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攀博
摘要:“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課程是我國高等學校針對碩士研究生開設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掌握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理論思維能力,促進他們養(yǎng)成務實、嚴謹?shù)目蒲凶黠L。然而,在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實際教學組織中卻存在師生思想認識不到位、課堂教學嚴重形式化等問題。為此,應明晰教學理念,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優(yōu)化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教學組織機制,達到提升研究生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教學組織機制
一、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教學組織機制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教學組織機制是指教學過程中作為主導者的教師與作為主體者的學生之間的關系模式。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教學組織機制是由教師他組織和學生的自我組織兩個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系統(tǒng)構成的。在這兩個系統(tǒng)中,如果沒有教師系統(tǒng)對學生系統(tǒng)的組織,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性就沒法得到保證。反之,若沒有學生系統(tǒng)足夠的自組織,教學系統(tǒng)就會失去生機與活力。
二、研究生馬克思社會主義科學方法論的教學組織機制存在的問題
課堂教學肩負著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學生接受知識形成技能的使命。要保證課堂教學取得實效,不僅依賴于教師積極發(fā)揮他組織的作用,同時也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自組織的功能。但是,當前在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課堂教學中卻存在著過于注重教師他組織作用或者過于重視學生自組織功能的問題,導致出現(xiàn)“填鴨式”或“放養(yǎng)式”的現(xiàn)象。這種陳舊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論是在教學理念和目標上還是在教學過程都存在較大的弊端,使得教學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
(一)教師本位,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師生關系和教與學雙方的教學關系是貫穿馬克思社會主義科學方法論課堂教學過程的最基本關系。其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充當著導演的角色;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充當演員的角色。正是在教師“導”與學生“演”的良性互動和教師他組織與學生自組織的有機交融中,學生逐步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充當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來認識世界,但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科學方法論課堂教學往往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活動變成了教師的單邊“獨奏”,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得以發(fā)揮。
(二)知識本位,忽視對研究生思維理論能力的培養(yǎng)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教學目的是對研究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教育。通過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歷史地位、觀點和觀察分析方法,培養(yǎng)研究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掌握學習和研究哲學社會科學的科學方法。在教學中,應該把理論的“獲取性”轉化為理論的“應用性”,以研究為載體,以研究促學習,以應用促理解,努力培養(yǎng)學生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應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意識和能力。然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只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對研究生理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學生本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現(xiàn)行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教學過程中,還存著一種現(xiàn)象就是過分強調學生自組織的作用,而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盡管我們不可否認大部分研究生都有著較高的求知欲望和較強的自學能力,但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教師大多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較強的社會科學研究能力和研究經(jīng)驗。他們一方面能使研究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另一方面也能對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素養(yǎng)的提升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教學組織機制的優(yōu)化
(一)明晰教學理念
要提升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課程的教學效果,應進一步明晰教師他組織與學生自組織有機融合的教學理念。“他組織與自組織是互補的,一切合理地生成、存在和延續(xù)的系統(tǒng)都是他組織與自組織的辯證統(tǒng)一”。應充分認識到在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教學中,只有教師組織管理與學生自我組織兩種機制功能互補,積極促進教師組織管理與學生自我組織的有機融合,才能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教學組織機制的優(yōu)化。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他組織和學生自組織的功能
首先,要提高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課程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主體,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擔負著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確定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等任務,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因此,教師只有在科學把握學術前沿、積極關注社會熱點的基礎上,根據(jù)研究生的實際情況,反復斟酌教學內容,做到因時而新、因時而新,才能把課講得形象生動且易于讓學生接受。教學部門應通過定期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交叉聽課、教學研討、聽課評課、教學大比武等活動,以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教學和研究氛圍,達到切實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其次,要激發(fā)研究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加強實踐鍛煉。研究生是教育活動的接受主體,要有效提升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素養(yǎng),一方面要求研究生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內涵,另一方面必須引導他們積極投身于實踐。因為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本身就包含著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社會矛盾研究法和系統(tǒng)研究法等內容,研究生只有在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社會的現(xiàn)實問題的具體實踐中,才能真切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用于指導實踐的重大意義。
(三)積極革新教學方法,促進他組織和自組織有機融合
教學方法是連接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系統(tǒng)的橋梁和紐帶。應積極探索教學方法革新的途徑。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清華大學的“導客為主”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從講授者轉變?yōu)橐龑д撸瑢⒔虒W活動和研究的重點從教轉變到學,引導研究生從教學對象向教學主體轉變,讓研究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從而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共同參與、共同進步的良好態(tài)勢。在教學方法上教師除了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外,還得積極嘗試使用適合90后研究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如:專題式、互動式、案例式、啟發(fā)式、翻轉課堂等,以確保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切實利用好MOOC、網(wǎng)絡教學課程、在線開放課程等網(wǎng)絡平臺,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從而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課程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四)加強教學督導,實現(xiàn)他組織與自組織“教學相長”
教學督導是對教學工作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的制度。一是監(jiān)督教學。主要就是要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教學過程中教師備課、上課、指導、社會調查、作業(yè)批改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進行督導,并定期進行檢查、調查、監(jiān)督和評價。二是要督學,指的是要對研究生的學習活動過程進行多方位的督導。通過聽課、查自習、作業(yè)、個別對話、座談會、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只有通過加強督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從而真正實現(xiàn)他組織與自組織“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郭鳳志,秦春生.關于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課程建設的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08):24-28.
[2]盧愛國.社會工作專業(yè)教學組織機制:問題與選擇[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24(12):96-99.
[3]趙宜凱,肖祥.理工科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素養(yǎng)的培育途徑研究[J].傳承,2014(11):56-57.
[4]朱廷嵐.加強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教學的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7(05):103-106.
[5]柴艷萍.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再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9):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