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浙皭?,誰復吊沅湘。
——元·舒頔
《小重山·端午》節(jié)選
詩詞釋義:誰家的青年男女,到處忙著采擷艾蒿、蒲草,這是準備過端午節(jié)吧?(到時候人們還會)用五色絲帶纏繞著手臂唱歌跳舞。我內(nèi)心惆悵,還有誰在端午節(jié)追悼屈原呢?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曾經(jīng)是古代吳越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某個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在急匆匆的鼓聲中,人們進行著熱火朝天的龍舟競賽,期許神和人一起快樂起來。然而,那一年(據(jù)說是公元前278年)的那一天,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屈原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后來,喟嘆其遭遇的人們便將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
時光荏苒,正如元代詞人舒頔在《小重山·端午》中撓著頭皮感嘆的那樣,人們漸漸遺忘了屈原,而將這一天變成了盛大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不僅吃粽子、劃龍舟、喝雄黃酒,還要和幾種植物打打交道,這種習俗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當然,不同地方的人們熱愛的端午植物稍有不同,我們要說的是元代詞人舒頔的重點推薦。
首先是艾草。每逢端午時節(jié),它們總會被一束束地懸在家家戶戶的大門前,驅(qū)邪、禳毒氣。之所以選擇它,古人的理由十足充分——艾草生命力極強,在中國的鄉(xiāng)野幾乎隨處可見。一到春天,它便悄悄地露出可愛的嫩葉。等到了端午節(jié),艾草更是進入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時光,它渾身上下散發(fā)出一種特別的氣味,如果揉碎一片小小的艾草葉,氣味更是鮮明無比。這是因為在艾草的體內(nèi)含有一系列有趣的化學物質(zhì),比如桉樹腦、艾草油、側(cè)柏酮、三萜類化合物和香豆素,它們混合起來的“艾香”能夠抑制細菌、殺死病毒。事實也是如此,直到現(xiàn)在,依然有人喜歡用艾草煮熱水洗澡,除了可以清潔皮膚外,還可以對付濕疹、不明原因的皮膚瘙癢等。
其次,當然是詞人舒頔將之與艾草并列的蒲草,也就是菖蒲啦。它經(jīng)常作為象征驅(qū)除不祥的寶劍,和艾草同時被綁在一起,掛在大門之上;或者和艾草一起被丟進熱水中,泡出滾燙的洗澡水。
菖蒲又叫白菖。和艾草不一樣的是,菖蒲是一種水生植物,喜歡生長在沼澤、溪邊或淺水池塘中,在我國很多地方,尤其江南,十分常見。菖蒲可以生長多年,冬天藏在淤泥中休養(yǎng)生息,等到春季,匍匐蜿蜒的地下根莖又會重新生出新的葉子,越來越長,直到狀如長劍——一般有30多厘米,最長的能到80厘米,十分醒目(方士們因此稱它為“水劍”,后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仔細聞聞,菖蒲還有一股檸檬味道的清香,根莖的香味尤其強烈,這主要是因為它體內(nèi)含有細辛醚及少量丁香酚、黃樟油素的緣故。在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里,菖蒲也是一味著名的中藥。
話說,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古人在端午這一天選擇的植物都是有氣味、能治病的,這顯然不是巧合,而是來自于人們的深思熟慮,精心選擇——在端午那天,對付即將到來的酷熱、瘴氣,還有什么比“以毒攻毒”更棒嗎?
小貼士:經(jīng)常在端午節(jié)“露臉”的植物還有——
1. 在我國南方某些傳統(tǒng)習俗里,端午洗澡水里浸泡的還有榕樹的枝葉。榕樹就是那種能在樹干與分枝上長出無數(shù)氣根的家伙。
2. 包粽子的除了箬竹及闊葉箬竹等的葉子(南方多用),還有葦葉(多用于北方)。所謂的“葦葉”就是蘆葦?shù)娜~子,這種植物只能長在水中或者沼澤地里,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蒹葭。
3. 小孩子們的香囊里怎會少了白芷、丁香等植物呢?即使它們被磨成了粉,其散發(fā)出的味道也能幫人們醒腦、驅(qū)蚊蟲。
4. 石榴花以及端午花也會在端午時節(jié)怒放,嬌艷欲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