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謙 韓鴻翼 潘 峰 李 春 陳昭月 葉曉菊 韓省華 陳 濟 潘新華
(1.龍泉市興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龍泉323700;2.浙江省華丹農業(yè)微生物資源應用研究院,杭州310024;3.江西仙客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332100;4.上海千代食品技術江蘇有限公司,江蘇 東臺224221;5.龍泉市食藥用菌辦廠公室,浙江 龍泉323700;6.杭卅華丹農產品有限公司,杭州310024)
靈芝科、靈芝屬(Ganoderma)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具有扶正固本功效,是中國傳統(tǒng)藥用菌珍品。靈芝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新石器時代浙江田螺山河姆渡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靈芝樣本,通過電子掃描觀察到擔孢子的形態(tài)特征[1]。東漢時期《神農本草經》記載其為有藥效、無毒之上品,并被列入2000年版《中國藥典》?!爸袊W”(PubMed 期刊)檢索(1987—2017年)靈芝相關研究論文1 369 篇,其中靈芝孢子研究論文514 篇,英文文獻171 篇[1]。2017年筆者通過委托查新“靈芝孢子粉產業(yè)化栽培技術”,獲得國外文獻9 篇[2]。國外靈芝研究主要集中于藥理、化學、加工技術方面。產孢用靈芝的栽培研究主要在中國,國外栽培研究報道很少。
圖1 高產量、高品質的靈芝孢子粉
靈芝孢子(G.lucidium spore)是靈芝生長成熟后從菌蓋彈射出來的極其微小的生殖細胞,具有靈芝全部遺傳活性物質(圖1)?,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孢子粉在防治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等方面有良好功效。
由于野生靈芝的孢子粉難以采集,孢子粉的采集應用是在人工栽培靈芝以后發(fā)展起來的。我國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工栽培靈芝,80年代開始研究靈芝孢子粉的應用。40年來的栽培進程主要可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這個階段,科技工作者對靈芝孢子粉栽培技術進行了大量研究。林志彬在《靈芝的現(xiàn)代研究》一書中介紹了這個時期“靈芝熟料短段木栽培孢子粉的采收”和“袋栽瓶栽孢子粉收集”[3]。這一階段孢子粉產量低,未形成產業(yè)化規(guī)模。1997年全國孢子粉單位產量最高的天津氣象研究所,其孢子粉/子實體產量之比也僅為3.2%[3]?!扒Ы镬`芝采集一斤粉”是當時媒體頻頻炒作的“偽科學數(shù)據(jù)”。1999年,趙東旭在《靈芝孢子研究進展》中提出:“有關靈芝孢子粉的研究,雖說已有近20年的時間,但總的說來還停留在較為膚淺的水平。主要原因是靈芝孢子粉的收集比較困難,不易得到大量的材料以供研究。”[4]
(1)扎袋套筒靈芝孢子粉采集技術的發(fā)明始于這一階段。2001年,產孢用靈芝扎袋套筒栽培技術在浙江龍泉試驗成功,89 只靈芝,產子實體450 g、孢子粉120 g。孢子粉/子實體產量之比達26.7%,比前20年的3.2%提高7.3 倍。
微生物細胞具有驚人的繁殖速度,24 小時可繁殖72 代[8],孢子粉產量低,不是靈芝不繁殖彈射孢子,而是缺少相應的培育和采集方法,致使靈芝繁殖彈射的孢子流失,沒有得到回收。扎袋套筒技術采用白色紙板逐個套住靈芝,為野外栽培的靈芝彈射孢子建立了獨立、穩(wěn)固的封閉空間,使彈射的孢子不能外揚,全部回收而大幅度提高了產量。同時因隔離了外界雜質,孢子粉質量得到了保證。自此,我國產孢用靈芝產業(yè)化栽培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
在之后的10年,以推廣產孢用靈芝扎袋套筒技術為重點,圍繞高產優(yōu)質目標持續(xù)創(chuàng)新,在菌種選用、栽培環(huán)境、培養(yǎng)基質選擇等方面形成了良種、良法配套的高產優(yōu)質綜合栽培技術,產量進一步提高(表1)。
表1 靈芝孢子粉與子實體產量
