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芳 陳欲曉
湘西德夯是一個溪流縱橫、峽谷深壑、充滿畫意的地方,筆者創(chuàng)作的作品《湘西清韻》正是對這一帶風景的體現(xiàn)。筆者通過創(chuàng)作力求表現(xiàn)出湘西一帶“清潤、自然、樸實”的意境,表達對湘西的認識、理解和對湘西獨有的藝術體驗?!断嫖髑屙崱废盗凶髌吠ㄟ^了解湘西邊城、德夯一帶的自然美景以及人文特色,以中國畫獨有的筆墨形式并采用適當?shù)臏\絳、小青綠技法設色加以表現(xiàn),作品為全景式構圖,以充分表現(xiàn)湘西獨有的南方地域特色和藝術意境。
一、研究內容
筆者通過探索邊城、德夯一帶的人文地理,以及其蘊含的文化底蘊,以此為山水畫創(chuàng)作提供歷史文化內蘊的支撐。創(chuàng)作過程中,筆者通過對景寫生和快速速寫的形式來感悟自然物象的魅力的特點,并學習探究多種技法表現(xiàn)。
水墨技法可以通過細筆山水的層次變化和潑墨的虛實變化與自然濃淡,表現(xiàn)出德夯那種溪流縱橫、群峰競秀的地貌,輔以淺絳設色技法去點綴邊城的河水悠悠、古木奇花,并以小青綠設色去表現(xiàn)矮寨春意盎然的景象。
雖用不同技法去表現(xiàn)湘西美景,但整體一看又宛若一體。《湘西清韻》作品是通過收集素材、整理素材、素材提煉及加工等方式進行繪制而成的,通過不同的技法特點表現(xiàn)湘西的自然美景。
二、研古學今
在本次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筆者主要學習和研究了以下二位畫家的作品。
(一)石濤
石濤,俗姓朱,名若極,五歲左右削發(fā)為僧,法名原濟,又稱“苦瓜和尚”。其生平繪畫主要有三個主要時期,一是在武昌時期對傳統(tǒng)繪畫技法的學習;二是在宣城十余年與友人梅清結識,對其繪畫技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三是在南京和揚州的晚年時期,此時的石濤繪畫風格已漸至成熟。
石濤的作品對墨線點的使用尤為精湛,使他的畫仿佛成為一個墨、線、點、色交織的樂章。他善用墨法,枯濕濃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歡用濕墨,特別是在遠山的運用上。其作品構圖新奇,善用“截取法”,并在畫錄中提出構圖“捷徑六則”,筆者收獲良多。
從他的濕墨畫法中,筆者體會到,要表現(xiàn)自然的真正面貌,應該真正了解這個地方的人文地理及氣候特征,尋求本質的地理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尋求和諧的畫面關系。在《湘西清韻》整個作品的畫面關系處理上,筆者借鑒了石濤的濕墨法去表現(xiàn)湘西的氤氳之態(tài),在樹葉的處理上借鑒了石濤對點的運用。
(二)劉樸
劉樸,當代山水畫家,四川蜀山畫院院長,擅長水墨山水,其山水畫十分注重追尋獨特的藝術語言,一生中都致力于描繪巴蜀山水自然風光。他的作品追求雄渾、靜穆的藝術境界,習慣于滿構圖,尤其喜歡在扇面上作畫。其作品既能夠概括無限的山水于尺素之間而不顯得局促,又能在有限的筆墨中表現(xiàn)無限的山水的“勢”。
作品《嘉陵春韻圖》中,劉樸描繪了萬物復蘇時節(jié)的嘉陵江,畫面中遠處主要以潑墨技法表現(xiàn),墨色較淡,很好地表現(xiàn)出遠山的結構與空間關系,并用松、動的筆墨表現(xiàn)嘉陵江煙霧繚繞的峰巒。畫面中近處筆墨蒼潤渾厚,從而使遠近云雨迷蒙的山石、樹渾然一體。劉樸善用現(xiàn)代平面構成幾何形塊的空間分割,善以用筆帶動色墨的運動,追求“潤含春雨、燥裂秋風”的筆墨對比。其作品對墨、線、點的使用也尤為精道,在線的使用上有時長線悠揚,有時短線急促,在表現(xiàn)山石紋理結構時密鑼急鼓、交織得法。
