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飛 高華 盧珺 陳玲琳 戴支凱
摘 要
腹腔注射給藥是大、小鼠最常用的給藥方法之一。盡管腹腔注射的操作難度不大,但我們在教學(xué)、學(xué)生技能競賽等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如驗證性實驗得不到預(yù)期的結(jié)果、注射部位出血明顯、藥物注射到皮下等。為使初學(xué)者盡快掌握該操作技能,結(jié)合個人長期的科研和教學(xué)的經(jīng)驗,將大、小鼠腹腔注射給藥操作方法總結(jié)為:抓取提尾巴,固定頭背尾,頭低尾高位,選擇下腹部,最佳部位腹中線,緩慢30-60度角進針,回抽針?biāo)ㄎ匆娧笸谱⑺幬铩?/p>
關(guān)鍵詞
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中圖分類號: R735.7;R-332 ? ? ? ? ? ?文獻標(biāo)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06 . 72
大鼠、小鼠是教學(xué)和科研中最常應(yīng)用的實驗動物,常用的給藥方式有灌胃、腹腔注射和尾靜脈注射等。正確、規(guī)范的給藥操作是順利進行動物實驗研究的必備技能,也是動物倫理學(xué)的基本要求[1]。不論哪種方式給藥,均需做到:(1)給藥劑量盡可能準(zhǔn)確,(2)操作盡可能方便、流暢,(3)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動物的刺激和損傷[2]。灌胃給藥操作不慎,可能損傷動物,甚至導(dǎo)致動物死亡,為此我們已對大鼠、小鼠的灌胃給藥操作[3]進行了探討。盡管腹腔注射操作導(dǎo)致動物死亡的概率很低,網(wǎng)絡(luò)上的操作視頻和描述并不少見,但我們在教學(xué)、學(xué)生操作技能競賽等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如驗證性實驗得不到預(yù)期的結(jié)果、注射部位出血明顯、藥物注射到皮下等。為了讓初學(xué)者更好地掌握大小鼠腹腔注射的操作技能,本文對腹腔的給藥方法進行了討論,以期對初學(xué)者有所幫助。
為規(guī)范化大鼠、小鼠的腹腔注射給藥操作方法,必須弄清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可行的操作方法、為什么這樣操作以及哪種操作最優(yōu)化。本文以此思路進行了探討。
1 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操作的目的
腹腔注射的目的是要將一定量的藥物注入動物的腹腔,利用腹膜及大小網(wǎng)膜血管豐富、吸收面積大、吸收能力強等特點,使得藥物快速入血。腹腔注射適合于多種刺激性小的水溶性藥物的用藥,是嚙齒類動物常用給藥途徑之一。然而,腹腔注射是一種損傷性的給藥操作方式。如何將藥物準(zhǔn)確注入腹腔、盡可能地減輕對動物的損傷和減少出血?是我們操作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2 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操作步驟的分解
大鼠和小鼠的腹腔注射操作方法基本相同,主要區(qū)別點在于:(1)由于動物體型和力量的大小不同,小鼠的操作難度小于大鼠;(2)由于大小鼠的性情的差異,小鼠的給藥操作往往不需戴手套(從衛(wèi)生的角度,可戴一次性手套),而大鼠的操作常需要戴帆布手套。
大鼠和小鼠的腹腔注射操作大致可分解為動物的捉拿、動物的固定、動物體位的擺放、藥物的注射。每一步操作方法的選擇均應(yīng)有其選擇依據(jù),否則該操作方法就可能是有缺陷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本文按操作步驟逐一探討其操作過程。
3 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操作方法的選擇及其原因
3.1 動物的捉拿和固定
關(guān)于大小鼠的抓取和固定的操作方法及其選擇的原因,我們已在“大鼠及小鼠灌胃給藥操作方法探討”[3]一文中進行了詳細(xì)介紹。抓取小鼠時最好戴一次性手套,抓取大鼠時最好戴帆布手套。具體的操作方法為:一只手抓取大鼠和小鼠的尾巴,將動物放在粗糙面上,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抓緊動物的雙耳及耳間皮膚、中指和無名指將動物背部的皮膚壓在同側(cè)手掌上、小指壓住動物的尾巴。動物的固定要牢固,一方面可以避免操作者被動物咬害,另一方面便于給藥操作。
3.2 動物體位的擺放
