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陽
摘 要:互聯(lián)網及信息技術的蓬勃發(fā)展,引發(fā)了各行業(yè)的巨變,傳媒業(yè)也正在經歷一場大變革、迎來大發(fā)展,受眾需求已經從原先的電視、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轉化為互聯(lián)網新媒體、融媒體,對不同媒介有著更多元化的需求,傳統(tǒng)報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zhàn)。本文主要闡述互聯(lián)網信息下融媒體的特點,并以傳統(tǒng)媒體新聞故事報道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在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受到了什么樣的影響,探索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如何更好地講好新聞故事。
關鍵詞:融媒體;傳統(tǒng)媒體;講好;新聞故事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2-0-02
講好故事、堅守“內容為王”是媒體的根本和基石,傳統(tǒng)媒體在面臨新媒體沖擊的巨大壓力下,在借助運用新媒體技術和渠道的同時,更要堅守講好新聞故事的原則,才能在媒體融合時代吸引更多的讀者,不斷提高自身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
一、報媒新聞故事特性分析
在信息泛濫、全員自媒體的時代,傳統(tǒng)媒體要針對讀者需求和體驗提供相應的高質量內容,而深入挖掘新聞內容及其背后的故事,為受眾提供權威可信、不可替代的內容,是傳統(tǒng)媒體有別于新媒體的優(yōu)勢,特別是在一些影響力較大的、關注度較廣的新聞事件中,讀者的需求是想要了解更全面、深入、多元的角度以厘清事件的本質,傳統(tǒng)報媒在講述此類新聞故事的時候,善于深入采訪各方,盡可能收集可用素材,進行全面分析、總結、提煉,推出具有深度、可讀性強的新聞。而在融媒體時代,此類導向性及典型性很強的新聞,借助微信、自媒體、APP客戶端等新興傳播載體,可以第一時間搶占熱點,傳播的效應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xiàn)裂變式地擴散。在搶占新媒體頭條后,傳統(tǒng)媒體在稿件見報前,還可在編輯上多寫一些功夫,使用更好的敘事方式、更直觀的版面語言,以更準確地傳遞立場和情感,讓所講出來新聞故事更好看、生動。
二、融媒體對報媒新聞故事的影響分析
融媒體飛速發(fā)展,不僅豐富了新聞故事的寫作形式,更為新聞故事提供了多樣式的發(fā)布渠道。從講好新聞故事的本質來看,融媒體的不斷發(fā)展對于媒體所述新聞故事在傳媒的平臺及媒體方面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已經從最傳統(tǒng)的倒金字塔形式新聞,演變成為了一種裂變式的新聞傳播模式,有效地讓新聞故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更快速傳播。以泉州晚報為例,以往寫好的新聞故事大多只通過紙媒來傳播給受眾群體,現(xiàn)如今泉州晚報社已經開通了包括官方微信、微博、手記APP客戶端泉州通等為一體的短距多平臺傳播渠道,這樣不僅可以最快的速度傳遞給人們一些突發(fā)事件,還可能與讀者產生有效的互動,如在講人物故事時,通過視頻講述的方式,可以讓市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故事的背景、通過當事人的講述感受到其當下的情感,能更好地引起讀者的共鳴、共情和對熱點事情的探索興趣,也加快了新聞的裂變速度。
因此,融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媒體要想獲取更多的受眾群體并有效傳播,就必須與時俱進,在發(fā)揮擅長文字表達、深入采訪的基礎上,盡可能使用更多的包括文字、圖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結合的表達方式,使傳播效果最大化。
三、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如何講好新聞故事
無論信息技術如何發(fā)展,融媒體新技術手段如何運用,以優(yōu)質內容吸引用戶讀者是包括新媒體在內所有媒體最重要的生存之道。融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媒體在堅守“內容為王”的同時,如何找到適應自身發(fā)展的思路?本文將結合紙媒的特點來分析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如何講好新聞故事。
