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晨
摘要:每個人都應當具備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從而幫助人們在生活與學習中鑒別美、創(chuàng)造美、感受美。教師應當在美術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審美趣味、審美能力以及審美特性,使學生能夠能夠擁有優(yōu)秀的審美個性,提升學生的美術水平。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G633.955美術課堂;初中教學;審美教育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2-0241-01
一、引言
在現代美術教學中,教師為了保證學生可以繪制出優(yōu)秀的作品,就應當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學習繪畫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審美教育,使學生可以掌握良好的審美技術,能夠在各種作品中找出它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對優(yōu)點進行學習,對缺點進行改正,塑造出優(yōu)秀的審美個性。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力
美術是一門藝術類學科,而美術教育則是借助美術的藝術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想要學好美術,就先要掌握良好的審美感知力。美術教師通過進行審美教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同樣的一副畫作,如果出現在沒有審美感知力的人的眼中,這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色塊,但是在擁有審美感知力的人眼中,這就是珍貴無比的財富。感知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就應當讓學生全方位的了解一部作品,從而感受到美術的魅力。
例如,在欣賞西班牙著名畫家帕勃洛·魯伊斯·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時,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從超現實主義與立體主義兩方面進行畫作的欣賞,根據圖畫中破碎的肢體、倒下的戰(zhàn)士、斷裂的武器、盛開的鮮花來進行審美,教師也應當對學生講述這幅畫的背景,使學生明白這幅畫是在法西斯納粹轟炸格爾尼卡的環(huán)境下所畫,學生要感知這幅畫使用了哪一種繪畫手法,并感受簡單的黑、白、灰三色營造出的悲涼寂寥氛圍。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趣味
審美趣味,又名審美情趣,是一種個體按照自身的喜好而體現出的對某種事物的傾向性,這種趣味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不因他人的意志轉移而轉移,可以體現出學生審美水平的高低。審美情趣是一個人對于美的標準,體現了個體的審美價值觀,所以,教師在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就應當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保證學生審美情趣的正確。教師可以在給學生講解作品的時候,選擇一些帶有優(yōu)秀思想,包含一定內涵的作品來進行全方位的了解,使學生掌握畫作的實際情況,理解作者作畫時包含的情感,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
例如,教師在講解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時,應當先從畫面上這位端莊美麗的少女開始講解,從畫面上少女的神秘微笑來說明這個少女的喜悅之情,并根據畫面中少女的面部活動來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聯想。教師還要講述達芬奇那傳奇的一生,使學生知道這位大科學家、畫家、雕塑家的藝術風格,再結合當時文藝復興的環(huán)境讓學生懂得這幅畫表達出的對人性的歌頌①。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先天能力,但是其可以伴隨著后天的培養(yǎng)而發(fā)生轉變。這種審美能力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程度,而初中生的審美能力還沒有塑造完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對其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初中生的審美能力,應當先明確出發(fā)點,教師并不是要將這些初中生培養(yǎng)成為大藝術家、畫家,而是要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想,可以隨時發(fā)現生活中的美,陶冶其情操,從而提升他們的素質與藝術品位。所以,教師在進行審美教育時,應當讓學生接觸到各種優(yōu)秀優(yōu)美的藝術作品。
例如,育才中學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學校的美術教師為學生制定了一本內容豐富的畫冊,畫冊包含了國內外的優(yōu)秀作品,如齊白石的《蝦》、梵高的《向日葵》、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徐悲鴻的《八駿圖》等,在這些畫作旁邊,都印有專業(yè)人員的評語,學生可以通過欣賞畫冊來了解這些藝術作品,不但滿足了青少年的獵奇心理,還讓他們在不斷與這些藝術作品的接觸中,感受到了美術的魅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特性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他們的思想與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其審美的個性也有所不同。審美特性是以學生的主觀思想為主,因此,教師應當明確每個學生的審美特性,再根據這些學生的審美個性進行針對性教育。
例如,楓葉國際中學的教師為了發(fā)揮學生的審美特性,其在進行教學前讓學生填寫了調查問卷,根據學生所填內容顯示,43%的學生喜歡傳統(tǒng)的國畫,25%的學生喜歡油畫,21%的學生喜歡素描。11%的學生則喜歡一些水彩畫、漫畫之類的畫作,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并且根據占比安排教學課程,以此滿足學生們的審美特性。
六、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應當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經過上述內容可知,教師通過進行審美教學,可以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發(fā)現美的存在,感受到美術這門學科的樂趣,并且因為審美能力的提高,還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優(yōu)秀學生。
注釋:
①陸春.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理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