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
3月17日,在《留學》雜志策劃的3·15全媒體平臺主題直播節(jié)目中,《留學》雜志CEO李璨和副總經理趙冰燃與四位行業(yè)嘉賓,深入探討了疫情之下,線上培訓行業(yè)受到的影響和產生的問題,擷取行業(yè)一線內容分享給廣大讀者和觀(聽)眾。
在這次直播中,既有各位機構負責人從業(yè)心得的分享,也有他們作為專業(yè)人士對學生和家長的真誠建議。本系列直播是《留學》在疫情期間為更好服務讀者推出的特別活動,未來還將推出更多主題以饗讀者。
在您所處的行業(yè)中,包括藝術留學、語培、留學申請等領域,目前是否開展了線上業(yè)務?線上培訓占據的大市場份額在疫情前后有哪些變化?
趙子斌:現階段留學申請所需要的標準化考試已經推遲了。因為客觀原因的變化,同學們需要做出計劃方面的調整,積極調整自己在各種狀態(tài)下的轉學進度。
首先是要盡早跟家人商量是否確定出國,以及留學目的國;盡早縮小范圍,確定自己的一個職業(yè)目標,然后倒推出自己專業(yè)申請的主要方向;盡早做好時間規(guī)劃,以及各項準備工作的具體計劃,包括預計的時間、方式,你是要自學還是要培訓等等;要在計劃的時候未雨綢繆,留出足夠的回旋的余地。
現在65%以上的線下機構正在大力轉型線上,90%以上的線下機構正在試探或者一往無前地奔向線上,在留學行業(yè)來說,線上培訓其實是很普遍的。
趙浩賢:疫情來了之后,我們現在所有的課程只是把線下的授課方式轉為線上去做。但實際上,因為疫情來得比較突然,我們認為我們這種線下機構在轉向線上的時候很多東西準備的不太足,尤其是老師授課的方式,還有老師本身對于線上的理解,包括跟學生的溝通、設備等。我覺得疫情過后,學美術或者類似的課程更多還是要依賴線下授課,線上授課只是暫時性的一種狀態(tài)。線下課程轉線上是否應該補差價,現在是否已經有學生和家長提出過這樣的需求?
趙浩賢:我們遇到這種問題比較少,因為我們所處的行業(yè),各個競爭對手都開始采取降價方式,像我們對武漢地區(qū)的醫(yī)護人員,包括學生,都是打八折左右。
王軍:這次的疫情中我們受影響比較大。我們在國外有一個游學的基地,為保證學生安全,在疫情開始時,我們就提前終止課程,幫助學生安全回國。
現在我們的措施是,準備了大概能夠容納800到1000名老師的宿舍,把老師先集中到宿舍里,然后讓老師在宿舍里關起門來,提供線上的課程,這是我們現在的做法。當然線上業(yè)務在疫情期間,學生量還是增加了很多。我們也針對武漢和全國各地的醫(yī)務人員準備了一些優(yōu)惠的政策,比如我們給武漢的所有醫(yī)護人員提供三個月,總共價值2680元的免費課程。
黃中陽:我們做的內容,一部分是線上的,一部分是線下的,現在培訓機構能夠重新復工的時間應該在6月前后,在此之前可能都會受很大的影響。為此我們做了很大的調整。作為企業(yè),內心想的都是不補差價,畢竟給老師的薪水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差別,線下的中心又不能夠關停,所以其實額外的成本會增加很多。今年我覺得應該對于絕大多數的企業(yè)來講就是活下去,就是只要能堅持著有口飯吃,能夠活下去,我覺得就真的是非常不錯了。這場疫情影響還是非常大的。請問您認為什么樣的學生適合以線上的方式培訓和咨詢?
