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地理教育理念轉變和教育改革的發(fā)展,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受到廣泛的關注,并成為近年來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和熱點話題。本文基于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為準繩,在專家學者研究高中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基礎上,從地理實踐力的形成發(fā)展、實踐力的開展方式和影響因素等多個角度展開闡述,并通過文獻查閱和訪談調查等方式對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給予建議,希望對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養(yǎng)成及同仁們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高中生? 地理實踐力? 開展方式? 建議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198-02
通過野外實踐可以讓學生的學習從教室轉移到戶外,讓學生親近、探索、了解自然以及本學科特點。充分創(chuàng)設還原情景,體會書本無法給予的真實感受,讓情景更加真實。地理實踐力的開展,也激發(fā)了教師對實踐課程的研究,并增加了教師的自身素質與實踐能力。地理實踐力是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體現,活動的開展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加強學生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必備品質和處理關鍵問題的能力,從而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1]。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開展深化新課標落實,促進學生成長、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師素質與學生實踐能力皆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地理實踐力的形成發(fā)展
1992年,《地理國際憲章》中首次提出“知行合一”,在學習技能方面要求“要進行實地考察、繪制地圖,學生們要運用信息傳播、實踐和社交等學習技能去探究地理課題”。在2003年,教育部發(fā)布《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實驗)》中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加強對地理問題的探索,學校要開展實施地理觀測、地理考察等實踐活動”;同時建議學?!昂侠黹_發(fā)校外地理課程資源”,開展和領引學生邁進大自然,開展參觀、考察、旅行等活動[2]。2016年,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地理核心素養(yǎng)是地理課程的主要發(fā)展目標,核心素養(yǎng)在內容上包含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那么地理實踐力就是要求人們在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活動中所應有的行動意志和勞作品格,野外考察是高中地理所特有的學習手段,更是高中地理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我們在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中切實開展野外實踐授課活動,豐富課堂內容,加強合作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使其全面發(fā)展。
2.地理實踐力開展方式
在新課改要求背景下,眾多教育工作者對高中地理課程體系有了全面的了解,依據地理學科實踐特點以及課程開發(fā)有關理論體系的標準對野外實踐課程逐漸摸索,根據學校及所在地區(qū)特點開展實現學生個性化需求的野外實踐課程。詳細開展方式應該從如下幾個角度入手:
2.1觀察
視覺感受是我們獲取認識的最直接感受,通過這種最直接的方式來獲取有用的信息則是形成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生可以野外實地觀察,也可經視頻、圖片、實驗樣地及標本結合當地特點進行觀察,觀察之前,老師應為學生明確觀察對象和目的,傳授觀測方式手段,讓其掌握獲取知識的途徑。也可以多尺度、多時間段進行觀測。很多地理事物和現象隨尺度變化而不同,隨時間變化而改變。
2.2制作仿真模型
模型和教具為地理學習重要的呈現載體,有些知識較難理解不易判別,加之地理學對空間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學生對著二維普通紙質材料很難有直觀感受使知識不易消化吸收,制作三維模型可以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容易理解。教師也可以安排組織學生自己制作模型,這會對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型構成形式包括實體模型和虛擬模型。
2.3實驗
學生經過實驗設計和布局操作能夠增強動手能力,如進行在不同植被覆蓋情況下的水土流失實驗、常見巖石的硬度測試及鑒別等等。在實驗過程中需要學生考慮各種因素和變量,怎樣控制變量,達到預期效果。這需要學生全面決策綜合考慮,培養(yǎng)其能力。
2.4野外研學
只有親身觀摩體驗,理解才能夠深入和透徹??梢越M織學生進行地質地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考察,例如辨認三大類巖石、認識外力作用的形式以及河流地貌等等,也可進行人文地理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方面的參觀交流,可以去當地城市規(guī)劃館了解城市形成發(fā)展及特點,也可以去市屬或省屬地理信息測繪局了解測繪、遙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的知識。
2.5社會調查研究
設計社會調查研究,制作調查報告或問卷,學生參與全過程會收獲很大,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重要舉措,可以設計調查一個地區(qū)的環(huán)境保護情況、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情況、經濟形勢、人口遷入轉出情況、產業(yè)分布情況等等。
3.影響地理實踐力開展的因素
大部分學校及老師認識到高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學生對走出校園野外參觀學習也有很強烈的興趣,家長也對活動開展表示支持,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干擾,地理實踐力在全國并沒有得到全面開展和實施,主要干擾因素如下:
3.1學校方面
