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偉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校園無線網絡應用的相關情況,結合相關情況淺要分析無線校園網絡的相關安全問題,即手機病毒的攻擊、黑客的惡意攻擊和用戶安全意識單薄兩方面進行闡述和分析。最后根據(jù)期安全應用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無線網絡;安全管理;校園
中圖分類號:TN915.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20)01-0183-01
現(xiàn)階段,各高校積極構建了無線網絡,對無線網絡的缺陷予以有效補充。例如,設計大量的接入點,隨時均可接收到網絡信號。然而,無線網絡在傳承有線網絡優(yōu)勢的時候,也出現(xiàn)了其致命問題,也就是信息安全。為了使用無線電波當做重要的傳輸介質,無線網絡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外界信號的影響與波及。周圍的樹木以及川流不息的車輛、較多的建筑物,都會限制電磁波的傳送,影響其功能的發(fā)揮。雖然無線網絡具有眾多的優(yōu)勢,但是依然存在傳輸率較低等不足之處。因此,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這些問題均會被有效解決,且在數(shù)字化學校建設中無線網絡必將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高校無線網絡安全問題
1.1 手機病毒的攻擊
對于高校無線網絡安全而言,計算機病毒攻擊不可忽視。現(xiàn)階段,學生、教師手機、電腦及有關移動終端是學校無線網絡連接的主要終端。U盤、硬盤、數(shù)據(jù)卡等移動存儲設施運用也比較廣泛,出現(xiàn)了各種病毒傳播方式,且感染風險較大。
1.2 黑客惡意攻擊
高校無線網絡允許全部設施接入,這樣被黑客攻擊的可能性較大。黑客通過入侵無線網絡,對學校服務器予以干擾,或者使用木馬、病毒等盜取個人賬號與密碼。特別是現(xiàn)階段在線支付十分流行,一旦盜取了關鍵性信息,師生財產則會遭受重大損失。
1.3 用戶安全意識淡薄
一般情況下,教師與學生是學校無線網絡的主要使用者。大多數(shù)教師并不十分了解手機、計算機,安全意識較為淡薄,個人終端也未甚至登錄密碼。如此極易被入侵,丟失大量數(shù)據(jù)信息,無線網絡安全形勢嚴峻。目前,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此外此類人群的知識素養(yǎng)較高。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有意或無意攻擊校園無線網絡。有的學生訪問非法網絡、隨意下載文件,極易被木馬、病毒所影響。同時,刻意占用網絡寬帶,導致網速較低,不利于日常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進行。
2 校園無線網絡的安全技術分析
2.1 物理地址(MAC)過濾
全部無線客戶端網絡均是由四十八位物理地址予以確定,可在AP設計一組允許訪問的MAC地址列表,對物理地址予以針對性濾過。值得注意的是,移動終端是影響這一方法效率的主要因素,若終端數(shù)量增加,則效率便會隨之降低。同時,非法入侵者可借助網絡偵聽技術獲取MAC地址表,且能夠直接修改這一地址,如此非法入侵者便會獲取合法用戶的地址進入無線網絡中。因此,物理地址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具有高效身份認證的功能。
2.2 服務區(qū)標識符(SSID)匹配
對于無線客戶端而言,應保證與無線訪問點AP設置的SSID相一致,如此才能夠成功訪問無線網絡。如果兩者不相同,則會直接拒絕接入網絡。設定SSID可對用戶群體進行有效分組,避免隨意漫游情況的出現(xiàn)。同時,可設置隱藏接入點(AP)與SSID地區(qū)權限,以此來提高保密度。因此,把SSID設計為簡單口令,并結合口令認證制度,以此來對無線網絡進行有效保護。
2.3 WEP加密機制
IEEE 802.11-1999把WEP機制作為安全的核心內容,包括幾個方面。身份認證:借助Open System認證、共享密鑰認證兩種方式。其中System認證并未設置認證環(huán)節(jié),共享密鑰認證存在鑰匙被盜取的可能性。完整性校驗:借助ICV域,發(fā)送端則利用Checksum算法統(tǒng)計報文的ICV,增加在MSDU之后,MSDU與ICV全部被加密維護。接受者對報文予以解答后,將所獲取的CRC-32結果同ICV實施相對比,若不對等,便可分析出報文被他人修改。CRC-32算法自身安全性較低,采用bit-flipping attack便能夠將報文予以篡改,且不易被他人發(fā)覺。密鑰只能夠靜態(tài)進行設置,這一管理方法不允許動態(tài)寫上,所以適用性較低。數(shù)據(jù)加密:采用加密算法RC4,鑰匙長度主要分為64位、128位。這里,24Bit的IV一般情況下由WLAN系統(tǒng)自主生成,AP與STA設定的鑰匙只有40位或104位。RC4安全性并不是很低,IV是其主要安全缺陷。IV產生的目標在于將加密結果規(guī)律予以破壞,這樣每一次加密結果不一致,且長度也有所差別。對于流量較大的無線網絡,IV值備受關注?,F(xiàn)階段大多數(shù)軟件可在較短時間內迅速破解WEP。
2.4 WPA加密機制
確定IEEE 802.11i標準后,WPA標準則成為無線安全主要協(xié)議,可有效保障無線網絡的安全性。WPA是IEEE802.1 1i的一個子集,其中IEEE802.1x和TKIP是核心所在??蓪⑵浯_定為:WPA= 802.1 x+EAP+TKIP+MIC?。
身份認證:在802.11暫停時期,WPA運用尤為重要,能夠明確用戶所需供應某一種方法的憑證來證實其滿足法律規(guī)定,且能夠使用有的網絡資源。
WPA認證被劃分成兩類:802.1x+EAP形式,用戶提出賬戶口令等認證依據(jù),借助單獨認證服務器便可實現(xiàn),主要運用于規(guī)模較大的體系中。然而,針對家庭或小型企業(yè)而言,設立單獨認證服務器投入較高,且維護工作比較繁雜。如此,為了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WPA設計了比較簡單的方式,被叫作WPA預共享密鑰(WPA-PSK)。這一方式無需配置單獨的認證服務器,只需在不同WLAN節(jié)點事先輸入鑰匙便可使用。如果鑰匙正確,用戶便可使用無線網絡。由于鑰匙只運用與認證過程中,安全性較高。
數(shù)據(jù)加密:WPA采用KIP,這是一種密鑰構架與監(jiān)管相結合的方式,對于認證服務器動態(tài)出現(xiàn)的鑰匙(單個靜態(tài)密鑰)將其長度增加到24位、48位,以此來提高安全性。另外,TKIP采取802.1x/EAP構架,認證服務器在獲取用戶身份后,則使用802.1x形成單獨的主密鑰處理會話。
3 結語
隨著無線網絡的日益普及,網絡安全備受社會大眾所關注。WiFi技術是網絡體系的重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本研究重點對高校無線網絡安全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有效的安全技術,如此可有效保障校園無線網絡的安全性,確保教育教學、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董坤,王勝,黃存東,等.校園網無線網絡部署方案的研究[J].成都工業(yè)學院學報,2013(04):32-33.
[2] 肖弋.校園無線網安全技術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