黃中陽:現在大部分學生在線上學習,是因為受疫情影響的必須選擇,但未來我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線上教學,因為時間成本會大大降低。
一般,自覺性稍強一些的小孩適合線上學習。我們針對孩子的特性,在線上課程的設計上做了非常強的改變,包括監(jiān)督孩子作業(yè)的完成,課后反饋,以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聯(lián)動等等。但從年齡段來講的話,我覺得一般幼兒園,或者一二年級的孩子,他們的關注度,就是集中注意力的程度可能會稍弱一些。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是7—12年級,是相對有一定自控力的。
再有一點,與其問什么樣的學生適合線上,不如問我們這些人怎樣能把線上的課程做得更有趣,這樣有可能會讓孩子的注意力更能夠被吸引。而且,線上課程不一定只局限于視頻方式,其實音頻也是一種線上的體現。因為現在有好多的家長比較擔心孩子的眼睛看視頻看時間過久,對眼睛會有傷害。所以我們也做了很多音頻的課程的內容,便于家長和學生晚上睡覺前或者是其他的時間學習。
王軍:我們一直在做線上課程,在國內的學生群體主要就是十幾歲的孩子。我們之前的線上課程時長每天大概2—4小時,或者是隔天2—4個小時,相對還是比較密集的??偨Y一下就是課程需要有趣,也要能夠吸引住孩子。因為低年齡段的孩子,他的注意力也就是20分鐘,時間再長的話,對孩子的壓力比較大一些。因為疫情關系,我們做了一個新的方案,把所有課程搬到線上,一天大概是8個小時的課程。
我們其實也在想,低年齡段群體的普遍問題該如何解決?我們會讓助教老師進入教室進行監(jiān)督。而成年人的學習,除了語言環(huán)境之外,線上線下基本上學習的效果是一樣的。
現在全國大概60%以上的線下機構在轉線上。我認為線下的培訓機構在做的事情,其實跟線上目前為止能做的事情稍微有點不一樣。比如說做藝術類的培訓機構,確實是需要線下的課程。這些機構在這個特殊階段,會轉到線上,但等到疫情過去,它們還是會回到線下。因為線下場景適合這種類型的培訓,這是線上教學不能代替的。這次疫情會給線下的培訓機構帶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去真正深入地了解線上課程。我相信在疫情過去之后,整個中國的機構也好,學生也好,學生家長也好,都會被這個在線教育進行再教育,大家的能力會變得更強,培訓的市場也會變得更大。在過去的工作當中,線上培訓業(yè)務都遇到過哪些問題?哪些是您認為可以克服的?哪些是您認為線上培訓難以避免的?您又會以什么樣的措施去監(jiān)督和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呢?請問您認為什么樣的學生適合以線上的方式培訓和咨詢?
趙浩賢:我們的學生上課頻率不是很高,可能一個月上4次課,每周上一次,剩下的時間需要大量地去做作品,或者完成老師的作業(yè)。對我們來說,線上課程的最大的問題是在基礎課部分。一些動畫類的學生需要去做手繪等動手能力強的作業(yè),線上課程可能無法提供很好的體驗,所以很多學生在上這類課程的時候,問題會比較大。
我們的教務們每天都會在群里觀察這些問題,收集學生的反饋,我們能做的就是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們會錄小視頻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可以不斷地去觀察學習,同時我們也在疫情期間不斷地推進線上化,更多地學習提升藝術類課程的服務質量。我們目前有客服、教務、顧問、督導等工作人員,大家一起上線來盯學生的進度,我們也在積極地把能標準化的課程盡量錄成視頻給到學生,并配備老師跟進這個過程。目前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黃中陽:我的機構面臨一個問題:怎樣讓線上課程變得更加有效?
因為我們的學生,他們所有的任務都是三個多月的時間在線完成的。這個過程除了線上的講授,還會配備老師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輔導和幫助。比如說在《留學》雜志上發(fā)表的文章,看似這篇文章是發(fā)表到了咱們的雜志上,但是這個過程的背后真的耗費了非常多精力。實際上我們會配將近13個小時的在線輔導,幫助學生去完成這篇文章。
另一種教學是對線上課程的輔助教學,我們通過多個線軸,才能夠真正地把在線的這個內容完美地貫穿,我們最近也在努力。最近各種考試取消,有消息說托福現在打算有一次嘗試,把考試放在家里。那么就會涉及到在家里面如何監(jiān)督孩子來進行考試的一系列問題。我認為在考試這方面,未來在線教育可能會有一定的改變。而成年人的學習,除了語言環(huán)境之外,線上線下基本上學習的效果是一樣的。對于初次涉足線上課程的家長和學生,您會為他們挑選哪些課程?
趙子斌:現在線上課程五花八門,形式多樣,挑選難度較大。作為機構,我們先要預研的大家在線上所遇到的問題,現在有一些較為普遍的問題。
第一,學員學習的時候不夠專心,只有學員能夠專心的學習,才能更好的去挑選課程,才能夠有效的貫徹課程。學員在學習的時候,如果老師的授課方式無法吸引他們,或者難以確定學員是否在專心聽講,就會導致課程作用不大。
第二,是學員不能把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比如說很多的培訓,幾百頁的PPT都可以寫成書了,卻沒有給學員充足的練習的機會,即使再豐富再前沿的內容也很難幫助學員落地。
第三,是老師講了很多內容,學員不能充足地消化吸收,這個也是比較現實的問題?,F在培訓的時候,老師對著屏幕自己講課,學員卻沒有問題提出來。這個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的問題。更多時候是學員不敢提問。對家長而言,選課不用單純的根據機構和課程來選,而應該根據孩子聽課的效果來選。所以總結一下就是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在線上課程咨詢和挑選過程當中應該如何防范,避免掉“坑“?請各位嘉賓為我們的家長和學生提一些建議。如果遇到這些“坑”,我們應該怎樣去避免?