目前,教師隊伍中,年輕教師所占比重較小,老教師比重偏大,教師隊伍老齡化現象加劇,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老教師心中占據著主要地位,追求應試教育,追求高分,而忽略能力的培養(yǎng),是部分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在新課改形勢的影響下,很多人意識到實踐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但行動上不便加上思想上的惰性使教師不愿開展,不想開展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工作積極性和生態(tài)狀態(tài)下滑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加之學校也沒有硬性規(guī)定和要求,一些學校重理輕文認為地理實踐力沒有開展的必要,還有學生的時間有限,在現有高考體制下沒有過多時間進行開展實踐力培養(yǎng),同時學習資金匱乏也是因素之一。
3.2教學體制方面
在新課改的要求不斷落實下,教學評價的體系雖有了變化,除把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放在第一位外,更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改善,也就是說重視過程與方法。學生也是富有鮮活的情感,也要加強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評價,達到評價內容多,方式多。但如今的評價標準依舊是終結性評價既以考試中的筆試成績?yōu)橹饕u價手段,內容依舊是知識與技能,不符合新時達背景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3.3 學生安全問題
生命財產安全是一切工作中的重要前提,沒有安全的保障一切都是空談,家長注重能力培養(yǎng)更注重安全保障,野外開展實踐力培養(yǎng),安全問題無法得到全方位保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發(fā)生。大部分家長選擇中立的態(tài)度,既同意開展實踐力培養(yǎng)以鍛煉能力品格形成又擔心生命健康財產安全問題,學校層面以安全為大局,導致實踐力開展不了了之。
4.地理實踐力實施存在問題建議對策
雖然地理實踐力開展受到體制限制及各方面因素制約,但在新課改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必須要開展,教育最終目的是育人,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就是育人,因此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可行性改進意見。
4.1教師自身要提高
教師在實踐力培養(yǎng)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地理實踐活動能否順利開展與教師的執(zhí)行、實施、調控有很大的關系,因此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自身素質的提升和專業(yè)知識的儲備。要知道通過地理實踐能夠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以及怎樣解決,這包括考察的課題,方案,實施步驟、緊急情況的預案等等。因此這對教師隊伍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
4.2課改理念要落實
校領導負責人要意識到觀念在發(fā)生轉變,如今時代任務目標不同學情也不同,要有大局觀意識,引領實踐力的開展,要鼓勵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野外觀察學習、是新課改要求的具體體現,各級領導及全體教師應重視實踐力培養(yǎng)。教學體制正在變,教師觀念也要變,教學方式更要變,樹立學生為本的思想,讓學生站在舞臺中央,做“四有”好老師同時,更要做學生的“引路人”。
4.3安全問題要保障
學生的安全問題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條件,如今安全事件頻發(fā)這不由得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敲響警鐘,精心的組織安排會讓風險降到最低。首先在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要強調紀律和安全意識,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遠離危險地帶,分組活動并安排責任人,不能擅自行動,不定時清點人數等方法,教師和領導也要保護自身安全。學生的安全問題是開展野外實踐課程的重要保障[3]。
4.4實習基地的建立
野外實踐基地是師生進行實踐力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基地創(chuàng)設可以使地理實踐力開展變的長期與穩(wěn)定,更有益于教師方法經驗總結并傳遞下去?;貏?chuàng)設可以使學生學習內容和場所以及安全問題得到充分保障,是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參加野外實踐并有所收獲的重要途徑[4]。依據鄉(xiāng)土資源創(chuàng)設地理野外實踐基地,可以加強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感情,降低出行的費用支出,提高野外實踐教學的可能性,這對農村地區(qū)學校的野外實踐課程開展與進行十分重要[5]。
野外實踐課程是地理課程重要組成成分。學生走出教室,邁進大社會和自然進行觀察感悟,實地研究,形成一種積極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通過體驗獲得認知[6]??梢耘囵B(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合作探究的意識,充分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高中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研究意義重大,伴隨著地理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關注,在今后會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地理實踐力課程的拓展與研究,這必會推進高中地理教育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姜宇,辛濤,劉霞,等.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改革實踐途徑與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6(6):29-32.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2003.
[3]何林萍.中學地理實踐活動教學調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4]陳月平.地理野外實踐基地的開發(fā)與實踐——以珠海香爐灣海岸地貌實踐基地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6):7-8.
[5]劉瑞霞.高中地理野外實踐課程研究——以河北省趙縣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16.
[6]章麗保.中學地理課程中地理考察實踐活動的研究[D]. 江蘇:南京大學,2005.
作者簡介:
閆龍(1989.8-),男,漢族,黑龍江省訥河市人,現供職于北京師范大學臺州附屬高級中學,二級教師,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地理教育、自然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