2010年后,我國靈芝孢子粉/子實體產量之比穩(wěn)定在120%以上,實現(xiàn)了高產穩(wěn)產。以菌種選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培育采集技術等為核心內容,形成獨立自主知識產權。
(2)我國靈芝栽培不僅在源頭上有自己的原創(chuàng)技術,而且在推廣應用方面也有一套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
一是大專院??蒲性核鶎<姨峁┘夹g支撐。北京大學林志彬、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張勁松、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陳若蕓、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蔡為明、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陳體強等專家都在靈芝品種選育、采集技術、產品質量分析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并都親臨栽培基地進行現(xiàn)場考察指導。
二是奮斗在栽培一線的科技人員,他們走基地、跑田頭,承上啟下?lián)斂萍级魇郑鸭夹g送到栽培者手中,完成了成果轉化應用,形成生產力。
三是完善的新技術推廣體系,包括建立示范基地,舉辦技術培訓班,召開現(xiàn)場會議,印發(fā)技術資料,組織技術競賽,開展媒體宣傳等。在我國,一項新技術、新成果2~3年便可推廣至全國。如:新品種‘滬農靈芝1 號’于2009年通過審定,2013年就推向全國,成為產孢用靈芝主栽品種;產孢用靈芝扎袋套筒技術2001年試驗成功,2003年通過成果鑒定,2004年就在全國應用。
四是實施專利許可,依法推廣創(chuàng)新技術。產孢用靈芝套筒發(fā)明專利于2004年申請,2007年授權。十多年來,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相關規(guī)定,與全國15 個單位和個人簽訂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依法推廣創(chuàng)新技術。
(3)栽培規(guī)模和產量。我國產孢用靈芝栽培,以培養(yǎng)基質可分為段木靈芝、代料靈芝、象草靈芝;以栽培場地可分為野外栽培靈芝、室內栽培靈芝;其中70%以上是野外段木栽培。2018年全國產孢用靈芝栽培面積約2.5 萬畝,產孢子粉約1.5 萬噸,基本滿足國內外加工企業(yè)對孢子粉原料的需求。
(4)社會經濟效益。一是支持加工產業(yè)。我國產的靈芝孢子粉大批出口歐美和東南亞國家,為國內外加工企業(yè)提供了充足原料,促進了世界藥用菌產業(yè)的發(fā)展。2011—2017年,我國以靈芝孢子粉為原料的中藥飲片市場規(guī)模從874 億元增長至2 617 億元,年均增長17.1%[1]。栽培提供的原料質優(yōu)價廉,加工企業(yè)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提高。如以靈芝孢子粉為主要產品的壽仙谷藥業(yè)公司的年報顯示,2018年其營業(yè)收入5.11 億元,同比增38.24%,上市股東凈利9 034.87 萬元,增長15.19%。孢子粉加工產品毛利潤維持在90%以上[1]。
二是促進農民增收。我國產孢用靈芝栽培基地有95%以上在農村,栽培者95%以上是農民,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使我國部分農村實現(xiàn)了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根據(jù)產區(qū)抽樣調查結果,栽培靈芝農戶年收入較高,優(yōu)于其他農業(yè)行業(yè)20%,產孢用靈芝栽培是中國部分鄉(xiāng)村農民的致富寶。
三是為人類健康服務。孢子粉產量提高,產品市場售價比20年前降低90%,老百姓買得起、吃得上,食用人群增加,為人們的健康提供了福祉。
我國靈芝種質資源豐富,人工栽培靈芝菌種主要通過野生靈芝馴化、引進國外菌株在國內誘變選育,以及原生質體融合技術等途徑獲得。2007年我國開始靈芝菌種選育審定,至2016年經國家和省級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新品種有19 個[7]。在這些菌種中有赤芝(G.lucidum(Leyss.ex Fr.)Kar)和紫芝(G.sinense(Zhao,Xu et Zhang))。在赤芝中又分培育子實體和培育孢子粉的菌株,通過多年試驗篩選,我國產孢用靈芝栽培已形成主栽和附栽品種配套的靈芝品種繁殖、銷售、應用技術體系。
