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高文宇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雜志上,美國《時代》周刊使用了五個版本的不同封面,而封面人物均為此次疫情期間工作在各行業(yè)第一線的“民間英雄”,其中包括三名醫(yī)務人員、一名服務員和一名驗尸官。
在封面人物中,42歲的蒙切斯是在意大利拉文納某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工作的麻醉師,他這樣描繪當?shù)乜挂吖ぷ鞯钠D辛:“我們習慣于在壓力下工作,但卻從來沒有承受過像今天這樣的巨大壓力?!?/p>
“壓力大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睡不好覺。”蒙切斯還說,“我的解壓之道就是烹飪。在意大利,很多不做飯的人已經(jīng)開始做飯,會做飯的開始嘗試做出更多菜式……疫情讓我們變回了100%的純意大利人。”
62歲的驗尸官福勒處在美國佐治亞州疫情的“震中”多爾蒂縣,近期目睹了大量人間慘劇。據(jù)他回憶,新冠病毒是從當?shù)嘏e辦的幾場葬禮上開始傳播,結果卻導致了更多的葬禮。在這個人口才8萬多的小地方,有時一天就有三到五人離世。他慨嘆稱,自己一生經(jīng)歷了23場重大災難,從世貿中心倒塌到颶風“瑪利亞”,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糟糕的局面。
28歲的巴杰利近期緊張得連早飯都吃不下——作為一名女急救員,她常常要出現(xiàn)在疫情的最前線、與病毒“親密”接觸,而防護設備卻時常短缺。她的團隊埋怨道,從州長到總統(tǒng)都把當前局勢比作一場戰(zhàn)爭,而急救人員的處境就好比“被送上戰(zhàn)場、卻不發(fā)彈藥”。
亞裔醫(yī)務工作者丹尼·金則面臨著另一種窘?jīng)r:他一面要應對病患,另一面還要“消化”外界對自身的種族刻板印象。
得克薩斯州“食堂大媽”、48歲的非裔女士費舍爾,雖不是醫(yī)務工作者,但也帶給人們很多感動。她供職于達拉斯某學校的校園餐廳。疫情期間,她的工作單位有一項特殊的使命:讓達拉斯每一個吃不上飯的孩子都能填飽肚子。她自豪地說:“能為孩子們服務,是我的榮幸?!?/p>
對于最新發(fā)布的“前線者特輯”,《時代》雜志總編費爾森塔爾表示:“多數(shù)時候,編輯部對雜志封面的取舍都會有激烈爭論。唯獨這期,大家意見高度一致?!边@期素材主要是當事人“自己講述自己的故事”,很多圖像資料都是由當事人自己拍攝并提供給編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