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明
(蒼南縣人民醫(yī)院腎內科 浙江 蒼南 325800)
尿毒癥患者通常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緩解患者的腎衰竭癥狀,延緩患者的疾病發(fā)展進程,血液透析的效果已得到臨床廣泛驗證,但是對于采取什么通量的血液透析,目前還存在一定爭議,需進一步研究分析。有報道稱[1],通過高通量血液透析,其對大分子、小分子的毒素過濾效果更理想,因而為驗證該觀點,對我院近年收治的70例尿毒癥患者的透析方式展開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尿毒癥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高通量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治療適應癥。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39~69歲,平均(49.45±7.09)歲。高通量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39~72歲,平均(49.88±7.19)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知情本次研究;②血液透析無急性感染;③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合并重大手術史患者;③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
對照組患者采用費森尤斯4008S 型血液透析機,血流在控制在200~250ml/min,同時使用一次性透析液,以500ml/m的速率,開始血液透析,每次透析時間4h左右,每周行3次血液透析。
高通量組使用貝爾克HF-13SD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將血流速率控制在280~340ml/m,同時使用低分子肝素和一次性透析液輔助血液透析,透析液的流量為800ml/m,每次透析控制在4h左右,每周行3次血液透析。治療1個月后,對比血液透析效果。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腎功能指標,包括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的C-反應蛋白(CRP)。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腎功能指標Scr、BUN、24h Pro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1個月,高通量組腎功能指標Scr、BUN、24h Pro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的腎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的腎功能指標對比(±s)
注:對照組與高通量組同時期對比,#P>0.05,*P<0.05。
組別 n Scr(μmol/L) BUN(mmol/L) 24h Pro(g)高通量組 35 治療前 198.35±22.43# 8.80±1.48# 5.44±1.02#治療1個月 82.49±14.24* 4.05±0.44* 1.05±0.20*對照組 35 治療前 196.36±24.77 8.68±1.53 5.56±1.10治療1個月 99.25±16.23 6.88±1.05 3.25±0.65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RP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1個月后,高通量組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RP對比(±s,mg/ml)
表2 兩組患者CRP對比(±s,mg/ml)
時間 n 治療前 治療1個月后高通量組 35 12.35±2.23 8.25±1.02對照組 35 12.20±2.56 10.34±1.36 t 0.261 7.273 P 0.795 0.000
尿毒癥作為慢性腎衰竭的終末期,患者的腎功能已存在嚴重障礙,這個時期多采用血液透析的替代治療方式,以延緩患者腎臟衰竭的進程,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2]。血液透析,可將患者體內多種難以降解的毒素與代謝廢物以對流、擴散、超濾等方式排出體外,使患者的體內毒素聚集得以緩解[3]。
雖然血液透析的治療效果已得到廣泛的驗證,但是不同透析通量使用,還存在一定爭議。本次研究中高通量組的透析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通量血液透析的對照組,在腎功能指標的對比中,高通量組Scr、BUN、24hPro指標在治療1個月后,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采用高通量透析,對患者的腎功能改善更為明顯;在炎癥因子指標的對比中,也表現(xiàn)出高通量組優(yōu)于對照組,高通量組在治療1個月后,其CRP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以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方式治療尿毒癥,可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可改善患者腎功能,減少機體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