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亮
青島是一座很美麗的城市。我那時認為它恰如其分的美麗是因為父親去了那里。
自從父親去了青島,這個離我800里的地方突然有了親和力和感召力。尊敬的青島市民也好像一下子都成了我的親人,我特別掛念青島,想念他們。
父親是去青島干建筑小工的,抬水泥、搬石塊、挑磚頭是他的工作。那時我正上高三,父親帶著家中最破的被子和那頂漏雨的安全帽到縣城坐火車。因為還有40分鐘的空閑,父親就到學校去看我。但他并沒有見到我,他的腳剛好踩到上課鈴聲。父親就留了一張字條,寫道:“兒,我去青島干活兒了。青島好啊,包吃包住一天20塊錢。你好好念書,爭取考到青島去。”
這是父親寫給我的第一封書信,撇撇捺捺都有把持不住的去青島的激動之情。青島好??!父親這個贊美詩般的感嘆也是聽別人陳述來的。父親沒去過青島,甚至連比縣城更大點兒的城市都沒去過??吹礁赣H的留言,我很高興。
從此以后,我的學習和生活便有了“青島特色”。地理課本上的膠東半島成了我的維多利亞港,歷史課本上德國強占青島的章節(jié)讓我深刻銘記,青島頤中足球隊成了我心中的巴西隊。而我的高考志愿上,打頭陣的都是青島的大學。
父親在一座叫觀海山的山上建花園。山不太高,但站在屋頂上可以看到海,下雨天不上工,父親就上山頂去看海。看海是父親最高級的精神生活。在他的物質生活方面,讓他津津樂道的,是能隔三岔五吃到兩塊五一斤的肥肉膘。父親說,乖乖,青島就是青島?。?/p>
但青島沒有及時給他發(fā)工資,這是堵心窩兒的事。父親說,肥肉很香,但一想到錢就咽不下去了。工程沒完,老板就跑了。最后,父親揣著幫老板買煙得的三毛錢回家了。
父親把他在青島的這些經歷講給我聽的時候,我還在等青島方面的大學通知書。后來,我被青島一所重點大學的土木工程系錄取了。
那天父親滿眼亮亮的,左手比畫著青島寬闊的馬路怎么走,還一個勁兒說,青島好?。∏鄭u好??!
我不知道,當父親贊美詩一樣地感嘆青島好的時候,他的右手在口袋里把從青島帶回來的那三毛錢都攥出了汗!到了學校后我才發(fā)現,那三毛錢被父親放進了我的背包——那是父親在青島賺取到的財富,兒子應當繼承。
程艷霞摘自《語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