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安城
春天,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春”字可拆分為“三”、“人”、“日”,而“詩”字可拆分為“讠”、“土”、“寸”,看我們如何以“春”形入手,以“詩”意為據(jù)來解讀這個春天的詩情畫意。
“春”字的“三”字形,橫向的展示是不是很像腰帶?是基于“禮”的規(guī)矩與約束。“人”字從中而過,是警惕于春天萌發(fā)之初蠢蠢欲動的安身立命。腰帶自有風格,寬、窄、長、短、材質與顏色的變化多端,如何選擇考驗著你的時尚態(tài)度,也審視著你做人做事的根本。
“春”字中“人”形、是束于上、敞于下的服裝形式,是對于春的迎接。服裝是每個人的精神外殼,也是個人態(tài)度的標志,每個人穿著的實質就在于將自身的特性與服裝本身相聯(lián)系,從而融為一體。在這個過程中,服裝和人的性格情緒相互映襯、相互影響,服裝就是人的人格。
“春”字中的“日”字形,方方正正,是春日里亟待播種的稻田。它們青綠一片或是簇擁繁花,波光鱗鱗,鳥語繾綣。絲巾的裝飾作用,遠遠大過于功效。修飾臉型和膚色之余,也是女人的一本故事書,遇到合適的人便一展芳華,遇到無趣之人便一束以避。
“詩”字中的“讠”字旁有開口訴說的意味,每一次包的開合都形似女性內心的獨白。包是親密愛人,也是閨中密友,女人對包的熱愛體現(xiàn)了馬斯洛的層次需要論——安全感是生理需要之上的人的本能需要。如果打開一個女人的包,那將是一個令男人迷惑和驚訝的世界,小小的空間不但知根知底,還能展現(xiàn)女人的社會地位,同時也隱藏著女人的秘密。
“詩”字中的“土”字旁,意味著肥泛的土地與生長的根本。立人為本就是腳踏實地,一雙合適的鞋子不可或缺。鞋與女人是一見鐘情,是一種無聲的優(yōu)雅,是裹著的玉筍,是托起的輕云,是女人一種入骨的自戀,鞋類的選擇也是處事方式的選擇,鞋便是女人的態(tài)度。
“詩”字中的“寸”字旁是長度單位,是時間,是初春乍暖時,方寸之地吐露出的一個小芽苞,一個小花蕾,也是一個待化的冰凝。于方寸間徘徊悱惻的飾品擁有浪漫的傳說,仿佛是與女人糾纏不清的情人,這些閃光的點綴讓女人風姿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