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瑞晶
[摘 要] 在中考語文閱讀中,面對議論文閱讀題,往往考生會望而生畏?!袄砬褰Y構為最要,作答問題抓要害”?!袄砬褰Y構為最要”,就是指根據(jù)議論文的特點,抓住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方式,迅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結構?!白鞔饐栴}抓要害”是指基于三要素,理清文章結構,抓住關鍵、切中要害作答問題。
[關鍵詞] 中考;議論文;閱讀方法;指要
一、理清結構為最要
所謂“理清結構為最要”,就是指根據(jù)議論文的特點,抓住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方式,迅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結構。議論文的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主要闡明作者的觀點。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其中,論點是作者在文中要表達且進行論證的觀點、看法或需要表明的態(tài)度,它是文章的靈魂。一篇議論文全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但可以通過幾個分論點從不同層次或方面證明中心論點。在論點的呈現(xiàn)形式上,像“什么是什么”“應該+動詞短語”“要(能)或不要(不能)怎么樣”的格式都具有論點的特點。所以,在找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時,首先要看文章的標題。論據(jù)就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論證就是作者利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是賦予“血肉”以活力的關鍵。根據(jù)議論文的特點,在考場上迅速抓住這三個要素感知文章,就能得其靈魂、知其血肉、汲取鮮活之處。
議論文的三段論即“引論-本論-結論”,也是安排其結構的主要思路,即“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解決問題”。例如閱讀《品味瑕疵》,第一段即引論部分,由諺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上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照應觀點型的標題,引出“任何事物都有缺點,都有瑕疵”這一看法。第二段開始為本論部分,分析品味瑕疵的成因。第一層從瑕疵造就美的角度提出分論點“瑕疵鑄就了別樣的美”,以最美女神維納斯的斷臂、李煜詞中的月缺之美為例,論證了這一分論點。第三段從瑕疵創(chuàng)造奇跡的角度,提出分論點“瑕疵也能超過完美,創(chuàng)造奇跡”,以美國玩具商人拉里恩的7歲小孩不小心把幾滴墨水濺到娃娃臉上而讓孩子更為喜歡的事實為例,論證了這一分論點。第四段從瑕疵戰(zhàn)勝挫折的角度,提出“瑕疵,能戰(zhàn)勝挫折,獲得更大成功”,以司馬遷雖身受大刑之辱卻夜以繼日、奮筆疾書,把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作為動力寫作《史記》,論證了這一分論點。最后一部分為結論,指出“允許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學會品味瑕疵,才能感受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收獲成功”。
二、作答問題抓要害
如此一來,感知了議論文中最關鍵的三要素,理清了文章結構,作答問題就能抓住關鍵,切中要害,句句得分。例如《品味瑕疵》中的15題:閱讀全文,請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解決此題就可抓住三個分論點,概括開頭、結尾部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語句,進行概括:學會品味瑕疵,能夠收獲很多。但是,一定要注意,提干要求是概括,摘取文章本論、結論部分的關鍵句,即使正確,也會扣分。當然,抓住了論點這一要素,根據(jù)文章結構,概括這一中心論點。再如17題:第④段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你指出一種,結合具體內容,談談它的作用。本題考查到了具體的論證方法,感知了第④段中的分論點、論據(jù)與論證這三個要素的關系,這一問題就很容易回答。
總之,對于初中生而言,議論文是有點難,但是掌握了以上方法技巧,就能通過分析文章結構迅速讀懂文章內容,并抓住問題要害進行作答,從而化難為易,獲得高分。
參考文獻:
[1]李亞君.初中議論文語段閱讀應試指要[J].文教資料(初中版),1997(3).
[2]馮汝漢,陳少明,李亞君.議論文整體閱讀指要[J].語文知識,1997(5).
(責任編輯:呂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