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珈慧 雷靂
一項芬蘭的新研究提出,在懷孕期間和孩子出生后都應該對父母雙方,尤其是母親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監(jiān)測。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幼兒的情緒問題與母親的長期抑郁癥狀有關,即使這種癥狀是輕度的。
研究人員調查了父母雙方的抑郁癥狀如何對兩歲和五歲的幼兒產生影響。他們發(fā)現(xiàn),輕度的產婦抑郁癥與幼兒的多動、好斗和焦慮等情緒問題有關。
相較于父母,母親的心理狀況對孩子的影響更為直接——只有在母親處于抑郁狀態(tài)時,父親的抑郁癥狀才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問題;然而,即使父親沒有抑郁,母親的癥狀也會影響孩子。
在芬蘭,20%以上的父母有中度抑郁癥狀,而不到9%的母親和大約2.5%的父親會出現(xiàn)更為嚴重的癥狀。
芬蘭健康與福利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喬安娜·派提斯特博士指出:“父母在懷孕期間和之后的抑郁癥狀不僅影響患者自身,還會對新生兒的心理健康產生長期影響。即使是輕度抑郁癥,也必須盡早發(fā)現(xiàn)癥狀,并在必要時盡早為父母提供支持?!?/p>
她還補充道:“在家庭中,母親的抑郁癥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關鍵影響。在芬蘭,產科診所系統(tǒng)運作良好,但應該更加重視母親在較長時期內(從懷孕到孩子一歲結束)出現(xiàn)的抑郁癥狀。”
另一項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一方的抑郁也是另一方患抑郁癥的風險因素。
此外,父親和母親的抑郁癥狀是相當長期的:他們可以在懷孕期間就開始,并持續(xù)到孩子一歲生日之后。
“監(jiān)測父母雙方在懷孕期間和孩子出生后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一方出現(xiàn)抑郁癥狀,那么也應該檢查另一方的癥狀?!迸商崴固刂赋觯骸叭欢壳霸诋a科診所,父親的心理健康不一定包括在抑郁問卷中?!?/p>
如果父母在懷孕前就有過抑郁癥經歷,那么患長期抑郁的風險就會增加。事實上,既往抑郁病史是中重度抑郁癥狀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其他重要的風險因素包括孕期睡眠不足、壓力、焦慮和惡劣的家庭環(huán)境。這些最顯著的風險因素可以有效預測父母雙方的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