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穴位貼敷合并推拿治療慢性咳嗽療效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間某醫(yī)院接收治療的慢性咳嗽患兒56例,使用雙盲分組法分為實驗組(n=28)與對照組(n=28),給予實驗組穴位貼敷結(jié)合推拿治療方案,給予對照組穴位貼敷治療方案,比較兩組臨床指標(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咳嗽癥候積分(日間、夜間、總積分);臨床療效(顯效、有效、無效);不良反應(水泡、皮疹、破皮)。結(jié)果:實驗組患兒咳嗽消失平均時間、住院平均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兒所需時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日間咳嗽平均積分、夜間咳嗽平均積分、咳嗽總平均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兒總有效率是92.86%,對照組患兒總有效率是53.57%,對照組明顯低于實驗組(P<0.05)。實驗組患兒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14.29%,對照組患兒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42.86%,對照組明顯高于實驗組(P<0.05)。結(jié)論:穴位貼敷結(jié)合推拿治療慢性咳嗽具有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治愈效率與質(zhì)量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穴位貼敷 推拿 慢性咳嗽 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24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3-0-02
慢性咳嗽癥狀多見于兒科,兒童群體發(fā)病率較高,且伴隨較多并發(fā)癥,該癥狀存在易反復、預后難的特點?;純嚎人缘哪康氖桥懦鰵獾婪置谖?。目前,存在西醫(yī)與中醫(yī)兩種治療方法。西醫(yī)重視止咳化痰平喘,結(jié)合抗生素、平喘藥等藥物治療,但預后不理想,且存在毒副作用。中醫(yī)表示慢性咳嗽成因是肺失清肅,但中藥治療療程漫長,且考慮到兒童的特殊性,故而產(chǎn)生了穴位貼敷結(jié)合推拿這一特色治療方法,該方法從辨證論治,患兒及家屬接受度均較高,在穴位貼敷的基礎上給予合理推拿,以阻斷病機,提高療效[1]。本研究以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間某醫(yī)院接收治療的56例慢性咳嗽患兒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照的方式觀察臨床療效,以體現(xiàn)穴位貼敷結(jié)合推拿的治療方法用于慢性咳嗽治療中的
價值。
一、資料及方法
1.一般資料
共計56例,均屬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間某醫(yī)院接收治療的慢性咳嗽患兒,根據(jù)雙盲分組法將56例患兒分為實驗組(n=28)與對照組(n=28)。實驗組男16例,女12例;年齡2—8歲,平均年齡(5.62±2.31)歲;病程5—37周,平均病程(15.43±7.83)周。對照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1—7歲,平均年齡(4.62±3.21)歲;病程3—35周,平均病程(11.25±6.56)周。兩組基礎臨床資料缺乏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咳嗽現(xiàn)象出現(xiàn)1個月以上;②氣道反應性變強;③抗生素治療2周以上無效;④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確診為急性咳嗽;②患兒屬過敏體質(zhì);③病因為結(jié)核。
2.方法
兩組均采用穴位貼敷治療方案。初次取穴肺俞、風門、百勞;第二次取穴腎俞、定喘、膏盲;第三次取穴關元俞、脾俞。使用醫(yī)院自制的中藥敷貼進行醫(yī)治。30min/次(bid),若存在紅腫、瘙癢等不良反應立即取下。
實驗組在穴位貼敷的基礎上,給予推拿治療方法。推拿方法如下:①手法:目標是清肺平肝、化痰,并按壓肺俞,合并缺盆。②方法:潤膚介質(zhì)選擇強生嬰兒潤膚油,體位選擇懷抱、仰臥、坐位三種,具體選擇哪種根據(jù)患兒實際情況決定[2]。③清肺:操作位置在無名指末端螺紋面上,使用指根推向指尖的推法,直推300次。平肝:操作位置在食指末端螺紋面上,方法同清肺。④化痰:操作位置在手掌大魚際平面上,使用拇指腹順時針100次、逆時針100次。并在小橫紋穴位上用拇指按揉200次[3]。⑤肺俞:采用肅肺、降肺的方法,可選用懷抱體位,抱患兒使其側(cè)向坐于大腿上,若條件不允許,如患兒哭鬧,也可選擇坐位或者站位,雙掌前后夾持患兒胸背部,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分推、叩擊,再順勢上提捏脊,操作3次。降肺時,可一只手繞過患兒頸部扶助患兒頭部后側(cè),讓其頭部略向前傾,另一只手有規(guī)律地叩擊患兒背部,向下推進,1min。⑥缺盆:位置在兩鎖骨中凹陷處,用雙手拇指/食指按揉缺盆處,力度達到患兒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由輕到重,反復按揉30s。
3.觀察指標
臨床指標(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咳嗽癥候積分(日間、夜間、總積分);臨床療效(顯效、有效、無效);不良反應(水泡、皮疹、破皮)。
4.療效判定
比較兩組癥狀消失平均時間與住院平均時間,所用時間越短判定療效越好。比較兩組日間咳嗽積分、夜間咳嗽積分以及總咳嗽積分,積分越低判定療效越好。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有效:咳嗽有所緩解;無效:并無改善甚至惡化??傆行蕿轱@效率與有效率之和。比較兩組水泡、皮疹、破皮等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數(shù)值越低說明效果越好。