趙子斌: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坑”主要是自己的體驗感,課程是否適合,以及家長和學生能否消化掉課程,這是在學習當中要盡量去避免的一些“坑”,能不能夠消化,我覺得這是在學習過程當中必須要去解決的事情。
趙浩賢:以我們的觀點來講,因為學生每做一個作品,都需要十節(jié)課左右的課程,前后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很多家長會抱怨說上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課體驗感不好,他們會認為之后也教不好,但其實轉線上對于我們來講,學生跟老師有一個磨合期,然后同時要看到一個相對長時間的結果,才能看出是不是真正能把這個學生教好。
第二現在的問題并不是說家長去選擇哪些機構的問題,而是說在比較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我們同行業(yè)競爭的方式會極大改變。我一直認為就是我們線下機構其實跟線上機構在基因上完全不一樣,線上機構的打法,引流,課程的輸入的方式,包括試錯,給家長試錯的成本也很低。
王軍:如果是英語培訓,就要看孩子上課的時候的狀態(tài)。家長要觀察孩子上課的時候有沒有說話,他如果沒有說話,其實這個在線課程的意義就不是特別大,因為在英語語言學習中,線上的課程能夠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讓孩子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講話。無論課程怎么宣傳,多少錢,多少節(jié)課,這些都不重要,最終你看到底是錄播課還是直播課,哪個好?當然是直播課好,孩子可以和老師互動。孩子上課時,半個小時內要說15句話,這就是我們的參考標準。
另外一個比較嚴肅的一個話題,就是教育培訓行業(yè)的套餐,因為過去一年也發(fā)生了很多的問題,所以說2019年底教育部也出了一個文件,要求所有的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為止這段時間的在線教育,不許賣3個月以上的套餐,不許賣60節(jié)課以上的課程,因為大量的賣兩年,賣3年的課程,很便宜,最后還沒講到那個時候,機構沒有了。因為我們針對這個2019年也做了調整,2020年1月份開始我們再沒有超過3個月的課程,尤其在現在這種狀況下,所以說家長確實應該注意,這種賣兩年、三年的課程確實要慎重考慮。首先它是不合規(guī)的,另外一個目前這種狀態(tài)下,真的不敢保證這個機構能夠活到兩三年,這個就是一個“坑”吧。
黃中陽:第一點是產品,因為涉及到教授,所以對于家長來講,特別建議家長對于同類的產品,應該要去查一下,機構所宣傳的知名教授是不是真實存在的。
第二點,是如果真的是很負責任的企業(yè),也會很明確地告訴給家長,你不要買這么多的課,你可以先試一試,你試完了之后感受好了你再買一段時間,這樣子我覺得也可以判斷出來這個企業(yè)的正規(guī)性。
第三點,現在很多企業(yè)都有自己的資質,這些資質都可以查詢到,我特別建議大家向企業(yè)索要資質證明,這些都是公開 的。
最后一點是是現在各個機構之間存在“互踩”的情況,覺得自己這么多競爭對手會不會不行,所以就會貶低別人,會說過頭的話,比如“確保孩子托福70分進哈佛”等等,我覺得這些過頭的話不該講。在維權方面,其實教育行業(yè)跟其他行業(yè)是一樣的,包括“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和全國互聯(lián)網平臺都是很好的維權手段,如果真的家長和學生遇到這種欺騙行為,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如何幫助學生和家長快速判斷咨詢顧問以及機構的資質和水平?
趙浩賢:首先,要看這個機構的成功案例。這是大多數家長比較關心的一點。以我們公司為例,我們是做藝術類培訓的,大部分家長并不是從事藝術類工作的,所以他們可能判斷不了藝術到底是什么,或者涉及到什么。他們可能更多地從家長經驗出發(fā)去判斷。藝術類培訓也發(fā)展快十年了,基本也有幾家比較定型的?,F在也有很多小的工作室出現。我的建議是按照你的合適的方式去選擇。有些家長可能考慮的是我們大機構比較穩(wěn)定,有些家長比較喜歡工作室,每個家長的需求不同,關注的點也不同。很多家長很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東西,也要關注小孩的需求。
機構的專業(yè)度、成功案例,還有之后的服務、帶來的體驗,也是家長比較關注的。一般來說,高中生、研究生、本科生的家長關注的側重點不同。高中階段可能更多的是家長去做決策,大學階段更多的是孩子根據自己意愿做決策。
王軍:我們公司是做語培的,以外教口語課程為主。我們要做的事情是,通過老師一對一授課,給孩子帶來語言環(huán)境,讓孩子的英語水平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我們更多的是小班授課的方式,需要大量老師。從我們的角度來說,觀察機構是不是靠譜,要觀察老師的培訓工作做得怎么樣,這是家長比較容易判斷的。家長可以從著裝、上課流程、做事方式等方面判斷一位老師的上課的標準化程度如何。如果標準化程度非常低,說明這個機構基本上沒有對老師進行足夠的管理和培訓。另外,如果標準化達到了,但是老師對課件的依賴非常重,基本上是隨著PPT的翻頁來上課,那說明這個機構對于老師本身能力的培訓并沒有下太大的功夫。家長作為后勤隊長,如何發(fā)揮更好的協(xié)助和引導作用?
