ,達到加工精度要求。
其中ΔX 向偏差實際為扁圓段和直線段的最大偏差,即正四方體截面的最大誤差。
(3)如果成品圖紙允許的平面誤差δ≤0.03mm 已確定,就需要保證Yt=12.73 時,X 滿足Xt≥12.73-0.03=12.7 mm,計算得αt≤3.935°,B≥82.3。即刀盤直徑≥164.6 mm。
(4)在機床不干涉的情況下,床身的最大回轉(zhuǎn)直徑≥刀盤直徑即能滿足用戶加工要求。
圖4 成型誤差分析
切削正四方體成品□25.46 mm(毛坯Φ36×75 mm),
(1)傳統(tǒng)加工模式。選CY-VMC650LD 系列立式加工中心,用外形輪廓分層切削的加工方式進行粗銑削,留0.1 mm 余量精加工。粗加工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V=120 m/min,每齒進給量af=0.35 mm/Z,每次下刀深度ap=1 mm;精加工切削三要素:切削速度V=150 m/min,每齒進給量af=0.2 mm/Z,每次下刀深度ap=0.3 mm。則單件加工耗時T=4.5 min,粗糙度Ra1.6。
(2)K25D 切削模式。切削三要素設定:主軸轉(zhuǎn)速r=750 m/min,Z軸進給量af=0.15 r/mm,切削最大深度ap=5.27;則單件加工耗時T=0.67 min,粗糙度Ra0.8 。
綜上分析,CY-K25D 數(shù)控車床車削正方柱體能實現(xiàn)一次裝夾一刀切削成形,可大幅提高工件加工精度及效率,方案可行、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