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容不得半分懈怠,海量信息難免帶來不少精神負擔,使大家焦慮不安,口腔黏膜病也跟著壞情緒找上了門。
反復“口瘡”。人們常說的“口瘡”也叫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指反復發(fā)作的口腔潰瘍性疾病。患者嘴巴里會出現(xiàn)一個或數(shù)個圓形或橢圓形的黃白色潰瘍,有灼痛感。一般情況下,7至10天便可好轉,多與免疫功能紊亂、維生素缺乏以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有關。但精神壓力變大、焦慮不安、熬夜、過度疲勞、飲食不當?shù)榷伎蓪е聺儌€數(shù)增多、愈合時間延長、發(fā)作間隔縮短、用藥效果欠佳。
頻頻“上火”。唇皰疹,俗稱“上火”,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導致的,表現(xiàn)為嘴唇及口周皮膚出現(xiàn)成簇小水皰,破潰后糜爛、結痂。這種病毒也像新冠病毒一樣,可通過唾液、飛沫、直接接觸傳播。感染后,它們伺機潛伏在體內(nèi),在感冒、勞累、熬夜、過度焦慮時易活化,導致“上火”;辛辣飲食會擴大水皰糜爛范圍,縮短復發(fā)間隔。
出現(xiàn)白點。當嘴唇、頰部、舌頭的黏膜上出現(xiàn)白色點狀、條紋狀斑紋或白色斑片,就是口腔扁平苔蘚來了。這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慢性疾病,過于焦慮、熬夜、過度疲勞、暴飲暴食、辛辣飲食等可導致白紋范圍擴大、變粗糙,甚至突發(fā)充血糜爛?;颊叨嘤芯植堪l(fā)木、發(fā)澀、疼痛等不適,有些患者還會出現(xiàn)皮膚或指、趾甲損害。該病癌變概率極低。
口中“燒灼”。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常被灼口綜合征困擾,可能與精神因素、局部刺激等密切相關?;颊叩纳?、頰部、嘴唇等部位出現(xiàn)灼熱、開水燙樣疼痛,但吃飯、說話時減輕,一般檢查不到潰瘍、水皰、白紋等病損。精神壓力變大、睡眠欠佳、過度疲勞等可導致疼痛、口干、麻木等癥狀加重,進而出現(xiàn)焦慮、抑郁,影響睡眠,導致惡性循環(huán)。
如果短期內(nèi)不能自行緩解,患者應以局部用藥為主。疼痛明顯時,可適當選用潰瘍薄膜、西瓜霜、康復新液、錫類散等,幼兒、老年等消化吸收功能較差人群,可適量補充B族維生素,促進損傷處愈合;如果2至4周還未改善,應及時就醫(yī)。
(摘自《中老年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