趙子斌:受疫情影響,大家都在家里面困了這么久,家長和孩子都是有一定情緒的。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扮演一定的角色,學生是主要的學習者。家長作為監(jiān)護人和輔導者,情緒要更加淡定。在疫情特殊情況下,學生們肯定會焦慮、易怒、輕度厭學,再加上網課,肯定會有一些不適應的情況。青少年的心理正在發(fā)育當中,更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或者周圍的人的影響。
家長們也要注意避免過度保護,避免單調重復地去給學生一些命令性的語言,更不要不耐煩,或者是憤怒,把直觀的情緒帶給學生。應該盡量給他們營造比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減少點壓力,多去和老師進行互動,解決遇到的問題。
黃中陽:首先,家長要多鼓勵孩子,這點非常非常重要。畢竟家長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如果進行強打壓式的教育,孩子一旦形成抵抗性的心理,他會非常怕你。如果孩子出現了問題,你需要給他解決方案,如果自己找不到解決方案,可以去咨詢專業(yè)人士。
另外,在進行在線教育的過程中,大家常常會建立一個家長群,不過家長群往往是學生和家長都在。我特別建議,家長跟老師再另外建一個群,這樣,家長能把話傳遞給老師,讓老師把話傳遞給孩子,老師可以充當一個很好的橋梁作用。老師都是經過非常強的職業(yè)訓練的,傳遞信息會更加有效。
還有一個建議,用具體的事情去引導孩子。比如說孩子可能不太愿意練習英文,有沒有可能我用演講的形式去讓他來練習英文,每天晚上半個小時,而不是說我去絮叨他說你快練吧,你快練吧,你怎么還不背單詞。用不同的事情來去引導他,效果可能會比較好。線上教學采用哪種考核方式比較好,打卡類型的作業(yè)是不是真的能起到一些相應的作用?
黃中陽:我個人認為打卡是非常有效的。我特別建議有條件的機構,可以選取增加一定頻次的老師語音或者是視頻跟孩子的溝通,每周或者是每幾天,這個能夠在打卡作業(yè)的基礎上再加強一下。
趙浩賢:我們的教學比較有規(guī)律,因為我們的學生年齡比較大,自覺性會強一些。更小的孩子可能需要這樣的約束。
王軍:這個方式非常有效,包括我自己在報一些學習課程的時候,也是覺得這個方法比較有效。但我覺得培訓機構在這段時間,可能要克制一下,不要把打卡的責任全部壓到家長身上,可以設計一個比較規(guī)律的計劃。
趙子斌:打卡是必要的,但我們基本上不會讓學生被動地去打卡,而是會主動地去提供給家長跟學生一個階段性的報告,這個階段性的報告,每個月基本上都會有兩次?;鲃訛楸粍?,告訴學生和家長他們的目標已經完成了多少。什么樣的課程適合選擇大班,什么樣的課程適合一對一?
黃中陽:從課程的角度上來講,建議大家可以改變一下思路,與其去問,我應該學哪些東西有效?不如把最終的語言水平,作為自己的一個目標,至于說如何達到這個目標,你就可以選擇相應的這些產品。
趙浩賢:從藝術留學這個角度來講,如果牽扯到一對一的部分,是更大的孩子比較需要一對一的過程,因為他理解的東西,他的目標比較強;年齡小的孩子可能更多處在興趣,人多,一塊去學,可能他的興趣會培養(yǎng)的時間更長一些。
王軍:我們的口語課程是一對一的,由菲律賓老師來授課,還有一些老師是我們請的世界各國名牌大學的留學生,他們會用英文來給孩子講一些歷史、地理、科學類的課程,像這種課程我們就可以安排上小班課,這類課程是讓很多孩子在一起,大家英文能力水平差不多,一起來就一個問題進行討論。但這個是另外一種學習,目的不是單純提升你的語言能力。具體我覺得還是看目前家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