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園子
已花繁葉滿了,
濃蔭里卻靜無鳥喧。
小徑已鋪滿苔蘚,
而籬門的鎖也銹了——
主人卻在迢遙的太陽下。
在迢遙的太陽下,
也有璀璨的園林嗎?
陌生人在籬邊探首,
空想著天外的主人。
(選自《戴望舒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
賞析
有一種詩歌,看上去似乎平平無奇,但品讀起來卻叫人意猶未盡。這首詩就是這樣的。怎么品讀呢?這里分享兩種閱讀法。
一種是“自我沉浸”法。
“五月的園子/已花繁葉滿了,濃蔭里卻靜無鳥喧。”讀完這第一節(jié)詩,請你停下來,閉上眼想一想,想象你正走近這樣一個濃蔭覆蓋、寂靜無人的園子,你止步張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再來讀第二節(jié),跟著詩中所寫,給你想象中的那座園子添加鋪滿苔蘚的小徑、生銹的門鎖,當然,你也可以盡情想,那小徑彎彎曲曲的,從哪里延伸過來?那籬門是何等式樣?門旁是怎樣的籬笆?你有沒有想伸手拽一下籬門上的銹鎖?你是不是想到了主人是誰?你還有很多胡思亂想嗎?好了,現(xiàn)在請繼續(xù)讀下去吧。詩中有個聲音告訴你,主人在“迢遙的太陽下”。你要跟這個聲音對話?那么請你像一個詩人一樣地發(fā)問:“在迢遙的太陽下,也有璀璨的園林嗎?”
另一種是“導演旁觀”法。
如果你是一個電影導演,如何把這首詩變成一個電影鏡頭?你怎樣表現(xiàn)這一座“五月的園子”?這園子的畫面,顏色,聲音,那個“陌生人”,你打算讓他/她怎樣進入你的鏡頭?
這首詩你還有什么閱讀法,愿意分享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