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勝 王志剛
細節(jié)描寫對于記敘文來說,有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好的細節(jié)描寫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質的性狀鮮明而又逼真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從而增強作品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什么是細節(jié)描寫呢?細節(jié)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
細節(jié)描寫在文章描寫中的地位看似閑筆或贅筆,信手拈來,無關緊要,但其實都是作者精心的設置和安排,不能隨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處地運用細節(jié)描寫,能起到烘托環(huán)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細節(jié)描寫的目的是要達到生動形象,做到寫人則如見其人,寫景則如臨其境,能給人以真切的感受。
一篇記敘文,無論是人物性格的刻畫、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還是環(huán)境的描繪,都離不開真實而又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在刻畫人物性格、豐富人物形象、連接故事情節(jié)、豐富作品內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有助于折射廣闊的生活畫面,表現(xiàn)深刻的社會主題。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我們作文時怎樣才能寫好文章的細節(jié)呢?
一、細節(jié)描寫要真實可信
細節(jié)描寫必須入情入理,符合真實生活。古今中外的許多作家都非常重視細節(jié)描寫的真實性。抓住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事,認真地進行觀察。這里的觀察,并不是泛泛地看,而是以敏銳的眼光仔細地審視。要做到這一點,不能只注意到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還要把握事物的本質。這一切,都要求我們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痹娙送ㄟ^全面而細致的觀察,描寫了同一時令、不同地點的不同景象。
值得注意的是,對細節(jié)的表現(xiàn)基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豐滿生動的細節(jié)來源于豐富多彩的生活。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寫作時才能寫出豐滿的文章,用細節(jié)表現(xiàn)出真實的生活,也才可能達到真實感人的效果。
二、細節(jié)描寫要生動傳神
細節(jié)描寫貴在生動傳神。在進行細節(jié)描寫時,我們要精心錘煉詞句,特別是在使用動詞、形容詞時要反復推敲,力求一字傳神、一語驚人。如,在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作者深情地寫出了父親的一系列動作——“探身下去”“穿過鐵道”“爬上月臺”“兩手攀著”“兩腳再向上縮”“身子向左微傾”……父親艱難的舉動、肥胖的背影打動了兒子的心,這里對父親背影的描寫,字里行間充溢著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
動作是人物情感、性格的流露,這種來自于作者真切的生活體驗的動作描寫,最容易使讀者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因而最容易感染讀者。因此在平時的寫作中,我們要精心錘煉文章的詞句,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要想把細節(jié)描寫得生動傳神,在觀察事物時,我們就要調動各種感官,對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細節(jié)描寫用于寫景狀物時,則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變化。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無不來源于作者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只有平時深入細致地去觀察生活,關注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才能給自己的文章添色生輝。
三、細節(jié)描寫要凸顯人物性格
細節(jié)在精而不在多。杜鵬程說:“要從一百個細節(jié)中選擇一個細節(jié)。”回顧許多文學作品,我們印象最深的也無非是一兩處細節(jié)描寫,可見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一定要凸顯人物性格。
如學生佳作《那一瞬間的感動》里的片段:記得那次考試后回到家里,我心煩意亂,考場上的失利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內心早已煩透了向父親報告我的成績。讓我害怕的事情還是來了,我不得不告訴他糟糕透頂?shù)目荚嚦煽?,然后忐忑不安地坐在他對面的沙發(fā)上,等待著那習慣性的暴風雨。不出所料,暴風雨如期而至,但令我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揚起了右手朝我臉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我委屈極了,我沒日沒夜的努力奮斗,換來的竟然是一巴掌。我哭了,第一次這么痛快地在他面前哭了,我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第二天,我沒吃飯就來到了學校,從那以后,我再也沒給家里打過一個電話。在這個細節(jié)描寫片段中,“揚起”“狠狠地”凸顯了父親的暴躁與專橫,使人物矛盾更加激化,更能突出表現(xiàn)人物性格。
四、細節(jié)描寫要做到語言符合人物身份
人物語言要與人物的身份、職業(yè)、年齡、經歷和地位等相吻合。不同的人物,他們說話的語氣、神態(tài)、內容等都各不相同,要抓住人物不同的身份、地位等進行描寫,切忌千人一腔。如學生佳作《淚光中的微笑》片段:
這時,爸爸不自然地叫了我一聲:“龍龍……”我側過頭來,詫異地望著他,只見他面色有些凝重?!澳阋膊恍×?,該懂事了,家里這些年也不寬裕,你和弟弟還要上學,年后我和你媽準備外出打工,爺爺和弟弟由你照顧著,行嗎?”
我正剝橘子的手頓了一下,全身的血液像凝固了一般,心一陣一陣抽搐。這時,又聽見媽媽有些疲憊的聲音飄了過來:“我們都知道你的心里難受,但是沒有辦法,龍龍,你得理解父母……”
上述片段,對爸爸媽媽的語言描寫,可以說真正符合了人物的年齡和身份。作為父母,為了生計不得不離開孩子外出打工,他們內心的無奈和對兒子深沉的愛和期望都被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感人肺腑。語言描寫要能夠真實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情感。言為心聲,語言是人思想的外衣。我們在進行人物的語言描寫時,特別是人物的對話,應該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和情感變化,從而引起讀者心靈上的共鳴。
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起于至微?!边@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顯示人情美及人性美并具有永久藝術價值的細節(jié),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往往能收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