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蕊
(平涼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 平涼)
胃腫瘤是臨床醫(yī)學中常見的腫瘤疾病,其主要是指發(fā)生在人體胃粘膜下層淋巴組織或胃上皮的腫瘤。該疾病有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之分,通常惡性腫瘤更容易造成患者出現生命危險。該疾病前期癥狀并不明顯,多數患者在確診接受治療時均處于疾病發(fā)展的中晚期,以此治愈率得不到保障[1-2]。本文通過對X 線、CT 應用在胃腫瘤患者中的診斷應用效果進行研究探討,意在為提高臨床檢出率和治愈率提出可行性方案,具體如下。
隨機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胃腫瘤患者60 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其中研究組30 例,對比組30 例。研究組患者年齡42~64 歲,平均(53.6±3.5)歲,平均體重(56.4±5.9)kg,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對比組患者年齡40~65 歲,平均(53.7±4.2)歲,平均體重(56.7±6.5)kg,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兩組患者年齡、體重以及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兩組患者均知道此次實驗研究的目的以及詳細過程;(2)均由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有心臟、肝、腎等其他內器官疾病者;(2)有認知障礙,不能配合檢查者。
給于研究組患者CT 檢查,檢查前8 h 禁止患者飲食,檢查使用我院醫(yī)療專用64 層螺旋CT 掃描機,由患者左側膈頂至腹下緣進行平掃。檢查時由專業(yè)醫(yī)務人員將設備電壓調至120 kV,層厚4 mm,重建層厚7 mm,電流250 mA。給于對比組患者X 線檢測,具體使用我院醫(yī)療專用數字胃腸X 線機對患者進行鋇餐檢查,使用加壓法和充盈法對患者行造影檢測,隨后逐一進行排查,發(fā)現有可疑病灶對該處行全方位成像檢查,反饋信息傳入工作臺進行圖像處理。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不同方式的檢測,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檢出率,檢出率參考病理檢測結果和臨床診斷結果。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檢測準確率以及誤診、漏診率。
用SPSS 19.0 軟件對研究中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s)和(%)表示所有檢測數據,采用t 和χ2檢驗,用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檢測,研究組患者檢出率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且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漏診、誤診率低于對比組患者且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檢測一般指標對比[n(%)]
胃腫瘤是病發(fā)率極高的腫瘤疾病,其病發(fā)后主要易導致患者出現胃穿孔、胃腸瘺管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癥狀,且其病理腫瘤良性轉惡性,并擴散至遠端器官組織時,極易導致患者出現生命危險。該疾病主要病發(fā)群體是40~60 歲的中老年群體,其主要由遺傳因素、EB 病毒感染等導致病發(fā),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腹部疼痛、嘔血等。目前針對該疾病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放化療治療為輔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往往早期或良性腫瘤患者治愈率高于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3]。
X 線和CT 檢測是臨床常用的檢測診斷方法,其相應的檢測結果能為臨床診斷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是幫助醫(yī)務人員開展醫(yī)療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手段。據大量臨床實驗得知,X 線應用在胃腫瘤的檢測中,其對中晚期患者的檢出率較高,而對早期腫瘤患者的檢測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更準確地反應出患者胃部病灶的詳細情況。而CT 檢查應用在胃腫瘤的臨床檢測中,其通過對患者胃腔、胃壁等組織進行檢測,能有效進行病理排查,并將病理部位的大小、范圍等反應出來,幫助醫(yī)務人員進行診斷[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檢出率優(yōu)于對比組患者,且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胃腫瘤患者CT 檢查,其檢測結果相比X線檢測結果更能幫助醫(yī)務人員進行臨床診斷,提高前期腫瘤患者的檢出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