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益
我和保齡球結(jié)緣,一開始純粹是因為身體原因。中年時我響應(yīng)國家號召,從政府部門停薪留職,下海弄潮,創(chuàng)業(yè)壓力太大,十幾年折騰下來,雖然事業(yè)小有所成,但身體受了大虧空,特別是胃,好幾次因胃出血而入院就醫(yī),苦不堪言。到了退休年齡,我深知身體的重要性,便將企業(yè)交給職業(yè)經(jīng)理人打理,自己尋思找點什么運動項目好。
醫(yī)生向我推薦了保齡球,說是室內(nèi)活動,不受時間、氣候等外界條件的影響,且不受年齡的限制,易學易打,是一項男女老少皆宜的體育運動。
那時我剛做了胃部切除手術(shù)沒多久,尚在康復(fù)期,對于室外運動存在一些畏懼心理,對氣候、霧霾、粉塵等都很敏感,思量再三,覺得在保齡球館試試也未嘗不可,于是便找了一個教練,帶我入門。
教練告訴我,保齡球入門門檻低,并不復(fù)雜,但若想成為個中高手,需要不斷的摸索和時間的積淀。
保齡球是以局為單位,以擊倒球瓶數(shù)的多少來計分并決定勝負的。一局分為10輪,每輪有兩次投球的機會。如果在一輪中,第一次投球就把10個球瓶全部擊倒,即全中,就不能再投第二次。唯有第10輪不同,第一次投球如果投得全中,仍要繼續(xù)投完最后兩個球;如果是補中,就要繼續(xù)投完最后一球,結(jié)束全局。值得強調(diào)的是,如果兩次投球沒有將10個瓶全部擊倒,那么第三次機會就會被自動取消。
初學者想要打好保齡球,最重要的就是要學好如何助走以及正確的出球方式。助走實際上就是由站在球道上到出球的時候所需要走的路線,通常分為三步助走,四步助走以及五步助走,步伐較大的可采用比較少的步數(shù),但是也要配合自己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以及靈活性。右手出球的人,最后把球送出時,應(yīng)該是右腳交叉在左腳的后面,左手反之。初學者要從重量輕的練起,一般用相當于身體重量10%的球。因為胃病影響,我那段時間體重急速下降,整個人看起來骨瘦如柴無精打采,教練幫我選了一個較輕的球,他溫和地鼓勵我:“只要適度運動,營養(yǎng)跟得上,身體很快就會恢復(fù)健康,到時咱們就能換球了?!蔽移沉搜圩笥遥l(fā)現(xiàn)自己使的是“女士球”,心里有三分不悅,但教練說得沒錯,現(xiàn)在大病初愈,不是逞強的時候。
練習了一段時間,我對保齡球產(chǎn)生了興趣,也有了一些個人心得,明白老年人持球時姿勢要對,手臂要夾緊胳肢窩,將身體、肩膀擺正,原本半蹲的姿勢也要改過來變成直立,因為腿的姿勢如果半蹲,也會消耗能量。持球最好不要將球擺胸前,因為很多人會慣性地將球擺往后右方,球應(yīng)該持在與右肩平行的位置,再用左手托住。如果球擺在胸前,擺球時也應(yīng)該先將球往右肩平行的位置移動,然后再做擺球的動作。
擺球時,將原本彎曲的手臂放下伸直并往正后方擺動,這個姿勢很重要,持球的位置越高、向后擺的幅度越高,球速就會越快。但是,很多人向后擺的姿勢會偏掉,要特別注意胳肢窩仍要夾緊,手仍然要伸直。
具體說來,投球時首先要將右手(或左手)的拇指全部插入球孔,中指和無名指分別插到第二關(guān)節(jié)最合適,手心托著球到胸前,兩手將球拿正,身體擺正,松肩,精神集中,然后起步。四步助走較常用,以此為例,第1步先從右腳踏出,同時將球向前伸出;第2步左腳踏出,球在手上與身體約呈90度;第3步右腳向前踏出時,球的位置放到后面;第4步左腳滑出時,同時將球從手里輕力送出。
出手時手還是一樣伸直,不可彎曲,不可用力,因為姿勢對的話,球速會自然增加。很多人會忽略左手,所以球速都沒完全發(fā)揮。左手的作用是在平衡右手的重量,唯有在平衡時速度才能發(fā)揮。走步時左手應(yīng)像老鷹展翅一樣,左手抬得越高,能量就聚集越多。注意,出手時不僅右手出力,連左手都應(yīng)出相等的力氣,不然姿勢會因不平衡而垮掉。放球時盡量不要將球騰空,不然很多能量會因和球道碰撞而抵消,放球時沒有聲音是最能打出速球的。
堅持打保齡球,我的身體變得強健,精神勁頭也一天比一天好,老伴不再為我的身體而日夜揪心,還在我的帶動下,一起加入到“愛保齡”的隊伍中來,我們每天并肩去打保齡球,兒女開玩笑說“好像看到了愛情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