(1)主栽品種‘滬農靈芝1 號’由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2009年9月通過上海市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審定,在栽培上表現(xiàn)良好的菌株特性:①繁殖力強。電鏡觀察菌管孔大,管壁薄,有強大的繁殖孢子能力。②早熟。比同類品種早熟10~15 天,受栽培者歡迎。③產量高。孢子粉/子實體干重之比可達130%~145%,100 kg 培養(yǎng)基可產孢子粉干重達3.3~3.6 kg,栽培經濟效益良好。④品質好。含多糖3.75%、三萜0.78%。⑤抗病力強。對綠霉木霉菌有較好抗病能力(圖2)。
圖2 優(yōu)良品種‘滬農龍芝1 號’
(2)附栽品種有‘龍芝1 號’‘仙芝1 號’‘仙客來靈芝1 號’。這些品種在栽培中都有其自身特點。龍芝1 號產孢后子實體菌蓋厚,質量好,三萜和甾醇含量達3.13%,麥角甾醇含量0.453%,顯著優(yōu)于‘滬農靈芝1 號’。浙江壽仙谷藥業(yè)公司對‘仙芝1號’實行品種選育、產品加工、品牌銷售一條龍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著名國藥“壽仙谷”品牌?!煽蛠盱`芝1號’以廬山野生靈芝菌株馴化選育而得,產孢多,抗逆性強,仙客來公司利用其培育產孢靈芝,開發(fā)靈芝及孢子粉系列產品,成為中國靈芝十大品牌之一,年銷售額2.71 億元。
靈芝為中高溫型腐生真菌,生長發(fā)育最適溫度22~30 ℃,孢子粉彈射最適宜溫度25 ℃。《靈芝的現(xiàn)代研究》中,以年有效積溫≥10 ℃為標志將中國靈芝資源分布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低溫帶[2]。我國產孢用靈芝栽培主產區(qū)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區(qū),包括浙江、福建、四川、陜西、安徽、江西、云南、貴州等省,這些地區(qū)≥10 ℃的年有效積溫在4 500~6 500 ℃,十分適宜靈芝生長發(fā)育。北方地區(qū)也栽培靈芝,但氣候條件不如南方。
大環(huán)境適宜情況下還須注意栽培小環(huán)境的選擇。孢子粉中重金屬有害物質源于基地環(huán)境的水、土以及培養(yǎng)基質等。為了保證孢子粉質量安全,對基地用水按GB5749-2006 標準,土壤和培養(yǎng)基質按GB15618-2018 標準檢測。按GB/T196.301-2011產品標準有機認證,培育有機靈芝孢子粉。
我國靈芝栽培基質有段木、棉籽殼、玉米芯、甘蔗渣、象草等,以段木為主。產孢用靈芝段木栽培選用質地堅硬、木質營養(yǎng)豐富的殼斗科樹種,單株靈芝培養(yǎng)基8 kg,比代料和小枝條靈芝高4~5倍。由于培養(yǎng)基質營養(yǎng)豐富,我國的段木靈芝孢子粉富含活性物質,顆粒飽滿(圖3),提取孢子油的得率在23%以上,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
我國目前靈芝孢子粉采集方法主要有套筒、網篷、套袋、機械吸粉等。其中扎袋套筒培育的孢子粉產量最高,質量最好,應用也最廣。
(1)分期采收技術。段木栽培的靈芝孢子粉有120~140 天彈射期。野外栽培環(huán)境溫度高、濕度大,孢子粉在套筒內存放時間長,易發(fā)生霉變?;貙︽咦臃鄄扇》制诓墒?,套筒30 天左右采收一次,保證孢子粉的新鮮度。
(2)防風避雨曬干技術。孢子粉顆粒小,機械烘干容易烘焦走油變質,露天攤曬受風雨影響,外界雜質容易混入,影響孢子粉質量。建立防風避雨曬干棚,地面鋪蓋薄膜,棚上鋪蓋透明白色薄膜,既防風又避雨,采收的孢子粉利用太陽光照曬干,干燥環(huán)節(jié)避免了雜質混入,保證了孢子粉質量。
圖3 高倍電鏡下的孢子粉顆粒形態(tài)
芝農是靈芝產業(yè)的基礎,是弱勢群體,需要各方面扶持。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對產孢用靈芝栽培基地出臺扶持政策。建議企業(yè)讓利,對基地培育的優(yōu)質孢子粉以優(yōu)價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