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敏,顏麗香,葉秋娟 (廣東省河源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河源 5170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指的是鼻咽喉部位發(fā)生急性感染性炎性反應,以鼻炎、扁桃體炎及咽喉炎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長期發(fā)展還可發(fā)展為氣管炎、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個別嚴重患者還可能繼發(fā)心肌炎、腎炎等重癥并發(fā)癥[1]。嬰幼兒由于呼吸系統(tǒng)及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善,抵抗力與免疫力比成人低,對病原微生物易感性高,尤其是呼吸系統(tǒng)感染。嬰幼兒呼吸系統(tǒng)感染癥狀早期臨床表現(xiàn)不顯現(xiàn),不能引起家長及臨床醫(yī)生注意,后期發(fā)展成重度感染,可對嬰幼兒的生命造成不可低估的危害。然而病毒種類并不是一成不變,它是隨著季節(jié)、環(huán)境變化不斷衍變,這樣就給臨床診斷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因此本文將針對嬰幼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抗原診斷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15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選取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治療嬰幼兒,患兒經(jīng)診斷確診病種包括新生兒肺炎、支氣管肺炎、毛細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給予排除;并排除合并嚴重肝腎病患兒。本組患兒中男1 008例(63.1%),女589例(36.9%),年齡4天~5歲,平均年齡(16.43±1.08)個月,其中新生兒肺炎130例,支氣管肺炎975例,毛細支氣管炎61例,急性支氣管炎239例,喘息性支氣管炎11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7例。
1.2方法
1.2.1試劑與儀器:BY-160A型離心機(北京白洋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DM500型熒光顯微鏡(德國LEICA公司)。七項呼吸道病毒檢測試劑盒。
1.2.2樣本采集及處理方法:采集患兒鼻咽分泌物,主要方法為使用鼻咽拭子采集分泌物將其放置在含有生理鹽水的無菌收集管內,收集完成后立即送往實驗室,實驗室中心利用渦旋后使用移液器吹打成黏液,在對黏液進行離心,使用轉速為2 000 r/min離心5 min,去除上清及沉淀部分,加入2 ml磷酸鹽緩沖液洗滌,將兩者混合均勻后離心,再將所得沉淀溶于0.5 ml PBS中,經(jīng)過多次吹打形成細胞懸液即可[3]。
1.2.3免疫熒光法:分別吸取25 μl細胞懸液,將其滴入8孔板中,待通過干燥機干燥后再用丙酮固定,丙酮為預冷的100%丙酮,然后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滴加TITC標記的熒光抗體,20 min后濃縮洗滌風干,最后封片。
1.3判定標準:將標本放置在倍數(shù)為200熒光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如見蘋果綠熒光則表明呼吸道病毒抗原為陽性細胞,如熒光為紅色則表明呼吸道病毒抗原細胞為陰性;當見到大于等于2個完整細胞內有明亮的黃綠色熒光為陽性,否則為陰性。
本組1 597例患兒中449例檢測結果為陽性,病毒陽性總檢出率為28.1%,各種病毒陽性檢出率詳見表1;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可知不同性別的患兒感染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年齡段病毒感染的檢出率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0~1歲的兒童檢出率最高,相對比其他兩個年齡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本組患兒七項病毒感染陽性率檢出情況
項目陽性例數(shù)占總例數(shù)百分比(%)占陽性病例百分比(%)Rsv呼吸道合胞病毒33521.074.6Adv腺病毒140.93.1Ifv-a流感病毒A型140.93.1ifv-b流感病毒B型110.72.4Piv-1副流感病毒1型150.93.3Piv-2副流感病毒2型70.41.6Piv-3副流感病毒3型533.311.8合計44928.1100
表2 兩組患兒不同年齡段呼吸道病毒感染檢出例數(shù)比較(例)
項目0~<1歲1~<3歲3~5歲例數(shù)1 159299139Ifv-a流感病毒A型941ifv-b流感病毒B型812Piv-1副流感病毒1型1311Piv-2副流感病毒2型601Piv-3副流感病毒3型4841Rsv呼吸道合胞病毒2616410Adv腺病毒734合計3527719
嬰幼兒急性呼吸道感染多發(fā)生于患兒天氣突變或機體免疫力低下時,相關研究指出[4],很多兒童在一年中可能感冒三次以上,最高可達八次,可見急性呼吸道感染已成為嬰幼兒時期的多發(fā)病,常見病。
病毒是誘發(fā)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然而不同種類的病毒導致患兒感冒后的臨床癥狀非常相似,而影像學檢查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因此病原學證據(jù)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臨床實驗室常用的病毒檢測方法為:免疫熒光法、酶聯(lián)免疫法、PCR法、血凝試驗及病毒分離培養(yǎng)法等。雖然病原體的分離培養(yǎng)被臨床稱為金標準,然而其培養(yǎng)時間過長,操作程序繁雜,技術要求高,且陽性檢出率卻不高等諸多缺點,因此并被臨床醫(yī)生所選擇。熒光免疫技術是一項新技術,其有著操作簡單、方便、快速的優(yōu)勢,同時能夠檢測出多種病毒特性,且特異性90%,敏感性95%,使得該法已發(fā)展成目前實驗室常用的檢測方法[5]。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1 597例患兒采用免疫熒光法檢,陽性總檢出率為28.1%,七項呼吸道病毒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檢出率最高,共檢出449例呈陽性患兒,有335例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占陽性病例的74.6%,與相關研究結論相符。同時,不同性別感染率對比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年齡段病例陽性病毒檢出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0~1歲嬰幼兒的檢出率最高,與其他兩個年齡段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嬰幼兒呼吸系統(tǒng)及免疫系統(tǒng)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相關。
綜上所述,由于嬰幼兒生理特點,特別是免疫功能的不完善因素,使得嬰幼兒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率較高;此外,臨床上由于得不到及時正確的診斷治療可導致了該疾病的致死率及致殘率的提高,嚴重影響了嬰幼兒的生命安全。因此,準確了解患兒感染病原體的檢測方法已成為臨床治療中的重中之重,本文所選直接免疫熒光法具有快速性、便捷性、特異性等優(yōu)勢,及時診斷并進行早期抗病毒治療,使嬰幼兒得到及時救治,確保了嬰幼兒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