(一)運用融媒體多渠道來增強新聞互動性
對于紙媒而言,如果還按照以往的思路來傳播新聞故事,明顯缺乏互動性受眾基礎,或者說產生互動性的時間、空間成本極高,因此,有不少地方紙媒仍保持著“我寫我的,你看你的”的陳舊思路,沒有更多與受眾產生互動。要開展互動性,就必須借助融媒體下的多媒體渠道來增加所講述故事的互動性,如在較為深入的新聞故事報道后,附上該條新聞故事的微信公眾號,讓受眾可以直觀地看到故事的主人公、相關人員,直接參與該新聞故事的互動,使新聞故事更貼近受眾群體,尤其是一些重大新聞的報道及一些新聞欄目,如《泉州晚報》旗下的欄目《尋訪泉州好家風》,兩年來共連續(xù)采訪50多期報道,結合全媒體出口,將每篇報道鏈接放文后、鏈接采訪視頻,并讓讀者互動討論,為該欄目的持續(xù)受關注、品牌打造、讀者黏性等方面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二)對新聞故事進行多元化創(chuàng)新
在融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報媒應該充分借助、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來滿足受眾的精神層面需求。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豐富了新聞故事的表現(xiàn)形式,但不同的媒介間新聞表現(xiàn)的形式有很大的差異,紙媒要保障在新聞權威真實優(yōu)勢的基礎上,通過文字表達方式的創(chuàng)新、傳播途徑的創(chuàng)新,來實現(xiàn)與新技術的融合。
紙媒要講好一則或者一系列新聞故事,就要創(chuàng)新新聞故事框架,如可采用漫畫類型新聞故事,還可以借助于GIF、幻燈圖等多樣的形式,來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瀏覽。近年來,包括VR、短視頻等媒介工具日趨火爆,受眾面十分廣,這些新興技術也為講好新聞故事提供了重要的創(chuàng)新工具,傳統(tǒng)報媒也應到抖音、快手等時下廣受歡迎的短視頻網站上進行推廣和營銷。
如果說,新技術的應用,為新聞故事插上騰飛的翅膀,那么注重對新聞本身敘事的創(chuàng)新,則是夯實基礎的工作?,F(xiàn)階段新聞的敘事模式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在融媒體背景下,如何不重復地敘事模式,成為了眾多傳統(tǒng)媒體有待提高和解決的難題之一。打破原有的敘事模式來撰寫新聞,不僅可以保障該新聞故事的深度,還可以有效的吸引受眾群體。
(三)提升采編人員綜合素質
要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搶贏短平快的新媒體,紙媒的記者、編輯要提升自己,修煉各種融媒體“技能”。一個好的故事的出爐,要求報媒編輯要有全面的采編素質,除了過硬的文字功底,還必須有對新聞價值的判斷力、獨特的個人風格、卓越的策劃能力、理性的洞察能力、對信息的綜合提煉和處理能力,還要有版面意識和美編能力等,總之,要練就十八般武藝。
四、結束語
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講好新聞故事的方法有很多,歸納來說,還是要堅持“內容為王、技術運用、渠道創(chuàng)新”,通過多種新媒體的互動形式,彌補紙媒的時空限制,增加與受眾的互動,提升受眾群體的忠誠度,增強紙媒受眾的黏性,進一步擴大紙媒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方能做到狹路相逢勇者勝。
參考文獻:
[1]郭沛然,夏彬.從古至今對新聞真實觀的追逐[J].新聞研究導刊, 2016(09).
[2]康美權,樊遠平.新聞真實仍是傳統(tǒng)媒體生存王道[J].聲屏世界, 2016(02).
[3]譚金美.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 (01).
[4]曲雪銘.新聞真實需要回到“再現(xiàn)真實”探析[J].傳媒論壇,2018 (03).
[5]呂佳蔚.淺談新媒體視域下新聞敘事的創(chuàng)新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9(08).
[6]張文.淺析新時期記者如何講好新聞故事[J].中國地市報人, 2018,378(8):22-23.
[7]于安琪.“一帶一路”新聞行動經驗談 “融合”之下,傳統(tǒng)媒體如何講好中國故事[J].廣電時評,2017.
[8]梁莎莎.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如何以故事獲取讀者認同感[J].新媒體研究,2017(1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