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實驗初級中學堯化校區(qū),江蘇 南京 210046)
中考物理復習容易受困于枯燥的題海之中,低效而乏味。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是初三物理教師都在關注和思考的問題,復習課不應當是新課的壓縮和重復,因此,轉(zhuǎn)換思維、讓學生從不同視角認識物理現(xiàn)象和問題是復習課成敗的關鍵。筆者結合“專題:相似實驗的對比(力與熱)”的二輪復習市級公開課的教學實踐,從三個方面交流利用對比方法進行相似實驗復習的體會。
對比法是將相關聯(lián)的知識進行對比、分析其異同、把握其本質(zhì)特征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本文中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對比的方法,澄清學生對一些相似的物理實驗的錯誤認識,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的內(nèi)涵,提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相似實驗的對比復習,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鼓勵學生自己尋找學過的相似實驗,從而建立實驗對比的素材庫。既可以讓學生從已經(jīng)學過的實驗中尋找,也可以在教師限定的范圍內(nèi)尋找。例如,力學和熱學中有不少非常相似的實驗,筆者為了提高效率,首先列舉了8個常見實驗: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觀察水的沸騰、測量固體的密度、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探究冰的熔化特點、探究不同物質(zhì)吸熱升溫的現(xiàn)象、測量液體的密度、比較不同燃料燃燒時放出的熱量。
教師設問:以上為力學和熱學中的8個重要實驗,你覺得哪些實驗可以進行對比復習?請說出你的依據(jù)。
學生通過討論達成一致,將8個實驗分成下列4組相似實驗進行對比復習,并用磁貼按組貼好。
對比一: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和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對比二:觀察水的沸騰和探究冰的熔化特點。
對比三:測量固體的密度和測量液體的密度。
對比四:探究不同物質(zhì)吸熱升溫的現(xiàn)象和比較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
既然是相似實驗,必然有相同和不同之處,我們要從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尋找相似實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也能維持學生不斷探究的良好課堂狀態(tài)。筆者在這節(jié)復習課上,嘗試從以下角度進行對比。
2.2.1 實驗器材和方法的對比
物理實驗的相似在很多情況下是實驗器材的相似,由于器材相似給學生辨析實驗帶來了難度。例如在“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和“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這兩個實驗中,器材就非常相似,學生經(jīng)常張冠李戴:哪個實驗需要木塊?哪個需要不同的接觸面?斜面的作用相同嗎?如果用對比的方法,就能較好地解決這些疑難,筆者設計了如下活動。
活動1“實驗內(nèi)容比一比”:請閱讀教材,完成表1中的填空。
表1
思考與討論:(1) 如果斜面絕對光滑,能否得出這兩個實驗的結論?
(2) 如果沒有斜面,你能想到可以替代的器材嗎?如果用彈簧代替斜面,能探究動能與質(zhì)量的關系嗎?
設計意圖:這兩個實驗是初中生極易混淆的實驗,從實驗器材角度看,都有斜面、小車、水平木板,確實非常相似。相同器材的作用是否相同?不同器材的作用又分別是什么?兩個實驗的方法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生如果能從這些角度去思考,對真正理解這兩個實驗會大有裨益?!八伎寂c討論”一方面是為了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解決部分學生的疑惑:彈簧代替斜面到底行不行?
2.2.2 測量器材和表格設計的對比
在物理實驗中經(jīng)常需要設計表格,例如熱學中的熔化和沸騰實驗,在表格設計上就非常相似,于是筆者設計了如下活動。
活動2“實驗表格比一比”:對照教材中“探究冰的熔化特點”和“觀察水的沸騰實驗”的記錄表格,回答以下問題:
(1) 這兩個實驗在測量器材和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上有哪些相同點?
(2) 在冰熔化和水沸騰這兩個過程中,從溫度和吸、放熱兩個角度看,有什么共同特點?
(3) 這兩個實驗在表格設計上十分相似,都有時間和溫度,為什么冰的熔化實驗表格需要多一行?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表格內(nèi)容的設計取決于實驗中需要觀察和記錄的信息,這對他們理解其他實驗表格的設計大有幫助。
2.2.3 測量原理和順序的對比
在很多測量實驗中,測量原理和順序的對比非常重要。例如“測量固體的密度”和“測量液體的密度”是兩個非常相似的實驗,筆者首先提出問題:這組實驗的測量原理相同嗎?你覺得哪個物理量的測量更難一些?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實驗在測量原理上是相同的,但液體密度的測量順序?qū)嶒炚`差的影響較大,因此筆者設計了如下活動。
活動3“實驗順序議一議”:觀看三位同學測量某紅色液體密度的實驗視頻(如圖1),請同學們點評視頻中三位同學的測量順序,討論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其后可以追問:順序如何改進,以減小實驗誤差?
圖1
設計意圖:通過對這三種測量順序的討論,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液體密度測量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所測質(zhì)量和所測體積必須要對應。
2.2.4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對比
初中生由于對研究對象認識的不到位,導致對很多實驗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最明顯的就是“探究不同物質(zhì)吸熱升溫的現(xiàn)象”和“比較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這兩個相似實驗。無論從器材選取、變量控制還是表格設計,兩個實驗都很相似。因此筆者設計了如下活動,引導學生對比這兩個實驗。
活動4“實驗器材擺一擺”:請自選器材,并完成“探究不同物質(zhì)吸熱升溫的現(xiàn)象”和“比較不同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兩個實驗的器材擺放。
思考與討論:(1) 這兩個實驗在測量器材的選擇上有哪些異同點?
(2) 這兩個實驗的研究對象分別是什么?
(3) 這兩個實驗都用到了轉(zhuǎn)換法,請具體說明轉(zhuǎn)換法在這兩個實驗中的應用。
設計意圖:通過干擾項的設置,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明確研究對象,在此基礎上回答需要控制哪些變量?為什么要控制?同時也使學生對兩個實驗所運用的轉(zhuǎn)換法有了清晰的認識。
經(jīng)過相似實驗的對比和討論,學生已經(jīng)初步明了兩個實驗的異同,這時需要教師自編習題,習題中必須涉及兩個相似實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通過適當?shù)挠柧?,可以加深對實驗異同點的理解。例如,針對第一組對比實驗筆者編制了以下例題。
例1:小明用如圖2所示器材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圖2
(1) 圖中實驗是探究動能與的關系,小明正確操作,得出了實驗結論,支持該結論的現(xiàn)象是。
(2) 小明如果想繼續(xù)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以上器材可以不用的有,需要添加的器材有,添加上述器材的目的是。為完成該實驗,應每次將小車從斜面上的(選填“同一”或“不同”)高度處釋放。
設計意圖:這個題目將兩個實驗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從器材的取舍、變量的控制等角度進行對比,可以加深對復習內(nèi)容的理解。
通過相似實驗的對比教學,闡明了其中的“同”,更重要的是突出了“異”,這樣做可更好地幫助學生弄清實驗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加深學生對物理實驗和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