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峰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全媒體時代對地方文獻挖掘開發(fā)提出的產生的影響,然后從圖書館視角分析了全媒體時代深入挖掘地方文獻價值的途徑,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的建設和開發(fā)地方文獻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 地方文獻 價值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3-00-01
文獻信息是衡量一個國家文化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主要標準,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能夠保證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主導地位,同時還有力促進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fā)展。我國高度重視文獻信息資源的挖掘利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了建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繁榮少數民族文化事業(yè)的理論指導。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成熟應用,我們逐漸步入到全媒體時代。在全媒體時代,信息更加豐富,信息獲取更加便捷,信息傳播速度更快,信息資源不再以單一的途徑進行傳播,而是可以通過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途徑進行傳播,這就給文獻信息的深度挖掘和開發(fā)提供了條件。
一、全媒體時代對地方文獻挖掘開發(fā)提出的產生的影響
地方文獻是一個地區(qū)歷史的真實記錄,它是整個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了一個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自然資源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具有很高的開發(fā)挖掘價值。不僅具有跨度大,時間久,內容廣泛的特點,是某些地區(qū)最真實最原始的文獻資源。地方文獻信息的收集、整理、挖掘、開發(fā)、利用是建立在特色文獻資源體系的基礎上,他能夠為本地區(qū)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豐富的信息支撐。通過加強地方文獻的深入挖掘和開發(fā)、利用,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而且還有利于保護一個地方的文化遺產,幫助人們更好的了解本地區(qū)的發(fā)展歷史、發(fā)展脈絡。信息技術背景下,社會大眾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樣性,受眾的信息需求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各種媒體的融合也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模式,同時也影響著人們對信息資源的獲取和利用方式。在全媒體時代,各個媒體相互融合,社會大眾可以通過智能手持設備移動終端互聯(lián)網,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信息不再是以文字為主體,而是呈現(xiàn)多樣傳播形態(tài),它能夠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加豐富的視聽享受。在這一背景下就要求地方文獻挖掘開發(fā)不要局限于傳統(tǒng)的紙質資源,將數字化資源多媒體資源充分融入其中,形成多樣化的資源形式,以滿足不同社會大眾的需求。
二、全媒體時代挖掘地方文獻價值的途徑
1.加快多媒介信息資源建設
圖書館在進行地方文獻資源挖掘開發(fā)利用過程中,應該逐步從文獻采訪信息資源建設向著全媒體背景下多媒介信息資源建設轉變。圖書館應該利用自身的文獻信息優(yōu)勢,開辟各類文獻信息來源。一方面圖書館應該重視傳統(tǒng)紙質文獻信息的收集,要廣泛的收集來自于企事業(yè)單位,政府部門,學術團體學校,科研單位的正式出版刊物,進行全方位的信息采訪,保證地方文獻信息收集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在做好正式出版物的收集的同時,還應該加強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整理。此外,還應該加強電子文獻網絡資源的有效整合,將網絡上無序的資源信息進行有效的篩選和分層,從而中篩選出與本地區(qū)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有價值的網絡信息資源,從而實現(xiàn)圖書館館藏資源和虛擬網絡資源的有機整合。通過構建地方文獻信息檢索系統(tǒng),整合圖書、期刊、報紙、圖片、音像、資料等多種地方文獻形式,方便社會大眾更好的查閱文獻信息,實現(xiàn)文獻資源的綜合利用,切實發(fā)揮地方文獻的應有價值。
2.深入開展地方文獻的調查研究
地方文獻分布十分廣泛,除了分布在各個地區(qū)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社會科學院校研究機構,以及博物館,檔案館,文史館等部門之外,還在民間有大量的地方文獻資源。針對這種情況,就應該要求相關部門組織牽頭開展地方文獻資源普查和調查,對民間的有價值文獻的存有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掌握其具體的分布、結構特點,為更加有效的挖掘和開發(fā)地方文獻奠定堅實基礎。圖書館應該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對地方文獻資源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造性挖掘研究,將靜態(tài)的紙質文獻轉變成動態(tài)的情報信息,通過各種不同的媒介傳播形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利用效率,發(fā)揮地方文獻應有的價值。圖書館可以組織專業(yè)人員對地方文獻進行有效的研究、加工、整理、匯總,并將其編制成二次文獻、目錄和數據庫,以便更好的被檢索和利用。
3.依靠多媒體強化資源宣傳推廣
近年來圖書館雖然在地方文獻資源收集整理開發(fā)利用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但是地方文獻利用率較低一直是一個不容質疑的客觀事實。為了進一步提高地方文獻資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通過多媒體途徑進一步拓展地方文獻的利用渠道,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以此來提高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圖書館可以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期間組織民族文化講座,辦各種展覽,播放優(yōu)秀電影,開展表演活動,進一步發(fā)揮新興媒體在信息傳播大眾文化傳播方面的優(yōu)勢,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向社會大眾宣傳推廣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通過有效的宣傳推廣,能夠在圖書館和全社會上下營造一個積極利用地方文獻的良好傳統(tǒng),確保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的讀者群體對本地區(qū)的文化有所了解,進一步向社會大眾展示本地區(qū)深厚的文化價值,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獲得社會大眾認可的同時,促進地方文獻資源得到更加高效的開發(fā)和利用。另外應該充分認識到地方文獻資源開發(fā)利用不能僅僅局限在圖書館內部,引導某些移動終端,電視網絡媒體全面參與其中,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形成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開發(fā)、利用的良性循環(huán),以便更好的促進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寧,梁紅善.淺談延邊圖書館地方文獻收集與保護工作[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22).
[2]劉艷.如何做好普洱市地方文獻收集工作[J]..普洱學院學報.2016(6).
[3]馬艾鴻,張金銑.論唐玄宗對文獻收集和整理的重視[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7(6).
[4]邊洪秀.戲劇文獻收集的因素分和質量評價[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