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燕
(大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山西 大同 037000)
乳腺癌屬于臨床上一種常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較高,在全世界所有的惡性腫瘤患者當中占據8%。近年來,在我國乳腺癌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發(fā)病年齡也愈發(fā)年輕化,根據臨床研究表明,炎性因子能夠對患者腫瘤細胞進行改變,并且通過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來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而IL-6(白細胞介素-6)屬于一種多效細胞因子,能夠發(fā)揮抗細胞凋亡,進而促進患者的生長。據研究表明,腫瘤患者的血清IL-6、CCL-18(趨化因子配體18)表達的表達比較高,因此在臨床診斷中可以以此觀察[1]。本研究特對本院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腫瘤組織中IL-6、CCL-18的表達情況進行對比,探究其對乳腺癌病理診斷的意義。
選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30例,分為兩組。乳腺癌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8例,年齡31~62歲,平均年齡(45.1±1.2)歲;乳腺良性腫瘤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29例,年齡30~60歲,年齡平均(43.1±1.1)歲。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取患者組織切片,并且經過10%福爾馬林中性溶液固定,并且采用石蠟來進行包埋,采用持續(xù)切片處理,予以免疫組織化學檢測。采用免疫化操作,進行脫蠟水化切片,緩沖液進行沖洗,連續(xù)沖洗3次,持續(xù)沖洗3min每次。并且采用一抗,劑量為50ul,放置于每張切片,在室內溫度下靜置于15min,后予以緩沖液再次沖洗,并加入50ul二抗,在室溫下靜置,靜置時間15min。反復操作之后,一次加入50ul的鏈霉素抗生素,在顯微鏡下觀察10min到15min。取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5ml,在室溫下靜置10min,進行離心操作,離心速率為3500rpm,離心時間為5min。分別測定患者血清IL-6、CCL-18表達。
免疫組化表達情況(血清IL-6表達、CCL-18表達)。
數據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乳腺癌30例患者當中,其中血清IL-6表達為(15.5±2.7)pg?ml-1,CCL-18表達為(265.2±60.1)pg?ml-1;在乳腺良性腫瘤30例患者當中,其中血清IL-6表達為(12.1±2.5)pg?ml-1,CCL-18表達為(154.4±45.2)pg?ml-1;研究明確,乳腺癌與良性乳腺腫瘤患者IL-6、CCL-18表達存在差異,其中乳腺癌患者水平高于乳腺良性患者(P<0.05)。
表 兩組患者各項血清水平對比分析(±s,pg?ml-1)
表 兩組患者各項血清水平對比分析(±s,pg?ml-1)
組別 例數 血清IL-6表達 CCL-18表達乳腺癌 30 15.5±2.7 265.2±60.1乳腺良性腫瘤 30 12.1±2.5 154.4±45.2 P<0.05<0.05
乳腺癌屬于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得知,在全球范圍內,每年死于乳腺癌的女性約占據40萬以上。而根據根據得知,生物標志物評價能夠對乳腺癌臨床治療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而從當前的研究上看,一般應用血清癌胚抗原與糖類抗原15-3等表達來對乳腺癌患者進行診斷,并且對預后效果進行明確。而在近年來美國腫瘤學會指南中提出,這兩種血清生物標志物對乳腺癌的篩選效果不佳,容易出現誤診[1]。
其中白細胞介素-6(IL-6)屬于一種多效性的細胞因子,能夠起到抗細胞凋亡與促生長的作用,其預后效果比較差。起初能夠起到免疫反應與炎性反應的作用,而根據近年來研究發(fā)現,患者多種上皮性來源腫瘤當中的IL-6表達顯著升高,并且與患者乳腺癌患者的預后耐藥性相關。而趨化因子配體18(CCL-18)主要是由于M2巨噬細胞分泌,屬于一種新型的趨化因子。根據臨床研究表明,CCL-18表達在胃癌患者、卵槽癌患者、神經膠質瘤患者當中都有著比較高的表達,并且與乳腺癌患者的預后效果息息相關。而PITPNM3是CCL-18表達的一種功能受體,能夠對患者細胞內鈣離子通道進行激活。
而根據現代病理學分析,乳腺癌疾病的進展與發(fā)生與患者慢性炎癥息息相關,當患者乳腺癌出現炎癥反應之后,其預后效果極差,且有著較高的死亡率與發(fā)病率,進而導致腫瘤細胞的侵襲與分化。IL-6表達屬于一種巨噬細胞與纖維細胞,其能分泌多功能生物活性多肽,并且還會受到患者雌激素的影響,而這種IL-6表達低表達能夠對腫瘤細胞的生長進行抑制,而高表達的IL-6表達則會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而CCL-18表達則屬于一種炎癥趨化因子,最終維持患者機體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在腫瘤細胞的形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乳腺癌患者,體內的IL-6、CCL-18表達會顯著增高,而高表達的CCL-18表達會促使黏附分子通道的啟動,進而提高了腫瘤細胞的黏附力,還會進一步導致腫瘤轉移。
而從本研究結果上看,在乳腺癌30例患者當中,其中血清IL-6表達為(15.5±2.7)pg?ml-1,CCL-18表達為(265.2±60.1)pg?ml-1;在乳腺良性腫瘤30例患者當中,其中其中血清IL-6表達為(12.1±2.5)pg?ml-1,CCL-18 表達為(154.4±45.2)pg?ml-1;研究明確,乳腺癌與良性乳腺腫瘤患者IL-6、CCL-18表達存在差異,其中乳腺癌患者水平高于乳腺良性患者(P<0.05)。
由此可見,IL-6、CCL-18表達在乳腺癌患者當中呈現高表達的形式,因此可以將其作為乳腺癌預后效果的判斷依據,而通過研究得知,IL-6表達的表達與Ki67表達較高以及ER表達的陽性有關。而CCL-18表達的高表達則與患者Ki67表達較高有關,因此兩種表達都參與了疾病進展的過程,進而導致患者疾病進一步惡化。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IL-6、CCL-18的表達較高,能為乳腺癌診斷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