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雨
一位母親給她新婚一周的兒子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說:“結婚之后,我和你不再是一家人?!边@位“刻薄”婆婆震驚了朋友圈,卻點醒了無數(shù)父母,也讓無數(shù)子女心有戚戚,感動非常。
最愛兒子的母親說:結婚之后,我和你不再是一家人。
子女之于父母,是無論在外面的世界有著怎樣的成就,回到家來,依然還是那個每天晚上纏著父母講睡前故事的小可愛。有多少父母,在各種擔憂里,牽緊了孩子的手,怕孩子受傷怕孩子吃苦,給孩子做各種安排,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手。
所以,當這位媽媽“刻薄”地說出“你已經(jīng)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你和你妻子就是一家人,我和你爸爸是一家人”,這對母親本身,何嘗不是一種殘酷?
這位媽媽在信中回憶起兒子12歲時,一家人去內(nèi)蒙古旅游的經(jīng)歷——
“還記得你12 歲那年,我們一家去內(nèi)蒙古旅游,在牧民家里目睹的羊媽媽哺乳小羊嗎?你興奮地想要摸小羊,卻被護犢的羊媽媽撞的翻了個跟頭。
曾經(jīng),我們母子倆也像羊媽媽與小羊那樣親密。但你不知道的是,小羊長大后,羊媽媽便會逐漸離開小羊,這樣,它才能學會獨立覓食,在游牧民族的遷徙中存活下來。”
這位母親,無疑是智慧而理智的。父母對子女的愛,更應該體現(xiàn)為勇于放手。面對已經(jīng)28歲、甚至要踮起腳才能夠到頭的兒子,她明白自己到了不得不放手的時候,“媽媽不得不像羊媽媽離開小羊那樣漸漸退出你的生活,因為如果媽媽繼續(xù)作為一個‘家人’打擾你們這個小家庭,對你,對你媳婦,對我都不好?!?/p>
廣州番禺區(qū)的一對老夫婦,先后給了兒子兩百多萬元用于買房,卻在兒子婚后不久將兒子告上了法庭。因為兒子結婚當月就要出售這套房屋,并拒絕老夫婦繼續(xù)居住在這里。這對父母很生氣,將兒子告上法庭,請求判令兒子返還購房款。
結婚一月就賣房,還要把父母趕出去,這個孩子與父母的爭論點在哪里我們不得而知,實際上,因為房子而產(chǎn)生的家庭問題并不少見。
在今天,父母對孩子的不放手,還滲透到對子女婚姻生活方方面面的控制當中。在大城市生活的獨生子女們,面臨著巨大的經(jīng)濟和生活壓力,免不了需要雙方父母的資助。根據(jù)家理律師事務所的統(tǒng)計,有15.49%的夫妻在購房時接受過父母的經(jīng)濟資助。除了經(jīng)濟資助,大城市通勤、工作時間更長,工作強度大,夫妻倆無法獨立照顧撫養(yǎng)子女,需要父母幫忙照顧。
而作為援助的一方,父母更傾向于參與到孩子小家庭的生活當中,房子、孩子、日常生活,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對于小家庭擁有更多的決策權:“房子我買的,孩子我?guī)У?,家務活我做的,讓我?guī)兔Γ憔偷寐犖业?!?/p>
家理律師事務所主任易軼律師在接受短視頻節(jié)目《透明人》采訪的時候就曾經(jīng)說過:80后的婚姻,父母干涉得太多了!
情感作家李愛玲曾寫過一句話:“現(xiàn)在很多的婚姻現(xiàn)狀是:一邊是不懂得退出的父母,一邊是不知道拒絕的子女。原本兩個人的婚姻,硬生生變成了六個人的角斗場。”
網(wǎng)絡上經(jīng)常能夠看到這樣的新聞:有大學生因為不適應學校生活,因自理能力太差而退學;90后大學生入學,父母陪讀;因為父母的過度干涉,孩子婚姻破裂……
控制欲太強的父母,是為孩子做得最多也最累的那些父母,同時,他們也是最易侵擾到孩子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父母。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干涉隱私的人,長大后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幸福指數(shù)較低。研究人員還表示,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太強,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堪比喪親!
不愿意放手的父母,與其說他們是愛孩子,不如說他們想對孩子的生活繼續(xù)進行掌控。
但問題是,你替孩子活人生,那孩子呢?他活什么呢?
《觸龍說趙太后》里說:“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币詯鄣拿x來套住孩子,這是道德綁架,是互相傷害,真正的愛從來都需要理性的思考,只有彼此互利的愛才能讓人彼此一直愛下去。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無孔不入、控制欲爆棚的愛只會適得其反。被父母“控制”的孩子很可憐,“控制”孩子的父母更加可憐。他們將自己的人生與孩子的人生捆綁在一起,控制孩子沿著自己設計好的軌道前行,強迫孩子與自己共生,他們沉浸在孩子的世界里,完全迷失了自己。
每一對父母都應該明白,自從孩子降生那一刻起,你們就注定了要進行一場退出的戰(zhàn)役,只不過有些父母退出的早,有些父母退出的晚。
真正從子女的生活中退出很難,有時候,不是孩子太脆弱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死不放手。但現(xiàn)實是,終有一天,你無法再做到寸步不離,與其擁抱著孩子不舍流淚,不如不要束縛他的翅膀,各自安好。
懂得適時退出孩子的生活,互不打擾,是父母難能可貴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