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賢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體制下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及教育部門對新課程改革政策的不斷落實,一種新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逐漸顯現(xiàn)。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教學目標,還要提升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感官和動手能力,這樣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體制下的教育政策方針。因此,本文立足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進行分析和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1-0145
一、關于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是以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為主要教學目標,以此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以及對家國觀念的提升,從而輔助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的一種教學觀念。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融入學生核心素養(yǎng),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就可以協(xié)助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求知。另外,還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使其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從而提高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的質量。
二、立足核心素養(yǎng)優(yōu)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1.提升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在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中,教師是處于主導地位的,想要提升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應優(yōu)化教學模式,營造學習氣氛。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很多學生對歷史科目的學習沒有興趣,更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機械地傳達給學生知識,這樣學生就處于被動地位,課堂上也缺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就很容易下降。所以,教師在輔助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工作中,首要工作就是要優(yōu)化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現(xiàn)場模擬教學,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意識
在現(xiàn)代教育的體制下,對教學模式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把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傳達給學生,還要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這樣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鑒于此,對素質教育下教學方式的改變可以通過課堂上的情景模擬來實現(xiàn)。比如,在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開國大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進行教材內容的講述,然后通過組織學生情景模擬開國大典重現(xiàn)當時的盛況。在情景模擬之前,教師要做好準備工作,把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的發(fā)展歷史通過時間軸貫穿起來,這樣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就會有參考依據(jù)。這樣的情景模擬教學首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其次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三、綜合運用相關資料,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認知水平
1.運用相關資料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認識
現(xiàn)在的初中歷史教材中對于歷史事件的描述內容很少,但是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等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搜集大量資料,教學中再把相關資料給學生展示出來,這樣既填補了教材中對歷史事件描述發(fā)生背景的缺陷,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認知,從而提升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效率。比如,在歷史教材中“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發(fā)生的敘述中,缺少了對戰(zhàn)爭發(fā)生背景和導火索的描述,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搜集相關資料,首先向學生介紹1950年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是背景事件,然后告訴學生這個時期美國悍然派兵入侵朝鮮,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lián)合國軍”越過了“三八線”,一直打到中國邊境鴨綠江邊,此時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并轟炸我國東北一些城市,在這個背景下,朝鮮才請求我國政府派兵支援,這就是“抗美援朝”事件發(fā)生的背景。這樣,教師借助相關資源,讓學生對歷史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從而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質量。
2.增加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要根據(jù)班級內每一位學生的情況進行有效互動,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一些問題,然后引出相應的歷史知識,鼓勵學生參與到互動環(huán)節(jié)中,這樣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講三國的歷史時,就可以把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情節(jié)引入到課程上,這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三國時期的歷史很有幫助。在教師講解“三國鼎立”的歷史局面時,就可以把周瑜和諸葛亮之間的糾葛講述出來,因為這是三國時期歷史事件中的一個小插曲,這樣學生就可以清晰地了解三國人物的特點,有助于學生對三國歷史更好地理解和認知,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見,在課堂上教師要重視這方面的教學,這對教師的備課幫助極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綜上所述,立足核心素養(yǎng),想要優(yōu)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需要教師耐心地教學,更需要教師潛心研究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基于素質教育下對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為根本目的,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使命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研究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和優(yōu)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付文治.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學歷史課堂探究性學習探微——以紀念“西安事變”80周年同課異構活動為例[J].教育參考,2017(2).
[2]盧慧敏.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中學歷史教學探微———以“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4).
[3]繆洪明.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9).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詔安一中36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