5.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涉及的數(shù)據(jù)均錄入EXCEL軟件,轉(zhuǎn)SPSS21.0解析,表示方法包括(x±s)、n,使用t/x2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結(jié)果
1.臨床指標
實驗組患兒咳嗽消失平均時間是(3.54±0.95)d,住院平均時間是(6.08±1.87)d。對照組患兒咳嗽消失平均時間是(7.96±1.99)d,住院平均時間是(11.24±2.36)d。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數(shù)據(jù),并經(jīng)t檢驗,結(jié)果表示實驗組患兒咳嗽消失、住院等所用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咳嗽癥候
實驗組患兒日間咳嗽平均積分是(1.32±0.56)分,夜間咳嗽平均積分是(1.97±0.72)分,咳嗽總平均積分是(3.09±1.08)分。對照組患兒日間咳嗽平均積分是(2.84±1.04)分,夜間咳嗽平均積分是(3.12±0.97)分,咳嗽總平均積分是(5.68±2.04)分。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數(shù)據(jù),并經(jīng)t檢驗,結(jié)果表示實驗組患兒日間咳嗽平均積分、夜間咳嗽平均積分、咳嗽總平均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臨床療效
實驗組患兒顯效15例,有效11例,無效2例,總有效26例,總有效率是92.86%。對照組患兒顯效6例,有效9例,無效13例,總有效15例,總有效率是53.57%??梢姡傆行蕦φ战M明顯低于實驗組,經(jīng)x2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不良反應
實驗組患兒水泡不良反應發(fā)生2例,皮疹不良反應發(fā)生2例,無破皮不良反應發(fā)生,總不良反應發(fā)生4例,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14.29%。對照組患兒水泡不良反應發(fā)生4例,皮疹不良反應發(fā)生5例,破皮不良反應發(fā)生3例,總不良反應發(fā)生12例,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42.86%??梢?,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照組明顯高于實驗組,經(jīng)x2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慢性咳嗽疾病是指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咳嗽。目前,醫(yī)學界對其診斷標準存在爭議,一般認為病程高于4周,CT檢查沒有異常,同時并無其它肺部疾病。西醫(yī)認為慢性咳嗽是多個因素所致,例如,咳嗽變異、心理因素等。中醫(yī)認為多因邪火外侵、肺部功能失常、氣道不潔等所致[4]。由于西醫(yī)治療方法存在預后、藥毒副作用等,近年來,中醫(yī)治療方法逐漸興起。從中醫(yī)角度看,慢性咳嗽屬于“久咳”范疇,治療以調(diào)理為主,穴位推拿結(jié)合貼敷能夠起到良好效果[5]。貼敷主要是將藥物貼敷于患兒穴位處,本研究應用的是自制貼敷藥物。由于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小兒,故采用了專門針對小兒及其咳嗽病癥的推拿手法,以期有效清肺平肝、化痰,幫助小兒治愈咳嗽癥狀。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①兩組臨床指標,實驗組患兒咳嗽消失平均時間與住院平均時間分別為(3.54±0.95)d、(6.08±1.87)d。對照組患兒咳嗽消失平均時間與住院平均時間分別為(7.96±1.99)d、(11.24±2.36)d??梢姡噍^于對照組,實驗組患兒治療疾病所有時間更短(P<0.05)。②兩組咳嗽癥候,實驗組患兒日間、夜間以及總咳嗽平均積分分別是(1.32±0.56)分、(1.97±0.72)分、(3.09±1.08)分。對照組實驗組患兒日間、夜間以及總咳嗽平均積分分別是(2.84±1.04)分、(3.12±0.97)分、(5.68±2.04)分??梢姡噍^于對照組,實驗組患兒咳嗽積分更低(P<0.05)。③兩組臨床療效,實驗組患兒、對照組患兒總有效率分別是92.86%、53.57%??梢?,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兒總有效率更高(P<0.05)。④兩組不良反應,實驗組患兒、對照組患兒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是14.29%、42.86%??梢姡噍^于對照組,實驗組患兒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P<0.05)。從本研究結(jié)果可見,兩組患兒治療方法不同,但是均有一定效果,但是整體來看,實驗組效果更明顯。慢性咳嗽作為兒科常見疾病,受限于目前治療技術,容易出現(xiàn)疾病遷延不愈問題,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甚至對家庭生活質(zhì)量也存在不利影響,穴位敷貼結(jié)合推拿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屬于天然綠色療法,且臨床療效顯著,受到患兒、家長認同,值得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1]周坤先,梁燕婷,李芳,等.穴位貼敷結(jié)合推拿治療慢性咳嗽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9,35(10):1259-1260.
[2]覃光輝.皮膚安全型貼敷方在慢性咳嗽中的應用[J].中國民間療法,2018,26(06):20-21.
[3]黎永明.中藥穴位貼敷治療痰濕蘊肺型慢性咳嗽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8,36(03):188-189.
作者簡介:倪燕鵬(1983.06—),女,漢族,河南省洛陽市人,本科學歷,高校助教,研究方向:中醫(yī)針灸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