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麗
語文作業(yè)是學生習得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的最有效化的途徑。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啟蒙階段,學習語言正是關鍵時期。語言的習得非常需要反復練習以及鞏固,這是語言能力形成的正確過程。所以關注語文作業(yè)的形式和評價對學生學習力的提升有著切實有效的幫助。
一、對作業(yè)形式的關注
(1)考察探大串聯(lián)。語文教學需要學生第一時間了解我們的社會,在教材中也有許多讓孩子走進社會的建議,關鍵是我們如何實施。
它可以是深入社會進行觀察訪談,實地查看,調查訪問;可以是編寫廣告策劃。如布置學生參觀附近的工廠;可以是走近大自然進行考察探究,寫科技小論文,如就家鄉(xiāng)河流的污染和保護問題組織考察,研究、討論河流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污染源是什么,如何控制減少污染等,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下應該能夠完成。 這類作業(yè)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還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此外,采訪家庭、宣傳廣告、匯報交流,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在作業(yè)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與他人合作的樂趣,所以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
(2)讀寫記總是情。我們可以設計一些例如摘抄好詞佳句名段,寫讀書心得;課文的續(xù)寫,精彩片段的仿寫等;也可以是一些“收集信息”類的作業(yè),如讓學生看看電視、聽聽新聞,并定期進行反饋、交流。從學生摘抄的句子中看,學生的閱讀興趣已不僅僅局限在童話和故事上,他們開始閱讀詩歌,甚至是散文。這樣的作業(yè)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使學生的閱讀范圍越來越廣,欣賞水平也在逐漸提高,也為更好地進行寫作打下了基礎。
(3)采集編大練兵。作業(yè)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如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操作。
它可以是采集、剪貼、展評與課文有關的圖文資料;可以是編輯專題手抄報、黑板報;可以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進行書法、繪畫創(chuàng)作,寫讀書心得等;也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安排學生上網或上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剛開始查找資料時,教師可以交給學生一些方法,如什么問題到什么樣的書里去找,教給他們使用工具書,并向他們介紹一些書籍,或鼓勵他們運用網絡查找資料。如學《一夜的工作》前,可以讓學生查查有關周總理的事跡;學了老舍的《貓》后,讓學生找一找老舍先生其他的作品。對于這樣的練習,就連一些學習成績不太突出的學生也會很樂意去做,既擴大了學生的信息容量,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自尊心強和獲得成功感的欲望。
(4)演說談齊上陣。我們在教學這類課文的時候可以多鼓勵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如學習課文《草船借箭》后,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排練課本劇,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當一個個諸葛亮出現(xiàn)在課堂之中的時候,當學生開始模仿古人根據(jù)課文侃侃而談的時候,學生已經開始運用語言,這不就是語言的學習過程嗎?還如學習完《失物招領》之后,不如組織學生開展一場簡單的辯論賽。讓學生說說如何處理這些垃圾,自己是否在生活中也需要這樣做等等。這樣學生的思維、語言都得到極大程度的激活。還可以在口語交際課后,將學到的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說一說,學習與人交往;也可以是看圖說話,課文內容的補說、續(xù)說,優(yōu)秀詩歌、散文等佳作的欣賞吟誦等。這類作業(yè)使學生的口語交際活動融入生活、融入社會,在實踐中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待人處事的能力、言談舉止、表達水平等得到鍛煉。
二、對作業(yè)評價的關注
(1)從批改走向對話。如同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我們面對的學生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傾向,更沒有相同的智力,他們擁有各自獨特 的學習風格。反映在作業(yè)活動中,不管學生如何努力,他們都將做出水平各異的作業(yè)來。對錯、好壞、是否工整都是客觀存在的;沒有學生會真正故意地制造錯誤。學生存在這些差異,需要老師精心呵護和彌補,所以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請寫上你的微笑、你的贊賞、你的鼓勵,你的批判……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也寫上類似的話語。這時的作業(yè)本才真正成了師生溝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討生活、教學相長的工具。
(2)從單一走向多元。作業(yè)的審閱者不是單一的,需要變更這種觀點。教師要把評價權交給學生、家長,要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相結合 ,加強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3)從評判走向欣賞。教師要從評判的角度下來,變更為欣賞的角度。學生的作業(yè)如同美酒,需要的是欣賞。多去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地方,多去鼓勵孩子的改變,少去評判孩子的友劣。只有真心地去欣賞學生的作業(yè),你才會從中發(fā)現(xiàn)許多不一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