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相聲、小品是以娛樂大眾為旨?xì)w的兩種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它們在表演過程中通常要求在語言形式上通過歧義現(xiàn)象,制造幽默效果。本文旨在從語音歧義、詞匯歧義、結(jié)構(gòu)歧義和語用歧義對相聲、小品進行分析,從而使人們對相聲、小品有更多的了解。同時我們也應(yīng)認(rèn)識到語言使用恰當(dāng)?shù)闹匾?,避免消極歧義的產(chǎn)生,恰當(dāng)制造幽默。
【關(guān)鍵詞】相聲,小品,歧義,幽默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3-0186-02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大眾文化蓬勃發(fā)展,相聲、小品文化就是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以短小精悍、幽默風(fēng)趣而受到觀眾的喜愛。近年來,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相聲、小品通過制造笑料給人們帶來了無限歡樂。語言幽默是其制造笑料的主要手段,“所謂語言幽默,即由語言的各種要素的各種變異使用而創(chuàng)造的幽默?!盵1]而歧義是產(chǎn)生幽默效果的途徑之一。歧義語言現(xiàn)象是指“一個語言片段(包括詞組、句子等)可以作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義理解,或者可以作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結(jié)構(gòu)分析?!盵2]本文將從語義和語用的角度,分析相聲、小品中的歧義現(xiàn)象,并且范圍限定在近三年央視春晚中的相聲、小品節(jié)目,試探討其中規(guī)律。
一、語義歧義
相聲、小品節(jié)目中的語義歧義主要分為語音歧義和詞匯歧義兩個方面。
(一)語音歧義
由于相聲、小品節(jié)目表演是通過口頭傳遞信息的,因而表演者常常利用語音的相同或相似制造歧義,產(chǎn)生幽默效果。
首先是利用同音字來引發(fā)歧義,制造笑料。
甲:我們兩個合作十來年了,他對我特別好,經(jīng)常幫助我,經(jīng)常提攜我,特別好,經(jīng)常提攜我,真的,經(jīng)常給我提鞋。
——2019年央視春晚相聲《妙言趣語》
對話中,甲利用“提攜”和“提鞋”同音來調(diào)侃乙。
甲:你喜歡看書嗎?
乙:我喜歡看書。
甲:真的?太好了!叔也喜歡讓你看。來,看看叔,來!
——2019年央視春晚相聲《妙言趣語》
乙說自己“喜歡看書”,其中的“書”是“書本”之意,甲利用同音,故意理解成“叔叔”,試圖占乙的便宜。
再看一例。
甲:我看看這天棚需不需要擦。
乙:看啥天棚啊,地還沒擦,先把地擦了呀,你還看“天蓬”,你是元帥???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啼笑皆非》
甲口中的“天棚”是指天花板,而乙口中的“天蓬”是指《西游記》中的天蓬元帥,同樣是利用同音給觀眾帶來笑料。
諧音字也是相聲、小品演出制造幽默常用的手段。
甲:這一個字怎么三個音兒?。?/p>
乙:一個字三個音怎么了?
甲:這不一個字一個音兒啊?
乙:很多字都是一個字三個音??!我問你,這個字念什么?(手中比劃英文字母“W”)
甲: W?。?/p>
乙:怎么樣?答不留!
——2019年央視春晚相聲《妙言趣語》
通常情況下,漢字都是單音節(jié)讀音,乙將英文字母的發(fā)音通過漢字“注音”,強行解釋“一個字三個音”,讓觀眾因為這點兒“小聰明”而發(fā)笑。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甲:警察同志,湯——湯——湯——
乙:謝謝,謝謝,我不喝。
甲:您幫我拿一下,燙!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站臺》
甲一出場就端著杯子喊著“湯——湯——湯——”讓觀眾都以為是給乙的,連乙自己也這么認(rèn)為,所以才回答“我不喝”,可甲話鋒一轉(zhuǎn),說是讓乙?guī)兔δ靡幌拢珷C了,通過諧音字的誤會制造笑料。
(二)詞匯歧義
詞匯歧義主要是因為同一個詞或短語意思不同而產(chǎn)生的,或是一些同形的詞語實則不是一個意思,還有一些詞語進行不合理縮略之后會產(chǎn)生新的意義,放在語境中具有幽默效果。
首先是通過多義詞和短語產(chǎn)生歧義。
甲:你媳婦電話多少?