大鼠和小鼠的灌胃給藥時,動物的體位通常擺放為頭高尾地位。然而,在大鼠和小鼠的腹腔注射操作時,我們推薦將動物體位擺放為頭低尾高位。其主要的依據(jù)是,這樣的體位擺放,可以讓動物游離度較大的腸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膈肌靠攏,使得下腹部相對空虛,便于我們腹腔直射給藥。反之,如果采用頭高尾地位,動物下腹腔的壓力相對較高,且腸道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對緊貼下腹壁,注射針在下腹部進針時易插入腸道,從而導(dǎo)致藥物注射失敗,這很可能是學(xué)生在驗證性實驗中得不到預(yù)期實驗結(jié)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藥物的注射
3.3.1 藥物注射部位的選擇
注射針穿過腹部皮膚、腹壁,從而進入腹腔,進行腹腔藥物注射,由于腹腔吸收面積大、藥物吸收速度快等特點,常用于刺激性小的水溶性藥物的給藥,是嚙齒類動物常用給藥途徑之一。理論上講,整個腹部均可作為腹腔直射的選擇部位。然而,上腹腔內(nèi)有肝、脾等重要臟器,選擇上腹部作為腹腔注射的部位有可能傷及這些重要臟器的危險性。因此,用于腹腔注射的部位常選擇下腹部。
腹肌屬于骨骼肌,其血液循環(huán)豐富,因而損傷時易出血。在下腹部,只有腹中線沒有腹肌,因而成為腹腔注射時選擇的最佳注射部位??梢?,腹腔注射操作時,最佳進針部位為下腹部的腹中線。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當(dāng)動物處于頭地位高位,且動物膀胱充盈尿液時,膀胱也會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膈肌方向靠攏,有可能會有部分膀胱靠近下腹部的空間。為避免腹腔注射的針頭進入膀胱,所以我們在選擇注射點時應(yīng)稍遠離恥骨聯(lián)合上方。
3.3.2 注射針的進針
腹腔注射時,如果注射針與局部皮膚間的夾角過小,針頭易進入皮下、而不易進入腹腔;若角度過大,且操作者進針的力度、速度和深度把握不當(dāng)時,針尖有可能插入腸道。因此,腹腔注射時注射針頭常與局部皮膚成45°角,一般在30-60°角之間。
當(dāng)注射針頭的刺激腸道時,可通過局部反射引起腸肌蠕動,從而使腸從針頭部位自動移開。如果進針的速度過快,針尖易插入腸管。所以,注射針進針時宜緩慢。
此外,注射針刺入的深度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事項,一般進針不超過1cm。如刺入過深,就容易刺破內(nèi)臟;如刺入過淺,難以刺破腹腔壁、進入腹腔[4]。
腹腔注射時,注射針頭是否進入腹腔,通常有兩種感受的方法:一種是視覺感受,即進針時,進針點局部皮膚的凹陷,針進入腹腔后,局部皮膚的凹陷消失;另一種是持注射器的手遇到的阻力感,即進針時感受到有阻力,進針后的阻力感消失,通常亦可稱為落空感,常需要反復(fù)操作進行體驗。
3.3.3 藥物的推注
關(guān)于藥物的推注,多數(shù)操作者一般沒有太多困難。但在注射藥物前,常需回抽針?biāo)?,確定針頭未刺入小腸、膀胱或血管后[4],再緩慢注入藥液。
4 小結(jié)
腹腔注射是常用的嚙齒類動物的給藥方式之一,腹腔注射操作是藥學(xué)相關(guān)科研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的實踐技能之一。為此,作者將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操作方法總結(jié)為:抓取提尾巴,固定頭背尾,頭低尾高位,選擇下腹部,最佳部位腹中線,緩慢30-60度角進針的深度小于1厘米,進針的感受為局部皮膚凹陷消失和落空感,回抽針?biāo)ㄎ匆娧笸谱⑺幬铩?/p>
參考文獻
[1]魏強.動物實驗中的生物安全問題[J].中國比較醫(yī)學(xué)雜志.2015,25(6):75-78.
[2]買文麗,劉華,劉行海,等.灌胃和腹腔注射刺激隨時間變化對小鼠自主活動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xué)學(xué)報.2011,13(9):201-202.
[3]戴支凱.大鼠及小鼠灌胃給藥操作方法探討[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31(11):1738-1740.
[4]俞玉忠,穆斌.淺談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與技巧[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2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