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霞
摘 要:伴隨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如何在農村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也成為教師思考的主要問題,而在當前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開始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可以奠定進行寫作的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同時調動進行寫作的興趣等,逐步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寫作能力;教學;問題;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寫作水平要達到擁有寫作意識,主動性豐富見聞,能寫紀實作文、想象作文、一般性應用文以及簡單的書信交流,并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這對于學困生而言達到這一標準尚且有點難度,他們一般積累的知識和素材較少,語言的組織能力較差,寫作方面鍛煉較少,且寫作的質量不高,往往寫作時存在大量的空話、套話和錯別字詞,語句不通順等。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奠定基礎是關鍵
學生進行寫作是需要一定的素材作為內容支撐的,但是,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很難直接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進行寫作內容的填充,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多聽”“多讀”“多看”等多元化的渠道,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從而打好進行寫作的基礎。
例如,在讓學生進行有關“成長”“付出,回報”類的文本寫作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多看”的方式進行生活經驗的積累。在課下,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種植一株植被,并將自己種植植株的過程記錄下來,使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可以將自己種植植株的過程進行文字的輸出,形成文本中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將一些雜志、名著等帶給學生,讓學生進行這些內容的閱讀,使學生在“多讀”中,完成對“成長”“付出,回報”類主題文本素材的積累,為學生進行有效的寫作奠定基礎。
二、培養(yǎng)習慣是重點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在小學階段學生所形成的習慣也將陪伴學生一生。因此,在語文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教師也應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進行寫作的質量和寫作的能力。具體來說,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對材料和主題進行分析,從而明確寫作的方向;之后,學生進行寫作大綱的確定,使文章的寫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教師也應當指導學生在寫作中規(guī)范書寫方式,使得行文更加整潔、可觀等。
例如,在開展以“我最感動的一件事”為主題的寫作指導中,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首先,讓學生對“我最感動的一件事”這一主題進行分析,并進行初步擬題;隨后,教師讓學生羅列寫作的提綱,并針對每一提綱的內容進行素材的填充。最后,在學生寫作完成后,教師也要帶領學生進行文章錯別字和邏輯等內容的檢查,使學生在教師在引導下,能夠逐步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嚴格要求自己,逐步提高寫作的質量。
三、激發(fā)興趣是核心
興趣學習是目前教學方法中一個比較常見的方式,要求緊抓學生的興趣,通過誘導和培養(yǎng)的方法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興趣的培養(yǎng)首先要讓學困生愛上表達,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穿插對自己主觀意識的表達,可以設置一些討論的活動,通過大家的集思廣益,每個學生從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進行描述和表達,從而達到表達和交流的雙重效果。在這一活動中要讓學困生積極的融入到其中,讓他們感受到表達自我的樂趣,逐步的實現(xiàn)自我表達的進步,語言組織能力的提高,讓學困生逐漸的對寫作有一定的興趣。例如,在讓學生進行與“愛國主義”相關的主題文本寫作中,教師就可以基于學生的興趣,進行寫作教學方法的安排。與單純講解的教學形式相比,在課堂中進行影視資源的播放,更能激發(fā)學生進行知識探索的興致,因此,在課堂中,基于“愛國主義”的主題,教師向學生播放《舌尖上的中國》等主題影片,讓學生在感嘆我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能夠體會我國的地大物博,形成民族自豪感。之后,教師讓學生結合影片中的內容,以及自己的感受進行文本的寫作,在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同時,實現(xiàn)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四、讀寫結合是方法
“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兩大重點教學內容,兩者也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具有密切相關性的,所以,在農村開展寫作教學,教師也應當積極借助課本這一資源,引導學生從課本中的閱讀出發(fā),進行寫作練習,逐步提高寫作的能力。而一般來說,讀寫結合的方式主要有“讀后感寫作”“仿寫”等。
例如,在《爬山虎的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讀后感”的形式,完成讀寫結合的訓練。在課堂中,教師先指導學生對《爬山虎的腳》這節(jié)課的寫作手法等內容進行分析,并讓學生感受作者在文本中滲透的情感。隨后,教師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爬山虎的腳》這篇文章的讀后感寫作,使學生將自己學習的過程付諸于文本中,提高進行語言組織和整理的能力,實現(xiàn)寫作水平的提升。同時,在學生進行寫作中,學生也能夠進一步深化對《爬山虎的腳》這篇文章的認識,促進閱讀的有效教學。
五、家長是學生的重要導師
學困生的腳掌應該有更多的耐心指導自己的孩子,只依靠教師的努力不能全面的幫助學困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是學困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首先,學生的家長應該通過自我學習提高到擁有指導孩子學習的能力,這是家庭的熏陶教育,家長善于對周邊實物進行描寫,對生活進行描述,引起學生的寫作注意,讓學生有寫作的動機。其次,家長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興趣進行寫作讀物的選購,學困生一般都喜歡帶有圖畫的閱讀材料,這樣可以讓他們通過語言和圖畫進行結合理解材料,更好的幫助學困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六、組織學困生寫作能力幫扶計劃
學困生之所以寫作能力不足,主要是自身原因,另外教師也可以進行學生間的幫扶計劃,通過寫作能力好的學生幫帶能力差的學生,一方面可以幫助學困生提高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寫作能力好的學生進行能力的鞏固。具體實施可以讓寫作能力很好的學生對學困生的寫作進行評價,指出其中的不足,對學困生的寫作進行修改等。
總而言之,教師應當重視課堂中的寫作教學,積極對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積累方法的滲透,并結合學生的興趣開展寫作教學活動,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增強自身在寫作中的體驗,從而愛上寫作,逐步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丁懿.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名師在線,2020(02):45-46.
[2]張建云,孫佰芳.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