乙:我……我忘了。
甲:那你電話呢?
乙:我電話在包里呢,包在衣服上呢,衣服在媳婦兒那……
甲:電話號碼!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站臺》
甲詢問對方“電話”實際上是指電話號碼,而乙卻理解成手機,因為已經(jīng)和甲解釋過手機落在火車上,所以又不耐煩地解釋了一遍,這一行為讓觀眾發(fā)笑。
又如:
甲:優(yōu)優(yōu),我們也不用長什么腦袋,我們就想長命百歲行嗎?
乙:百歲只是起步,三五百歲也有可能。
甲:哇,那咱倆就成了老不死的了。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兒子”來了》
對話中“老不死的”本是對老年人的貶稱,指其年老該死,小品中卻貶義當(dāng)作褒義用,十分搞笑。
還有一種情況是同形異義產(chǎn)生的歧義。
甲:我最喜歡作對。
乙:誰呀?
甲:我!
乙:哦,你喜歡作對,逮誰跟誰作對。
——2019年央視春晚相聲《妙言趣語》
甲所說的“作對”實際上是“作對聯(lián)”的意思,而乙故意理解成“和別人過不去”,來制造幽默。
詞匯歧義中還有一種情況是縮略詞。
甲:要想孩子學(xué)習(xí)成績好,坐這兒肯定沒有跑兒。這是學(xué)霸區(qū)最中心的位置,可以叫它“霸中霸”。
——2019年央視春晚相聲《占位子》
二、語用歧義
語用層次上的歧義,即語用歧義,指語言結(jié)構(gòu)形式在運用中所遇到的各種矛盾。[3]大部分的歧義都能根據(jù)語境自動消除,也有部分因為主客觀因素并不能完全消除,下列情況便是如此。
(一)受上文影響
甲:別叫親愛的,叫我名兒。
丙對乙:秋香。您要是老記不住,您就想唐伯虎點秋香。
乙:睿智!
乙對甲:我說睿智啊,你看看這個……
甲:誰叫睿智??!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站臺》
乙因年邁記不住老伴兒(甲)的名字,故稱呼其為“親愛的”。在甲讓乙稱呼自己名字的時候,丙給乙出了個主意,“您要是老記不住,您就想唐伯虎點秋香。”乙稱贊丙“睿智”,又轉(zhuǎn)頭把甲的名字叫成了“睿智”,令人捧腹。
甲對乙:我跟你明說了吧,你買球鞋的這個錢,應(yīng)該是給你出車禍用的。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兒子”來了》
甲的老伴被騙了八千塊錢,卻謊稱是乙出車禍,借給了乙。乙不知情,穿著新買的球鞋,讓甲誤以為乙謊稱自己出車禍,用八千塊錢買了鞋。
(二)原始信息缺失
甲:警察同志,他搶我包。
乙:蹲下!蹲下!兄弟你可以啊,大過年的搶包??!有點良心嗎?
甲:他就沒良心。
乙:妹子,沒事,交給我了。身份證!
甲:這兒呢!
乙:車票!
甲:這兒呢!
乙:你衣服呢?
甲:這兒呢!
乙:你倆誰搶的誰啊這是?
丙:我們倆是兩口子!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站臺》
甲一出場就說丙搶了自己的包,讓“警察”(乙)和觀眾都誤以為丙是搶劫犯,通過劇情的發(fā)展才知道丙是甲的老公。
甲:我們倆結(jié)婚三年,第一年春節(jié)她跟我說她爸想她,我跟她回去了。第二年說她媽想她,我還跟她回去了。今年又說她妹妹想她!
乙:哎呀兄弟呀,人家姐妹情深,你就跟人回去吧!
