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迪
2008年初的一天,杭州市區(qū)的退休老人吳延剛讀完當(dāng)天的報紙后,很認真地叫來老伴。他指著報紙上的一則新聞?wù)f:“我們要不要也去捐點錢?”
這則新聞,是當(dāng)年關(guān)于杭州市總工會開展“春風(fēng)行動”的報道。2008年是這項公益行動的第九個年頭,這一年,吳延剛已82歲高齡。
吳延剛老人的兒子吳樹輝回憶說,父母親對此意見很一致。隨后他們帶著3000多元去了春風(fēng)行動捐款點。為了不讓人知道是自己捐的錢,捐款時,兩位老人想了個低調(diào)的辦法,用“靈珍”這個化名捐了款。在這之后,春風(fēng)行動專用的賬戶每年都會收到來自“靈珍”的善款。
直到2015年,吳延剛因為年事已高,行動不便,才叫來兒子吳樹輝,并囑托他代替自己前去捐款。
在吳樹輝的記憶里,父親正直又善良。吳延剛出生于上世紀二十年代,高中畢業(yè)后成為待業(yè)青年,由于親戚在吃穿用度上的接濟,才熬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日子。
“對于那段歲月,父親這一生都是充滿感恩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感恩,讓他在后來的人生中,愿意去幫助哪怕素未謀面,但確實需要幫助的人們?!眳菢漭x說。
杭州市總工會工作人員黃非告訴記者:“2018年春風(fēng)行動期間,吳延剛老人的兒子來窗口捐款,用的是吳延剛老人的真名。交談過程中,我們才得知,原來吳延剛就是‘靈珍,只可惜當(dāng)我們終于找到他時,老先生已經(jīng)離開我們了?!?/p>
“父親是2016年離開我們的,在那之前,他堅持給春風(fēng)行動捐款已有8年?!眳菢漭x說道,“他生前再三囑咐我們,以后這個捐款還是要替他繼續(xù)下去。我們思前想后,覺得那就以他本人的名義去做這個事吧。”
吳樹輝說,“父親的善良,一直影響著我們,善意就是我們的家風(fēng),也是父親此生留給我們最大的財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