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霞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就是讓孩子成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平常人即心地平和、能與人和諧相處的心理健康的人。平常人具有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讓孩子快樂地成為自己。而具備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孩子才能真正地體會到“快樂”的含義。
做平常人,擁有平常心
陶行知先生的“人中人”教育,就是教育孩子成為平常人。鄧小平同志有一句讓人動容的話:“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奔议L就更不應該逼著孩子去當什么“人上人”。教育孩子做平常人,就是少給孩子提一些過高的、難以做到的要求,而是要把人生的道理,用最平常、最通俗的語言講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把握命運?!皯汛Т竽繕耍瑥男∈伦銎?,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p>
家庭教育中平常心教育尤為重要。所謂平常心,就是讓孩子快樂地成為自己。有的人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偉人,結果他卻很平庸,甚至連普通人也做不好;而有的人按平常人的模式培養(yǎng)孩子,經過不斷的歷練,他卻真成了個“人物”。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不經意間創(chuàng)造出平常中的不平常。教育孩子做平常人,擁有平常心,成人自己首先得擁有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不要讓孩子來實現自己的愿望;尊重孩子的不同,讓孩子在規(guī)則中找到自己的舞臺,留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盡情地成長,充分地發(fā)展。
做快樂的自己
陶行知先生描繪的教育情境是“讓孩子快樂地做自己”,家長和老師也想讓孩子更快樂。初中生具有極強的自尊心和強烈的獨立意識,那么他們到底在什么時候最快樂呢?經過調查,排在前三位的是:融入同學,被大家認可;被老師表揚和得到同伴“謝謝”時;被異性喜歡時。
具備良好的品質
具備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孩子才能真正地體會到“快樂”的含義。良好的個性品質包含的內容很多。善良、熱情、有教養(yǎng)、有責任心和懂得感恩是最被師生認可的良好的個性品質。每當夜深人靜之時,翻閱著手頭的工作日記,瀏覽著記錄的一個個片段,腦海就會浮現出一張張稚氣純真的臉蛋。帶過的每一個班,總有一些人氣特別旺的學生,他們善良熱情,充滿了責任感,他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快樂溫暖的笑容。每當看到他們,所有煩惱就煙消云散了。惜時,不拖拉;守信,不失約;獨立,不依賴則成為學生應具備的重要的行為習慣。惜時,不拖拉保證了孩子做事的效率;守信,不失約幫助孩子贏得尊重和信任;獨立,不依賴引導孩子成長,增強社會適應性。初中階段是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指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送給學生最棒的禮物!
能與人和諧相處
積極心理學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重點應從“傳統(tǒng)診治心理問題”轉向“關注培育積極力量”,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解讀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學生做一個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的心理健康的人,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力并獲得美好的生活。積極力量能顯著增加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有利于學生經歷創(chuàng)傷后的成長,顯著減少或降低學生的問題行為,幫助學生維持積極和諧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努力做一個“人中人”,一個平常人,一個快樂的自己。
學生積極力量的培養(yǎng)過程中,應滿足學生的表達需要,指導學生利用積極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緩解消極情緒。引導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情緒和情感,學會悅納他人,豐富自我。學生每天都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快樂地學習,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都能擁有獲取幸福生活的能力。
教書育人是一項崇高而美好的事業(yè),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且行且思考,從而使教師對教育的認識更加深刻,教育情感更加充沛,教育智慧更加豐富!
(責任編輯:文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