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清和
“精致窮”是指形容一種普遍發(fā)生在年輕人群體中的生活方式。他們雖然賺的不多,但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追求精致,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歡的東西變窮,窮得明明白白,也活得開心漂亮。其實追求精致跟追求卓越一樣,無可置疑,但問題是年輕人是否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與消費觀,該不該追求“精致窮”呢?應該追求“精致窮”
“精致”是指精美、細致,“窮”則指的是物質(zhì)上的困頓,那么合起來“精致窮”可以解釋為在物質(zhì)困頓的前提下,依然要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剛剛離開校園,在基層奮斗的普通年輕人,經(jīng)濟上窘迫幾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要追求“精致窮”?
其一,“精致窮”能夠促進年輕人的自身發(fā)展。一方面,在生活中精致需要成本、需要品位,研究和學習精致的過程是提升自我的過程。而且年輕人只有看到并享受到精致生活的美好,才能有為此努力的動力。另一方面,“精致窮”還能夠拉近年輕人與社會的距離。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最快打破人際壁壘的往往是那些裝扮精巧細致,衣著考究的人。比如生意場上溝通的客戶,更能被衣著光鮮的人震懾住,而精致后的自己,也會不自覺的在面對任何交流對象時,多了一絲底氣。歸根結(jié)底,一個行為得體,做事有分寸,知道如何精致的人,往往更知道怎么跟這個世界交流。
其二,窮不代表沒有享受生活的權(quán)利,事實上無論何種處境,都不能被剝奪追求精致生活的權(quán)利。大富大貴可能難有,小精致卻易得。更何況,追求“精致窮”,并不是狹隘的將不多的積蓄用在購買名貴衣物、化妝品等外在裝飾上。如果能把節(jié)省下來的錢用在提升自己上,比如購買一些好書,參加一些培訓課程亦或是出去旅行開拓眼界,那么誰又能說這份“精致窮”是沒有必要的呢?相比財富上的匱乏,心靈上的匱乏似乎更無藥可救。
“精致窮”展現(xiàn)了一種生活態(tài)度,不能因為當下的條件限制,就不去思考未來的目標,只有將眼光看得長遠,才能更有發(fā)展;“精致窮”更是一種精神,是低階經(jīng)濟實力的人對高階生活的一種向往,斬斷“精致窮”,會斬斷一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同斬斷的恐怕還有打破階層,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
不該追求“精致窮”
“精致窮”并不意味著這個人的收入就一定低,經(jīng)濟背景就一定差。在當代社會,大多數(shù)已經(jīng)成年的年輕人,都是能夠?qū)崿F(xiàn)經(jīng)濟獨立的人,他們口中的窮指的是想要的生活無法得到、想買的東西舍不得買、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獨立卻無法實現(xiàn)經(jīng)濟自由。從這一層面上來看,這一代年輕人所說的窮是向往遠方卻受困于“996”(早9點上班,晚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是想過精致生活卻要為眼下生活不停奔波,是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巨大落差所帶來的焦慮和迷茫。
一方面,在這種狀態(tài)下出現(xiàn)的“精致窮”,是無節(jié)制的、跟風的、頹廢心志的精致。在他們眼里,變得精致似乎就可以用來裝飾疲憊的生活,于是,不少年輕人在“精致窮”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們奉行及時行樂,奉行超前消費,降低了抵抗風險的能力,而這樣的后果,與最初只是想讓生活變好的期待也發(fā)生了本末倒置的變化。
另一方面,“精致窮”是商家設(shè)置的消費陷阱。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商家會用各種噱頭不斷引導消費者購買產(chǎn)品,擁有了它,消費升級,仿佛就成了引領(lǐng)時代的弄潮兒,但往往花大量金錢購買的東西不一定是真正需要的。所以,很多年輕人消費不是在為物的本身買單,而是為商家包裝出來的各種名詞付款。而這種現(xiàn)象就像法國哲學家讓·鮑德里亞說的一樣:“今天的消費社會中,人們從來不消費物的本身,卻是把物用來當作能夠突出自我的符號,或讓自己融入某個理想的群體,或模仿一個地位更高的團體來擺脫自己本來所處的群體?!?/p>
真正的精致,是享受生活本身的樣子,不是別人注意到時那一刻的虛榮和炫耀。那些被“精致”絢麗的外表所迷惑的年輕人,把物質(zhì)等同了精致生活的全部,花掉了所有存款,卻活成了一個表面絢爛的軀殼,內(nèi)里的本質(zhì)依然是空洞和自卑。支持“精致窮”,就是給不合理消費的人群披上了一個高大上的外衣,也給自己制造了一個拒絕平衡消費,合理化邁向窮的借口。
不要被紛繁的物欲遮住雙眼,不要沉溺于奢侈品的世界中,不要讓自己消費能力超過自己賺錢的速度,可以花錢學習投資自己,但要讓自己有所收獲,不斷成長。在當下,我們與其探討追求“精致窮”應該或者不應該,倒不如來靜心思考一下“承擔”的意義。其實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在面對各種人和事之時,始終把責任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沉溺于虛榮的鏡花水月之中。而當我們真的可以承擔得起自己的選擇,承擔得起自己的生活之時,“年輕人應不應該追求‘精致窮”這個問題將不復存在。
(編輯 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