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懷瑞
(中鐵十八局集團國際工程分公司,天津 300350)
隨著我國復興號的投入運行,我國鐵路運行速度再上一臺階?;疖囘\行速度不僅與列車制造工藝有關,同樣與鐵路工程建設水平有關。在我國某些偏遠地區(qū),由于鐵路建設時間較長,一些鐵路已無法滿足目前高鐵、動車的運行要求,特別是一些鐵路橋梁,作為鐵路連接的重要節(jié)點,是火車能否提速的一個關鍵因素。為此,需要對原有部分鐵路橋梁進行拆除,架設新橋梁[1]。移梁法作為目前橋梁建設的一種新型技術,逐漸在我國一些地區(qū)應用[2,3]。針對鐵路橋梁工程,研究移梁法施工工藝及關鍵技術參數,極大推動了我國鐵路橋梁的建設水平。
某橋梁為2個二級火車站連接的關鍵線路節(jié)點,原有橋梁由于施工年限過久,無法滿足目前高速鐵路的正常運行要求,因而需要設計新的鋼板鐵路橋梁。橋梁設計采用后張法預應力施工,原有樁基礎為鉆孔灌注樁,共有10根樁基,樁深25~35m,部分摩擦樁嵌入土層深度達20m。橋梁設計全長62.3m,樁基標號為CK649+123.52-CK649+185.82。該橋梁選址區(qū)下部為天然河流,有明顯干涸與蓄水期,河流寬度約為20m,水深約3.1m。蓄水期與地區(qū)雨水季節(jié)有關,常年為3~4個月。橋梁所處基巖層主要為全風化砂巖,區(qū)域地震烈度為Ⅵ度,根據標準貫入試驗[4]得知地基承載力約為200kPa。
由于施工期緊鄰當地雨水季節(jié),河流蓄水顯著,導致橋梁搭設出現一定的困難。該橋梁設計需要完成預制梁的施工及整體移梁安裝,而預制梁的安裝涉及到樁基礎支架的搭設,對架橋機安裝以及起重機進場造成一定影響,蓄水期來臨,對樁基礎施工亦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項目組考慮采用人工控制移梁法完成預制橋梁的搭設。
新設計橋梁每個樁基鉆孔相比老橋梁承載更重,因而新預制橋梁的重量控制是一個極為關鍵的技術節(jié)點,對后期移梁安裝具有較大影響。鑒于此,項目組首先編制出預制梁的總體施工方案,為預制梁施工工序提供指導。
2.1.1 總體施工方案
結合工程現場具體現狀與設計圖紙要求,預制梁總體施工方案參照以下流程進行:
(1)完成臨時道橋搭建,方便運輸材料車進場以及人員檢查新橋梁預制效果,同時給現場施工人流量帶來一定疏散作用,降低河流蓄水期對橋梁施工的影響程度。
(2)樁機進場,放置臨時道橋,完成鋼管樁灌注施工,鋪設底板及橫梁,搭建縱梁與底板模具成型。
(3)混凝土澆筑質量檢測,預壓頂板模具,完成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張拉,卸除底板模具,完成預制梁澆筑施工作業(yè)。
2.1.2 預制梁施工技術節(jié)點
(1)施工準備。
完成前期材料及機械設備進場加工、混凝土攪拌試驗,獲得最佳參數,達到設計要求,安裝好工程監(jiān)測設備,提供工程施工參考。
(2)模具安裝。
模具包括底模、側模以及頂模。利用拋光后的水泥砂漿塊作為模具的固定內撐支座,輔助模具貼合,部分拐彎死角可采用方木作為外支撐。底模與端模之間設置一定長度的Φ40鋼管連接。
模具安裝平臺鋪設在擴大基礎與Φ650鋼管基礎之上,橋墩由4根灌注樁作為支撐載體。其中輔助有3根Φ650鋼管嵌入1m土層,安裝3根Ⅰ40a工字梁作為鋼管與梁模具的連接載體。在預制梁頂部安裝8榀貝雷架,以截面積為36cm2的正方形方木作為縱梁,間距12cm。
在平臺支架兩側預留出1.6m寬的作業(yè)平臺,在中間寬約7.5m的區(qū)域內鋪設貝雷連接支架。貝雷架鋪設完成之后,安裝3根Ⅰ56b工字梁橫梁連接件。工字梁間距控制在35cm內,采用電焊連接方式,焊接材料選擇Φ25鋼筋。工字梁長度應控制在8m內,不可超過平臺中間作業(yè)區(qū)域的長度。完成模具平臺搭建后,控制支架標高與新建橋梁在同一高度。本工程新建橋梁標高為77.132m。
(3)預壓支架。
預壓支架可測試支架承載力,且可降低支架沉降對預制梁施工的影響。預壓一般在模具鋪設完成之后進行,預壓荷載控制在100t,按每級荷載增加20%(5t),且荷載應均勻布置在支架平臺上。
