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柔樺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針對當前的語文教育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成績在當前素質教育的環(huán)境下并不是唯一的追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強化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非常關鍵的,進而初中語文教學積極開展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學困生的出現(xiàn)是語文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還需要積極采取措施,轉變語文學困生,以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整體的全面化發(fā)展。對此,本文針對當前初中語文學困生的生成原因及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夠為相關語文教育者提供積極的參考。
關鍵詞:學困生;初中語文;生成成因;課堂教學策略
引言
語文學困生就是指學習語文困難的學生,更加具體的來講,也可以說是暫時語文學習成績比較落后的學生,但是這些學生的智力水平是正常的,只是其成績或者說是學習效率明顯低于其他同學,無法達到正常的預期學習目的。其普遍的特點就是對語文學習缺乏一定的興趣,注意力不集中,比較貪玩和懶惰,甚至具備一定的畏學和厭學心理。語文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有很多,個人的心理因素、他人的或家庭的影響等等都是問題。所以,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對這類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加以重視,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其學習興趣,保證學習效率,以此來實現(xiàn)學生整體的全面化發(fā)展。
1、初中語文學困生的生成成因分析
1.1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存在著較多的不良學業(yè)情緒
所謂的學業(yè)情緒值得就是學生與學習有關的各種情緒,如開心、厭倦、失望、焦慮、氣憤等等。當前初中語文學困生和其他學生在學業(yè)情緒上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可以說學困生的學業(yè)情緒都是偏不良的,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階段,其心理因素變化非常快,非常容易出現(xiàn)對語文學習中成績不良的羞愧、無助、語文學習的厭倦以及心煩等等,在自豪、希望和高興、滿足等方面的情緒較低。初一年級的學困生還會比較滿足、希望、樂觀,有一定正能量;初二年級學生,隨著語文難度的加大會表現(xiàn)得比較無助和焦慮;初三年級學生,受到學業(yè)壓力和升學的壓力,焦慮情緒會逐漸加大,還會出現(xiàn)厭倦和心煩的負面情緒,最終使得學生學習愈加困難,效果不佳。
1.2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變化劇烈,情緒不穩(wěn)定,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也易于被吸引,尤其是注意力易被打擾,加之語文課堂教學中知識的枯燥乏味和教學手段的落后都使他們對語文失去興趣,加之課后的學習更會遺忘于玩耍、小說、游戲等中,最后導致跟不上其他學生的學習進度,形成惡性循環(huán)。另外,還和學生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有關。良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降低學習的困難,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學生針對語文知識學習,局限于死記硬背當中,加上其心理不成熟,容易出現(xiàn)記憶混亂的情況,進而在后續(xù)的語文知識學習中,會逐漸的落后于其他學生,學習習慣會越來越差。
1.3學生缺乏學習自信
總體而言,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發(fā)展以及心理發(fā)育并不成熟,缺乏堅定的信念,一旦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是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面對其他同學的嘲笑,就不敢繼續(xù)探索向前,進而逐漸失去了學習自信,或者說因為某一問題出現(xiàn)錯誤,教師的批評,會導致學生更加的自卑,會逐漸出現(xiàn)厭學等不良情緒,止步不前。再者,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批評會使得師生關系出現(xiàn)問題,尤其是教師自身的態(tài)度,過多的批評以及對學困生以及調(diào)皮學生的冷淡,甚至會導致學生不喜歡語文課程、厭惡照本宣科的語文教師,最終在語文課堂上就不會認真聽講。
2、初中語文學困生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首先,在課堂教學前需要加強心理輔導,改變語文學困生的不良學業(yè)情緒。學困生所存在的不良學業(yè)情緒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形成的,想要改變也需要語文教師找出問題并課堂教學中對學困生從始至終的關心和愛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學困生的提問,要具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樹立其學習自信,面對他們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要給予其眼神鼓勵,積極引導,而不是語言上的打擊,對于學困生的進步,教師要進行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于寫作上面比較自卑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比較簡單的題目,讓學困生找回寫作的自信,再慢慢增加寫作的難度等。
其次,教師需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氛圍,調(diào)動學困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新課標里提到語文三個維度里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對學生學習語文起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課堂氛圍營造得好,學習效果才能展現(xiàn),課文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才能更好讓學習理解和接受,使學困生與教師與課文共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小策略,創(chuàng)建良好的的課堂氣氛。為了保持這樣的學習氛圍,在對待學困生時盡量多用描述性語言、鼓勵性語言和少用批評性語言。學困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會以更好的精神風貌投入到語文學習中,興趣能幫助他們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后,在分層教學模式中對學困生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進一步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困生在語文學習中往往是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止步不前,不愿意主動去思考,等待答案或者是抄襲。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以此來強化學困生的語文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另外,教師要選擇分層教學的方式,結合學困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的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幫助其循序漸漸的提高學習效果去不斷建立自信心。
學困生在語文學習上的問題說到底是態(tài)度問題。解決了學困生對語文的不良態(tài)度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轉變起決定性的作用。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學生最這一科目的好感,教師必須重視自身教學行為,不要直接給學困生戴帽子,給他們壓迫性的批評,而是要先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讓學生感受到你在關心他,并且很喜歡他,幫他們找回語文學習興趣,建立學習習慣。這樣一來初中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就會逐漸的接受并愛上語文,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習成績,跟上其他同學的進度。
3、結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困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作為語文教師需要用人文關懷去愛護學困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強化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樹立其學習的自信,以充分激發(fā)起學習興趣,提高語文學習效果,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會艷.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學業(yè)情緒分析[J].學周刊·教育科學.2015(11).
[2]孫瑀鍶.初中語文學困生研究綜述[J].現(xiàn)代語文.2016(03).
基金項目:本文章屬于廣西教育學科"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立項課題“有效促進初中學困生語文學習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17C116)階段性成果之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