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校坐落于風景秀麗的秦淮河邊,附近就是著名的夫子廟景區(qū)。夫子廟游人如織,游客們喜歡坐著畫舫泛舟河上,夜游秦淮更是受到大家的喜愛。
我們每天上學、放學,常會走過秦淮河上的古橋。這座文源橋已經(jīng)有600多歲了,依然保存完好??粗鴺蛳埋傔^的游船,我們腦海里浮現(xiàn)出這兩個問題——
*夜晚光線較暗,游船通過存在安全隱患,能否實現(xiàn)橋洞自動亮化呢?
*當船行到兩岸景點時,能否實現(xiàn)自動語音播報呢?
進行了一番討論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決定分小組進行實驗。
工程組:文源橋縮小了
在全方位測量文源橋的各個部分后,繪制模型圖,等比制作縮小版的文源橋。
用兩層高密度板夾一層紙板,制成橋身、橋面,既增加立體感,又便于組裝,細小的欄桿也不易折斷。瞧,縮小版的文源橋搭好了!
信息組:文源橋亮起來了
在信息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學習傳感器的編程和安裝。
利用LED星星燈珠、軟管和紅色吸管,我們給“橋”安裝了紅外傳感器。
語音播報組:文源橋會“說話”
我們邀請同學錄制了解說詞,在游船經(jīng)過文源橋時,游客們就會聽到自動語音播報。
文源橋原叫黃公橋,是為了紀念黃觀而建……
也許我們的設想最后并不能真正實現(xiàn),但在這樣有趣的實踐活動中,我們大膽猜想、團結(jié)協(xié)作,真好!
你肯定也見過不少橋,它們或現(xiàn)代,或古老,或壯觀,或精巧,哪座橋讓你印象深刻呢?你是否也曾像鮑欣蕾和她的同學們一樣,對橋有過不一樣的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