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聯(lián)軍
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問浩瀚蒼穹、萬里江山,什么亙古不老、巍然屹立?
答案,清晰地寫在共和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深深鐫刻在黨政軍民勠力同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場上:中國精神!
馬克思曾說,對幸福的理解是“斗爭”,對不幸的理解是“屈服”。
中國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魂。習主席深刻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
中國精神在哪里?
中國精神閃爍在中南海深夜的燈光里。
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九,中央政治局常委會3次召開會議,研究加強疫情防控等工作。習主席親赴北京疫情防控一線,號召全國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
中國精神回蕩在鐘南山院士的鏗鏘話語里。
今年已經(jīng)84歲的鐘南山院士,聽說有人在武漢街頭聽到民眾唱起國歌時,他雙眼滿含淚水地說︰“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guān)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p>
中國精神銘刻在青春臉龐的印痕里。
空軍軍醫(yī)大學醫(yī)療隊隊員梅春麗那張被防護服和口罩勒出深深印痕的照片,連續(xù)幾天登上微博熱搜榜。網(wǎng)友慨嘆︰這是最美的臉,臉上的印痕有多深,愛就有多深!
中國精神聚焦在護目鏡下的黑眼圈里。
央視記者在探訪武漢漢口醫(yī)院隔離區(qū)時,無意間將鏡頭對準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護士朱海秀的黑眼圈。記者請她給家鄉(xiāng)的父母報個平安,這位“黑眼圈”女孩兒拒絕了:“我不想哭,我的眼淚在眼睛里打圈,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中國精神定格在快遞小哥疾馳的車輪里。
除夕夜晚上10時,正在家中吃團圓飯的武漢快遞小哥汪勇,突然在朋友圈看到金銀潭醫(yī)院一名護士的求助信息:“因沒有公交車和地鐵,走回去要4個小時。”他瞞著家人接送十幾名醫(yī)護人員往返金銀潭醫(yī)院。汪勇說:“我送的不是快遞,是救命的人??!”
中國精神深藏在一筆一畫記下的筆記里。
從除夕夜到正月十八,連續(xù)工作18天的江蘇省南京市“85后”輔警袁劍雄倒在抗疫一線。他生前的工作筆記里,密密麻麻記錄著上千條人員排查信息。犧牲前,他剛遞交入黨申請書。
更加恢弘磅礡的中國精神,延伸在神州大地一行行逆行的腳步里,體現(xiàn)在一個個“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口號標語里,凝結(jié)在一筆筆捐款、一車車蔬菜的大愛義舉里,閃耀在每一個人的奉獻與堅守里!
人類文明史上,沒有哪個國家像近代中國一樣,在命運經(jīng)受大挫折、前進遇到大考驗時,持續(xù)鍛造著屬于自己的精神圖騰。
《國家人文歷史》雜志曾刊登過一組百年來中國人表情的照片:清末的麻木,民國的迷茫,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激情,改革開放初期的興奮,時代新征程上的自信。百年表情變遷史的背后,是大國公民的精氣神。
歷史風雨中,時代天地間,我們依靠這種精神戰(zhàn)洪水、斗冰雪、防非典、抗地震,在大難中生根、苦難中磨礪、艱難中成長,精神日漸繁茂,步履愈發(fā)堅定。這場廣大軍民同仇敵愾的疫情阻擊戰(zhàn),將給中華民族精神譜系增添一筆新的寶貴財富:抗疫精神!
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評價:“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guī)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xiàn)出中國速度、中國規(guī)模、中國效率,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贊賞。這是中國制度的優(yōu)勢,有關(guān)經(jīng)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精神長城的一個垛口,都是中國精神堤壩的堅定捍衛(wèi)者、忠誠守護者。每一雙同舟共濟的肩膀,都將匯聚中國力量;每一個熱血澎湃的胸膛,都將抵達勝利前方。
同心戰(zhàn)“疫”,我們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