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譯文
誰是敵方已經很明確?,?可是盟友的態(tài)度還猶豫不決的時候?,?就要想辦法誘導盟友出兵攻打敵人,使自己的兵力避免遭受損失?,以保存自己的實力?。?這是根據?“?損?”?卦的卦象推演而來的計謀?。
故事
晏子二桃殺三士
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這三個人意氣相投?,?結拜為異姓兄弟關系非常親密?。?不過?,?他們自恃功高?,?驕橫跋扈?,?從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晏子很擔心這三個人不服管束?,以?后對國家造成危害?,?便想了一個主意除掉他們?。?他對齊景公說?:?派一個使者帶兩個桃子給這三個人?,?并告訴他們?:?按功吃桃子?,?誰的本領大?,?就可以得到一個桃子?。?這三個人有勇無謀?,?肯定會為爭桃而死的?。
果然不出晏子所料?,?三人在使者面前各言其功?。?公孫接性格最為急躁?,?搶先說?:?“?有一次?,?我空手制服了一頭野豬?,?還有一次我捉住了一只猛虎?。?憑我的本領?,?我應該得到一個桃子?。?”?說完就從盤中拿走了一個桃子?。
田開疆也不甘示弱?,?接著說?:?兩次手持長矛?,?打跑了一整隊的敵人?,?捍衛(wèi)了齊國的尊嚴?,?守護了齊國的人民?,?憑我的本事?,?我也應該得到一個桃子?。?”?說完田開疆也拿走一個桃子?。?古冶子見兩個桃子都被拿走了?,?不由得大怒?:?“?若論功勞?,?誰能與我相比???有一次我隨國君渡黃河?,?一只巨黿搶走了我的馬?,?竄入湍急的河水中?。?我跳入水中?,?殺死巨黿救回了馬?。?當我左手牽著馬尾?,?右手提著黿首從水中跳出來時?,?岸上的人都以為我是河神?呢?!?像我這樣?,?是勇敢不如你們?,?還是功勞不如你們呢???憑什么你們可以得到桃子而我不能???”
公孫接?、?田開疆聽了古冶子的話?,?也感到十分愧疚?。?他們倆后悔地說?:?“?我們的勇猛比不上你?,?我們的功勞也不能和你相提并論?。?可是我們卻拿到了桃子,讓真正有大功的人一無所有?,?這說明我們有貪心?。?今天若不以死來表達我們的懺悔?,?那我們豈不是膽小鬼?!?”說完?,?兩人交出桃子?,?然后揮劍自刎了?。
古冶子面對兩位伙伴的尸體?,?良心受到深深的譴責?。?他痛心地說?:?“?兩個伙伴都已死了?,?只有我還活著?,?這是不仁?;?用言語羞辱他們而吹噓自己?,?這是不義?;?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厭惡而不去死?,?這是不?勇。?像我這樣不仁?、?不義?、?不勇的人?,?活有還有什么意思???”?古冶子說罷?,?也拔劍自刎了。
名師小講堂:
所謂的“借刀殺人”,不一定用“刀”,也不一定是要“殺人,這一?計的核心宗旨是,假借外力或他人之手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生活中要時刻留心觀察,一旦發(fā)覺了對自己不利的情況,要留意是否有可以借助的勢力,要善于“借力。這樣才能應對不利,保存自己的力量。而識破這一計策,又可防止自己被人利用,上大當、吃大虧。
摘自《三十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