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青林知青
民間對歷代朝廷大員一般都會以奸臣和忠臣分類,奸臣以秦檜為首,忠臣唯岳飛為冠。宋朝是出奸臣和忠臣最集中的朝代,到了清代,似乎奸臣少了很多,最多有權臣,即使是出了個和珅,但一般都將其歸于貪官之列。
奸或忠,其實有時是不好簡單判斷的,因為“忠”在封建時代,與“忠君”為同義詞,奸臣其實是忠君的,是皇帝喜歡而民眾不喜歡,所以就成為奸臣。反之,皇帝不喜歡而民眾喜歡的,一般就成為忠臣了。
奸臣一般都具備賣國求榮、殘害忠良、貪污腐化以及蒙上弄權等特質,但更多的是,他們秉承皇帝的旨意辦事,其實是皇帝的白手套,通俗地說來,就是替皇帝背了黑鍋,正因為如此,皇帝才會喜歡他們。
我并不是為奸臣開脫,明眼人都知道,不是趙構做后臺,秦檜是殺不了岳飛的。秦檜的奸臣聲名自然是洗不掉的,那是沉淀于國人血液中的認知。如果要排名的話,第二名估計就要排到嚴嵩了,他一人幾乎就占據了明代反派人物的半壁江山,如《鳴鳳記》《一捧雪》等等。
后世對他的認知也是鐵板釘釘,但是,嚴嵩奸在何處,卻是沒幾人能說得清楚的。
嚴嵩,字惟中,號勉庵,江西新余人,進士出身,累進吏部尚書等職,后為明朝內閣首輔。掌朝20余年,被罷職回鄉(xiāng)后凄慘度日,87歲時逝世。
嚴嵩出身寒門,父親是位久考不中的士子。他自幼聰慧,苦讀詩書,終于在25歲時高中進士,因成績優(yōu)異,授庶吉士并入翰林院供職,一時風光無兩。
后來的他,經過一系列朝堂上的爭斗,擊敗眾多對手,其中包括夏言、仇鸞和徐玠等人,終于登上權力的頂峰,并成為把持朝政最長的大明首輔,最后被皇帝趕回了家鄉(xiāng)。
嚴嵩被罷職的原因很奇怪,并不是后人列舉的眾多罪行,而是因為他那寶貝兒子嚴世蕃。詔書中對嚴世蕃雖嚴加斥責,對嚴嵩卻還多有褒獎,原文為:
“嵩小心忠慎,袛順天時,力贊玄修,壽君愛國,人所嫉惡,既多年矣。卻一念縱愛悖逆丑子,全不管教,言是聽,計是行,不思朕優(yōu)眷。其致仕去,仍令馳驛,有司歲給祿米一百石資用。”
詔書說得很清楚,皇帝還是認可他的功績的,只是教子無方而招致災禍。從這點來看,盡管群臣認為他十惡不赦,而皇帝卻并不這樣看,在皇帝眼中,嚴嵩還是個好官,處罰是“致仕”,也就是退休,國家是要給俸祿的,而不是罷官。
《明史》中的嚴嵩就很不堪了,稱他是“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而在其他準正史中,“殘害忠良”“昏庸無能、廢弛邊防”“貪污受賄”等等罪名一大堆,可以說,幾乎找不到贊揚他的一篇文章。
嚴嵩一生的惡名,同嘉靖皇帝密不可分。嘉靖是位很奇葩的皇帝,說他昏庸吧,他又出奇的精明;說他不問朝政吧,可一切盡在其掌控之中;說他無主見,任嚴嵩專權吧,可他一聲咳嗽,便可將其嚇個半死。
嘉靖皇帝活的時間夠長,在明代排名第三,論掌權時間卻是第一。他雖熱衷煉丹,二十余年不上朝,但大權從未旁落,而從嚴嵩罪惡中的“惟一意媚上”來看就能知道,嚴嵩其實只是一味地巴結和迎合嘉靖的心意,遠沒有擅權跋扈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一個一無是處的小人是做不到奸臣的,當然,楊國忠一類靠裙帶上位的除外。作為權臣,嚴嵩還是做過不少好事的,如實施與民生息政策,興利除弊,反對大興土木,節(jié)約民財?shù)鹊取?/p>
在嘉靖手下效力,是件很痛苦的事。嘉靖為人狠毒又喜怒無常,而且心胸極其狹隘,他認定的事,誰也勸不了,必到滿意之時方才作罷。
他為了親生父親的尊號問題,可以耗20年時間來追求;他可以將近兩百位重臣拖去金水橋上打板子,十分鐘內18人立斃杖下;他可以將寫有“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楊慎一貶云南數(shù)十年,死后還開棺驗尸,看其是否穿囚服繼續(xù)認罪服刑。