甲:她妹妹是只泰迪!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站臺》
甲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勸乙理解老婆跟妹妹之間深厚的感情,跟老婆回家過年,后來才知道乙的老婆口中的“妹妹”是一只泰迪狗,讓觀眾捧腹大笑。
還有一例。
甲:上班時間玩手機,你一個月開多少錢?
乙:不是……
甲:不是什么,開多少錢?
乙:我……
甲:我什么我,開多少錢?
乙:我一個月三千。
甲:這是兩個月的,走!
甲:看到?jīng)]有,上班時間玩手機,就是這個下場。他是哪個部門的?
丙:他是送快遞的,累了坐這兒歇會兒。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辦公室的故事》
甲是辦公室新來的總監(jiān),“新官上任三把火”,想要開除不守紀(jì)律的下屬,立一個下馬威,沒想到誤把快遞員當(dāng)成員工,鬧了笑話。
(三)受心理傾向的影響
甲:我是德云社的相聲演員,我叫岳云鵬。不用,不用掌聲,不用……
——2019年央視春晚相聲《妙言趣語》
甲上場進行自我介紹,希望觀眾給他掌聲卻不直說,反說自己不需要掌聲。
甲:我送您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我說,下聯(lián)還是我說,還送您一個橫批。
乙:哎呦,送春聯(lián),這您要是寫好了我可貼門上。
甲:好,聽好了。上聯(lián)是:天增歲月……
乙: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甲:我能這么簡單嗎?我能跟他們一樣嗎?
乙:您說說。
甲:聽著??!天增歲月人精神,一年更比一年沉。
乙:沉?
甲:橫批好??!橫批是:孫越拱門。
——2019年央視春晚相聲《妙言趣語》
甲給乙送春聯(lián),卻不是傳統(tǒng)的吉祥話,反而調(diào)侃乙的體重,說他“一年更比一年沉”,并把橫批“金豬拱門”改成了“孫越拱門”。
(四)語境共識缺失
甲:行啦!干嘛呢這是?咋還離婚了呢這個!這點事兒至于的嗎?兩個人在一起不容易呀!你看這對老同志在一起都五十年了,現(xiàn)在一口一個親愛的,大爺您跟他們說說,您跟大媽提過離婚嗎?
乙:我忘了。
甲:這個小伙子,就為了給媳婦打碗熱湯,愣沒趕上車,你說這冰天雪地的他埋怨過嗎?
丙:我敢嗎?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站臺》
甲為了勸吵架的小兩口和好,說夫妻之間有爭吵是正常的,不能因為小事離婚,并且想讓乙和丙用自己婚姻中的例子來勸導(dǎo)小兩口。沒想到乙說自己忘記了有沒有和老婆提過離婚,丙說自己不敢和老婆提離婚。
甲:今天不是我女朋友過生日么,總監(jiān)過生日。
乙:你女朋友過生日,總監(jiān)過生日。哦!我明白了,你厲害呀!別人都是想方設(shè)法當(dāng)老板娘,你當(dāng)老板爹有高度啊。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站臺》
對話中甲的意思是自己女朋友今天過生日,總監(jiān)今天也過生日,但乙理解為總監(jiān)就是甲的女朋友,從而鬧出了一系列笑話。
三、結(jié)語
語言學(xué)家William Empson曾經(jīng)說過,歧義是我們必須警惕的敵人。然而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喜劇節(jié)目表演中故意使用語言的歧義會給話語帶來一定的幽默色彩,且筆者認(rèn)為,大部分相聲、小品都利用了語言中存在語義歧義的這一特點。充分了解這一點可以讓相聲、小品的編劇合理恰當(dāng)?shù)刂圃煨α希瑥亩龠M相聲、小品藝術(shù)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范鑄.幽默語言學(xué)[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1987,63.
[2]鄧福南,泰旭卿等.漢語語法新編[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270.
[3]王逢鑫.英語模糊語法[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9-10.
作者簡介:肖夢玉(1996-),漢族,江蘇徐州人,江蘇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