加載過程中,采用水壓控制荷載加載。第一、二級荷載加載時間控制在10h內,第三、四級加載時間控制在24h內。根據水壓的變化,適當調節(jié)加載時間與加載順序。
預壓過程中,采集沉降數據觀測點位移數據,每隔7h對所有觀測點重新測試1遍位移數據。另外,布置6組系列沉降觀測組,每組包括4個觀測點。每組觀測點互相獨立,每組測點間隔3m。只有當連續(xù)觀測6組沉降觀測點的位移不發(fā)生變化,才可進行卸載。對獲得的沉降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劃分出可恢復的彈性變形與不可恢復的塑性變形段,并計算出底板模具的標高調整值。
(4)澆筑混凝土。
本工程預制梁采用的是C45混凝土,設計需求量為240.5m3。由于施工時間恰逢雨季,混凝土攪拌站至工程現場道路崎嶇,導致混凝土泵車運輸較為困難。而預制梁澆筑有一定的時間限制,為此需要合理設計混凝土配合比,保證混凝土進場質量較高。
混凝土配合原材料選擇砂土與碎石土,兩者之比為1.57∶2.1。再配合水與水泥添加劑,水與水泥添加劑之比控制在0.25∶0.015。另外,為了保證混凝土塌落度不易過低,選擇在混凝土中添加膠凝材料,膠凝材料與砂土配合比為1∶1.57?;炷翜p水劑摻量控制在1.1%,配合部分Ⅰ級粉煤灰材料,砂土粒徑控制在10~15mm。
(5)預應力鋼筋施工。
預應力鋼筋施工是后張法橋梁施工的關鍵問題。由于橋梁鋪設鋼筋網絡較密,部分區(qū)段鋼筋無法選擇出箍筋與槽鋼綁扎,因此需要采用橡皮膠管抽拔的方式,并且在某些預應力孔道處設置0.5mm薄鋼板,釋放初始應力,保證鋼筋應力均勻,不致某些區(qū)域出現應力集中效應。
預應力鋼筋張拉應在混凝土施工后的3~4天進行,模具預應力過大會導致底板拆除異常困難,因而需要增加模具中側邊鋼板自重,減弱橋梁內預應力過大對混凝土變形的影響。張拉順序應首先選擇橫梁,施加45%預應力;橫梁預應力張拉完成之后,拆去橫向束縛力,進行縱向張拉;縱向張拉時應依次去掉支架上部方木楔;當縱梁張拉完成之后,支架方木楔亦完成拆除。
(6)鋪設防水保護墊層。
防水層施工之前應保證橋面平整度在1.5,清除橋面渣土與灰塵,烘干橋面水分,且橋面不能有裂隙。部分裂隙直徑控制在3mm,否則需要進行混凝土填補處理。每平方公里防水材料使用重量不可超過預估值的5%,每次涂刷不能超過20min,分2次進行。涂刷厚度應低于1mm,在橋面鋼板接口處封邊防水層厚度不可超過1.5mm。由于施工恰逢雨季,室外溫度在18℃,正宜防水層施工。當溫度過低時,應控制防水層施工面積。
混凝土保護層施工應在防水層施工后的24h內進行,保護層材料采用C35聚乙烯安纖維網,摻量部分聚丙烯。當保護層強度達到設計值的50%時,橋面鋪設的斷縫應立即填滿,以保護橋梁內部混凝土結構不受損傷。
2.2.1 平移通道施工
初步估算預制梁需要移動約8.7m,而設置的平移通道約10.5m。平移通道采用的是箱型基礎,鋪設C35鋼筋混凝土,基礎間距控制在80cm。鋼板鋪設在鋼筋混凝土上部,且調整鋼板標高在74.345m。
2.2.2 預制梁移梁安裝
預制梁的平移安裝參照如下工序進行:
(1)起降:在起降之前,需在樁基礎上預留橋梁楔口。楔口直徑約為70cm。千斤頂自生高度為35cm,可提升30cm高度,采用5臺250t千斤頂將橋梁整體抬升至指定高度。
(2)就位:橋梁整體在指定高度回轉一定角度達到新建橋臺上,在新建橋臺上均勻搭建墊石。每個墊石附近30cm范圍內設置砂土箱,砂土箱寬度契合墊石。橋梁就位后,橋梁上部搭建的方木以及槽型梁隨之就位。方木應鋪設7cm厚,并且預留1~2cm,契合方木的彈性變形沉降量。方木結合鋼板作為千斤頂容納空間。
(3)平移:橋梁就位后,在千斤頂與橋梁平移滑道之間涂抹潤滑油,平移橋梁至預定位置。預制梁混凝土約重580t,在5臺千斤頂的合力推動作用下,結合鋼軌摩擦的作用,完成橋梁平移至指定目標。
針對某鐵路橋梁工程引入移梁法工藝,研究了移梁法在鐵路橋梁工程中的施工技術要點與施工工藝,獲得了預制橋梁施工準備、模具安裝、支架預壓、混凝土澆筑、預應力張拉及鋪設防水墊層6個工序節(jié)點關鍵技術參數,研究了平移通道與橋梁就位、移梁安裝各工序之間的聯系,獲得了各工序施工節(jié)點參數,為橋梁順利移梁安裝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