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瑩
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湖北武漢 430000
乙型肝炎(以下簡稱“乙肝”)為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臟炎性病變,是肝炎中最常見的類型,除肝臟以外的全身多器官、系統(tǒng)亦可受到損害[1-2]。乙肝多為慢性發(fā)病,發(fā)病早期癥狀不明顯,病毒的復制對肝臟組織損傷具有重要影響,嚴重的患者可能并發(fā)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黃疸、肝區(qū)疼痛、肝脾大、肝纖維化以及肝功能受損導致的乏力和下肢水腫等癥狀,晚期可出現(xiàn)肝癌。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是乙肝患者的兩種嚴重結局[3-4]。近年來,關于通過肝癌血清標記物檢測以鑒別診斷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相關報道較多,其中血清HBV DNA、甲胎蛋白異質體L3(AFP-L3)、高爾基蛋白73(GP73)是研究較多的3種指標。但既往報道多通過對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3種指標水平差異判斷其診斷價值,具有較大的局限性[5-6]。本研究通過設立對照試驗,在比較肝硬化患者與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AFP-L3、GP73水平差異的同時,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分析了這3種指標在乙肝肝硬化和肝癌鑒別中的臨床價值,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對照組)和肝癌患者68例(觀察組)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肝癌患者根據《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7年版)》[7]進行診斷,經CT及腫瘤標記物等檢查確診為肝癌;(2)乙肝肝硬化的患者根據《乙肝肝硬化診療規(guī)范專家共識(2014)》[8]確診為乙肝肝硬化;(3)患者無合并其他血液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等嚴重系統(tǒng)性疾??;(4)對本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9-10]:(1)存在其他器官惡性腫瘤,并轉移至肝臟的肝癌患者;(2)伴有肺結核、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3)臨床資料缺失或檢查不完善的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且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時均完善相關檢查,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采用促凝管凝集2 h后采用SorvallTMLegendTMXT/XF離心機離心,轉速設置為4 000 r/min,離心15 min,離心完成后取血清標本于-80 ℃冰箱保存待檢。HBV-DNA測定:取血清標本50 μL,100 ℃金屬浴10 min,12 000 r/min離心10 min,留取上清液,提取核酸,進行qRT-PCR測定,PCR儀采用Thermal FishQuantStudioTM7 Flex實時熒光定量PCR系統(tǒng),收集FAM、HEX通道熒光信號并記錄檢測結果,檢測結果HBV DNA>500 copy/mL為陽性。
AFP-L3測定:取患者血清400 μL加入600 μL清洗液中混勻,以3 000 r/min離心20 s去除保護液,吸取稀釋后的血清600 μL加入上部離心管中,室溫下放置10 min;清洗、洗脫后,以3 000 r/min離心20 s,收集離心柱外管中的液體,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AFP-L3水平,檢測結果AFP-L3/AFP>10%為陽性。
GP73測定: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進行檢測,試劑盒由上??道噬锟萍加邢薰咎峁擥P73≥150 μg/L判定為肝癌,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1.3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血清HBV DNA與AFP-L3、GP73表達陽性率及表達水平;(2)觀察組患者HBV DNA與AFP-L3、GP73進行相關性分析;(3)HBV DNA、AFP-L3、GP73對肝癌的診斷價值。
2.1兩組患者血清HBV DNA、AFP-L3、GP73表達陽性率及表達水平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HBV DNA、GP73表達陽性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AFP-L3表達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01,P<0.001)。觀察組患者血清HBV DNA、AFP-L3、GP73表達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兩組患者血清HBV DNA、AFP-L3、GP73表達陽性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血清HBV DNA、AFP-L3、GP73表達水平比較
2.2肝癌患者HBV DNA水平與AFP-L3、GP73的相關性分析 分別將患者HBV DNA水平與AFP-L3、GP73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HBV DNA與AFP-L3無相關性(r=0.214,P=0.079);HBV DNA與GP73表達無相關性(r=0.155,P=0.208)。
2.3HBV DNA與AFP-L3、GP73診斷肝癌的ROC曲線分析 采用ROC曲線分析3種指標對肝癌的鑒別診斷價值,結果顯示,HBV DNA、AFP-L3、GP73鑒別診斷肝癌的AUC分別為0.674(95%CI:0.587~0.761)、0.800(95%CI:0.720~0.870)、0.971(95%CI:0.943~0.999)。
慢性乙肝是我國最常見的肝臟疾病,有文獻報道,我國HBV攜帶者已經高達1.2億,是世界乙型肝炎高發(fā)的國家之一[11-12]。慢性乙肝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因此不易診斷,多數(shù)患者多因出現(xiàn)明顯癥狀入院治療,在確診時疾病多已處于晚期,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是其最為嚴重的兩種結局。肝臟活檢是目前臨床鑒別診斷肝癌和與乙肝肝硬化的“金標準”,但肝臟活檢為有創(chuàng)檢查,不能反復進行,且獲取組織的代表性有限。慢性乙肝患者發(fā)生肝臟損害為HBV復制導致,因此HBV DNA對于診斷該病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13]。由于乙肝肝硬化和早期肝癌的肝臟損害均較嚴重,兩種疾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與健康者差異較大,但在兩種疾病間的差異往往不夠顯著,因此,依靠HBV DNA進行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鑒別診斷存在一定難度。
甲胎蛋白(AFP)是一種腫瘤相關的糖蛋白,根據其對小扁豆凝集素(LCA)親和電泳的反應性可將其分為L1、L2及L3共3種異質體[14-15]。有研究表明,AFP的3種異質體中AFP-L3與LCA的親和力最高,是一種異常糖基化的AFP,且AFP-L3僅由腫瘤細胞產生。因此,在AFP的3種異質體中AFP-L3在乙肝肝硬化與肝癌的鑒別診斷中應用價值最高。亦有文獻報道,AFP-L3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對于AFP陰性的早期肝癌患者的診斷價值較高,且對于肝癌患者預后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肝癌患者術后AFP-L3不能轉陰提示其預后不良[16]。AFP-L3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批準,可用于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輔助診斷。GP73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種新型腫瘤標記物,為細胞內高爾基體膜的跨膜蛋白,其表達于人類多種正常上皮細胞中。GP73在正常肝組織中亦存在,但其主要由膽管上皮細胞表達,而肝細胞的表達極少。有文獻報道,肝癌患者細胞中GP73的表達上調,檢測血清中GP73水平對于肝癌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17-20]。
本研究結果顯示,肝癌患者HBV DNA、GP73表達陽性率高于乙肝肝硬化患者,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肝癌患者HBV DNA、AFP-L3、GP73表達水平卻明顯高于乙肝肝硬化患者;提示,肝癌和乙肝肝硬化作為慢性乙肝的惡性進展結局其均會高表達HBV DNA、AFP-L3、GP73,而肝癌的惡性程度更高,其相關指標的表達水平顯著增加。同時,本研究對肝癌患者HBV DNA水平與AFP-L3、GP73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HBV DNA與AFP-L3、GP73無相關性,與既往研究報道的情況相符[19]。ROC曲線分析顯示,3種指標對于肝癌的鑒別診斷均有一定的臨床價值,且AFP-L3在肝癌鑒別診斷中AUC為0.971,提示AFP-L3是最有價值的鑒別診斷指標。
綜上所述,肝癌患者HBV DNA、AFP-L3、GP73水平高于乙肝肝硬化患者,且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與AFP-L3、GP73水平無相關性,AFP-L3在乙肝肝硬化與肝癌的鑒別診斷中價值最高,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