劉樸的筆墨對比使筆者收獲良多,在《湘西清韻》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筆者主要學習借鑒了劉樸作品中筆墨的對比。
三、創(chuàng)作過程
(一)構圖
構圖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稱為“章法”,在謝赫六法稱為“經(jīng)營位置”。明代董其昌提出:“遠山一起一伏則有勢,疏林或高或低則有情,此畫決也?!鄙剿媱?chuàng)作的構圖應當考慮主與次、虛與實、高與低等方面的問題。
《湘西清韻》系列作品經(jīng)過構思后,筆者在速寫本上大致畫下初稿,經(jīng)反復修改并與導師交流后最終確定。作品以三張斗方的形式展現(xiàn),選取湘西不同地方的美景進行創(chuàng)作,這三張作品可分開單獨欣賞,也可組合在一起作為系列畫展示。
如圖1,《湘西清韻》系列一以水墨表現(xiàn),畫面以滿構圖表現(xiàn)近景,畫面正中為苗寨錯落的房屋,被一顆古樹掩映,破其呆板,中景則靠房屋與房屋后的叢林分開,遠景主要描繪群峰競秀的遠山。《湘西清韻》系列二主要取景于湘西邊城,畫面正中是一從茂密叢林與悠悠的河水,河水中偶有幾塊小石,河岸上是稀疏的雜草與樹叢,中景則以房屋背后的叢樹與山石分開,遠處群山相連宛若一體?!断嫖髑屙崱废盗腥嬅嬷校軜鋸闹糜谇熬?,掩映房屋,作藏露關系的處理,中景以矮寨土房及其背后的叢林為主,遠處山勢高聳,用淋漓的筆墨加以表現(xiàn)。為了加強畫面的空間感和黑白灰的層次關系,筆者對畫面中遠、中、近景都進行一定的虛實處理,并在構圖時也充分考慮空白的比例位置分布,以及落款印章的位置。
(二)造型
作品的造型采用“地與樹與山”的三疊式布局,由遠及近地將樹、房屋、云氣的位置大小適當安排,樹的造型主要由高低虛實錯落的叢樹構成,采取夾葉法、點葉法和雙勾的造型方法,并且在樹的朝向上也有講究。畫面中的房屋主要選取湘西古寨房屋,在畫面造型安排上,使高低錯落有序,有的以水墨表現(xiàn),有的略施赭色。遠處山石有的山勢高聳,有的則連綿起伏其勢甚大,其根據(jù)構圖的需要作適當?shù)奶幚怼?/p>
(三)技法
《湘西清韻》系列作品在技法上運用水墨、淺絳、小青綠等不同技法加以表現(xiàn),俗話說:“筆墨是中國畫的筋骨與血肉?!敝袊剿嬛杏媚泻凇?、干、濕、濃、淡之說,用筆有勾、皴、擦、點、染。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筆者將用筆、用墨牢牢地聯(lián)系在一起,充分運用點線面的構成。叢樹采用點線描繪,并充分利用毛筆“破筆”的特性,主要以點葉法表現(xiàn)。遠山采用濕畫法,即將宣紙潤濕,用毛筆先蘸取大量淡墨再往筆尖蘸取少量濃墨,趁紙未干時一氣呵成揮灑而出。山頂墨色較重,山腳墨色較淡,充分用墨對空間進行體現(xiàn)。
四、結語
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在中國人的情思中有著深厚的文化情感沉淀,文人通過筆墨表現(xiàn),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精神。筆者通過水墨,輔以淺絳、小青綠,來表現(xiàn)湘西自然風景和人文風景的清雅、幽靜、煙雨朦朧的自然韻味,因此,筆者把創(chuàng)作主題定為《湘西清韻》。面對喧囂的世界,筆者希望用繪畫去體現(xiàn)出一種老子所說的“游心于淡、合氣與漠”的心境。
(四川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張茂芳(1993—),男,四川宜賓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美術(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