面對這樣一位皇帝,作為臣子,除了迎合還能如何行事?硬來肯定是沒有好結果的。要想有所作為,首先要立足朝堂,取得皇帝信任,然后才能從中取事來達到目的。所以,是奸臣造就了昏君,抑或是昏君造就了奸臣,真是兩難的選題。
在那個時代還是有人對著干的,比如海瑞,海瑞罵皇帝那是出了名的??墒呛H鹆R得很“藝術”,哪些能罵哪些不能罵,海瑞拿捏得很有分寸。他罵的皇帝很受用,不但將他立為時代的標桿,百官的楷模,還將他擢升到類似于今天上海市長的寶座上去了,而那挨板子的事,他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嚴嵩在揣摩圣意上當然是絕頂高手,他在君主、群臣和民眾之間輾轉騰挪,三個雞蛋上跳舞,倒也得心應手。但是,久在河邊走,哪能不濕腳,最后,他是在得罪了群臣的前提下敗北,并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明史》舉了很多例子,說明嚴嵩的狠毒,一生只以鏟除政敵為已任,所有的本事唯結黨營私和蒙騙皇帝而已。
那么,既然是將嚴嵩罷官,加上那么多人彈劾其必殺之罪,嘉靖為何不痛下殺手,將其當作替罪羊呢?
這只能說明一點,嚴嵩所辦之事,是符合嘉靖個人利益的。他為嘉靖背了多少黑鍋,作為皇帝他心知肚明,事情還沒有到不殺嚴嵩天下就會崩盤的局面,所以,二人多年的合作使得嘉靖只讓嚴嵩退休回家了事。
嚴嵩的結局很慘,按說他是退休回家,家中自有巨額財產,每年皇家還給俸祿,應該過得很滋潤才是。但是,隨著兒子被斬,家產被抄,多年被他打壓的官員對他的憤怒,使得他退休后竟無家可歸,流浪在外。
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只好在看守祖墳人的小屋旁搭個草房寄居。兩年后,在貧病交加中,艱難地寫下“平生報國惟忠赤,身死從人說是非”后,擲筆而逝。
嚴嵩被稱為“青詞宰相”。所謂青詞,指的是道教舉行齋醮時寫給上天的祝文,一般是駢體行文,要求形式工整文字華麗,極為難寫。
嘉靖好道,成天裝神弄鬼求長生不老,嚴嵩為迎合圣意,自是在這上面下了很多功夫,所以青詞寫得極好。但是,在官方的簡介中,于“嚴嵩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后,特意注明“實為他人代筆”。
我覺得這個就有些過分了,不能因為后人對他的不齒,就將他的才華全部抹殺。我不知這特地注明的話依據是從何而來?也許有人會將這代筆之人指定為他的兒子嚴世蕃,這個也可能,但是再是代筆,不可能嚴嵩就不會寫青詞,這“青詞宰相”的聲名也不會是憑空而來的吧。
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就如同我們現(xiàn)在用的宋體字,本來應該叫“秦體”,因為它的創(chuàng)始人是秦檜,可誰愿意這樣稱呼呢?于是,這個字體就成為唯一以朝代命名的字體了。
讀史讀多了,頭腦中早已沒有了好人壞人之分,有的只是同情,習慣了從多個角度來看這些過往之人,不同的角度顯示不同的人生,但切忌將其放大,因為,一旦放大,就會成為哈哈鏡而失真。
嚴嵩也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過往之人,我相信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一個為了達到目標而不擇手段的人,但是,他更是一個無奈的人。
嚴嵩一生只有一個老妻,連個小妾都沒有,這在那個時代可謂罕見之人。相比那漁色成性的張居正,可謂天壤之別,怎么就沒人為他點個贊呢?
所以我認為,嚴嵩其實就是嘉靖的一塊抹布,隨時為他擦拭他不愿意看見的一切,所有的污垢當然是在這抹布上。當然,用久了,太舊太爛太臟,自然要換一塊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