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蕾
假期時聽了一首歌,叫《無名之輩》,陳雪燃唱的,他的聲音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孤寂和不羈。【開篇由一首歌引出觀點,讓人眼前一亮,可謂構思新巧。】
“無名之輩,我是誰,忘了誰,也無所謂。誰不是,拼了命走到生命的結尾?!薄疽脦拙涓柙~,巧妙扣題?!?/p>
這首歌沒那么出名,可是,它已在我的心上烙下很深的印記?!厩昂髢删錁嫵赊D折關系,突出聽到這首歌的瞬間,“我”被觸動了。】
我想,大概是因為它在我內(nèi)心所產(chǎn)生的共鳴——被隱藏的熱血沸騰、迫不及待的躍躍欲試和“只身一人闖天涯”的決絕?!尽盁嵫序v”“迫不及待的躍躍欲試”“決絕”等詞語帶著強烈的感情,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力,又自然地點出材料的第二段話】它讓人聽了會產(chǎn)生一種奮勇向前的勇氣,而我,想做個有勇氣的人,像無數(shù)先輩一樣。【觀點明確,過渡自然?!?/p>
文天祥是個有勇氣的人,他的勇氣來源于時間的錘煉和現(xiàn)實的磨礪?!緦Α坝職狻钡倪M一步闡釋,使文句更有意蘊,語言精準,思想深刻】他起兵抗元,卻遭受一次次失敗,元朝以高官厚祿承諾他,他依然不屈。誘惑與名利在他的眼里變得不值一提,他的性格如此堅毅!獄中的他,寫下《正氣歌》,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這是一個英雄的崢崢鐵骨,這是他一生追逐的證明。勇氣讓他身處泥濘仍然鎮(zhèn)定從容,常打敗仗仍信念堅定?!疽晕奶煜榈氖吕辛Φ卣撟C觀點?!?/p>
勇氣不是生來就有的,那么,勇氣是怎么來的?更多的是依靠自我激勵?!厩擅钸^渡,引出下文的論證】司馬遷,他曾因替同僚說了幾句公道話,就被盛怒的漢武帝判以宮刑。這其實還不是真正的痛苦。真正的痛苦是出獄后如何面對同僚的眼光,回家后如何面對父老鄉(xiāng)親。生活給予司馬遷無盡的挫折,他敢于面對嗎?我想,他也懼怕過,他也是軟弱的,但這些懼怕軟弱最終承受不住他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的正面碰撞,最終敗下陣來,無比的勇氣如泉水般噴薄而出。他身上強烈的使命感激發(fā)出“史家之絕唱”,而他身上厚重的責任感則擊起歷史長河勇氣三千里。【分析深刻,層層深入,結尾化用詩句“會當水擊三千里”,寫出了勇氣之力量與它的深度、寬度,意蘊深遠?!?/p>
偉人與平凡人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懂得如何憑借勇氣化困難為動力,成就一番偉業(yè);而后者只能追尋微弱的光芒?!居上容厒ト耍匀贿^渡到平凡人,引出下文的論述。】
余華在《許三觀賣血記》中塑造的小人物許三觀。他是底層勞動人民,靠一次次賣血來實現(xiàn)自己和家人的小小愿望。他活著的勇氣體現(xiàn)在他對責任的擔當,剛開始是為自己,后來是為兒子乃至整個家。許三觀的擔當讓他整個人變得鮮活又富有生氣,可他最終也沒能脫身泥沼,他的一生都在苦苦追尋。余華習慣于通過刻畫小人物來撥動讀者心弦,讓你從絕望中生出希望,讓你的眼眸中充滿淚水卻不時地微笑一下。“希望”和“微笑”就是活著的勇氣。【這段論述引用余華的作品,事例的選擇有時間的跨度、歷史的縱深感,同時又反觀自身,我們大多是平凡人,但生活環(huán)境不同、境遇不同,該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引發(fā)思考?!?/p>
勇氣,其實是人人都需要的一份精神支柱,嫦娥奔月需要勇氣,因為她要經(jīng)受住寒冷與孤寂;宇航員進入太空需要勇氣,因為他要面對未知的危險;而今的人們在追求幸福生活時,反而失去了勇氣嗎?我想,“無名之輩,我是誰,忘了誰,也無所謂”,哪怕無法到達終點,也要順著光投下的影子,去找到我們的輝煌!【結尾巧妙扣題,首尾回合,照應題目、開頭,結構嚴謹。呼告式結尾,進一步啟示讀者?!?/p>
【作者系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第一中學高二14班學生】
學生點評
點評一:
“用勇氣去追尋末路的輝煌”這個題目含義深刻,“勇氣”一詞,明確地亮出觀點,點出材料的“開出一朵花的瞬間”,但是并沒有落入俗套——寫出一句“瞬間開出一朵勇氣之花”。“追尋”本身就是一種勇氣,“末路的輝煌”,這個偏正短語表達了:只要信念堅定,絕望中就會生出無限希望,逆境中便可尋得坦途的主旨。語言運用頗有深意。
點評二:
這篇作文的過渡句運用得非常巧妙,三個主體段銜接自然貼切,渾然天成。由古至今,由歷史中的人物事跡引出文學作品的人物,又由偉人自然過渡到平凡人,最后聯(lián)系到當下生活,聯(lián)系到自身,觀點的提出水到渠成,觀點的論證層層深入。
點評三:
這篇文章選取的論據(jù)很有特點,運用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特別是最后的總結,讓這篇作文有了濃重的文學色彩,讀來耐人尋味。這篇作文呼告式的結尾起到了指導生活的作用。
點評四:
這篇文章的立意比較獨特新穎。從一首歌帶來的感動引出話題,在強烈的感情抒發(fā)中融入理性的思考,這正是議論性散文的一大特點。文章最后并不滿足于理性的升華,而是進一步號召大家勇敢前行,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師點評
本文是一篇優(yōu)秀的議論文性散文,作者因被歌詞觸動,瞬間悟出勇氣的力量。在立意上已經(jīng)略勝一籌。歌詞如同詩歌,語言追求含蓄蘊藉之美,這讓文章的語言開篇就具備了“有意蘊”。幾位同學分別從擬題、過渡句、論據(jù)的選擇、立意等方面談了看法,對優(yōu)秀的議論性散文評判標準有了足夠的認識。議論文不難寫,但議論性散文不好寫。除了要能準確地審題、立意,還要有一定的語言功底和思想積淀,才能寫出“構思新巧,文句富有意蘊”的優(yōu)秀議論性散文。這篇文章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考,視角獨特,語言有內(nèi)涵,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
教師提純
這是一篇比較難得的議論文性散文,那么它在規(guī)范議論文性散文的寫作上有哪些值得同學們借鑒的地方呢?
1.構思獨特新巧
開篇敘述自己在聽歌的瞬間,引發(fā)觸動,在歌詞中激發(fā)出行動的勇氣,展開聯(lián)想,可謂獨特新巧。文天祥、司馬遷等先輩偉人的形象描繪,突出他們的勇氣,探究其勇氣的根源,行文由此展開。后來又寫到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看似不符合議論文論據(jù)的要求,但這恰恰是議論性散文的特點。
2.文句富有意蘊
這篇文章不論開篇結尾,還是段首段尾點題的句子都含義深刻,富有哲理性。
其實,議論性散文較之一般議論文的明顯不同就體現(xiàn)在語言上。它追求散文式的語言不是指外在的形式美,而是內(nèi)在意蘊美。優(yōu)秀議論性散文的語言之美如同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一樣——含而不露,隱而不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