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丹
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中的互動式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更具有優(yōu)勢,它可以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這種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能夠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操作性很強,除了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知識研習能力、專業(yè)舞蹈水平等,還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雙主體互動教學是以“互動”為中心的教學,是師生共同進行的一種交往、交流。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互動教學。在互動教學模式里,由于學習環(huán)境和諧愉悅,可以間接提高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度,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多了,在心理上就會更加主動地去學習知識,在與教師、同學的交流合作中,他們會接受更多信息、掌握更多知識,能夠在最快時間里實現學習目標,提升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
學生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中的學習,主要是在教師引導下開展的,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是一大特色。在整個課堂上,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教學材料、教學案例等的準備者,還是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在指引學生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學習知識。師生之間的這種互動交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具體到舞蹈教學來說,教師不僅可以通過自己高超的專業(yè)舞蹈素養(yǎng)來指導學生學習標準化的舞蹈動作,還能通過專業(yè)知識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促進學生專業(yè)水平的提高。
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活動中,學生間的溝通交流是另一個特色。在3~6歲的幼兒教育中,孩子們和教師年齡差距較大,有時候對舞蹈動作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學生之間由于年齡相似,他們的交流溝通可以帶動集體活動的協(xié)作開展,增加所有學生對專業(yè)舞蹈知識的理解與思考,這在提高學生們專業(yè)舞蹈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第一,課前活動中互動教學的運用。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中,開展課前活動對整個教學過程作用很大,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課前活動在互動教學中的作用具體指的是,上課之前,教師和學生之間有著積極的交流與溝通,這種交流既有口頭上的傳授,也有肢體動作輔導。一方面,教師在課前整理和課堂有關的足夠多的教學資料,同時結合學生真實的課堂需求,選出針對性與效果更加明顯的教學材料,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很有幫助;另一方面,開展課前熱身活動,舞蹈教學活動需要學生有著足夠的體力,而課前熱身活動有利于學生體能逐步過渡,避免出現身體扭傷等意外情況。
第二,課中活動中互動教學的運用。開展課中活動就是為了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舞蹈互動,讓學生學會舞蹈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質。開展舞蹈教學活動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學科教學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舞蹈天賦,還要求學生對舞蹈有濃郁的學習興趣。課中活動中互動教學的運用,就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
第三,課后活動中互動教學的運用。開展舞蹈教學活動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后增加鞏固訓練,在教師的設計布置下,學生通過課后知識點的學習,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并借助于多媒體信息平臺向老師反饋問題,在老師指導下及時解決問題,以便實現學生舞蹈技能的最大提高。
此外,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運用時,我們發(fā)現,互動教學對學生專業(yè)技能提高與綜合素質培養(yǎng)很有利,但有些問題也必須認清: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中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對話關系;在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應該飽含情感地投入到教學中,這樣才可以發(fā)揮互動教學的最大作用。
學前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就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擴展他們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增加溝通與交流,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知識研習能力、專業(yè)舞蹈水平等綜合素質。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完善,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能夠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舞蹈能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學目標的實現、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鳳凰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