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瑞澤
清華大學作為與北京大學齊名的頂尖學府,她那煌煌上庠的高貴氣質,那水木清華的靈婉俊逸,那人才輩出的光輝校史無不令莘莘學子心馳神往,寤寐思服;而她那看似平淡的八字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其間又蘊涵了幾多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
“自強不息”出自《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句。但其實,筆者相信早在《周易》成書之前,人類便孕育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它在櫛風沐雨的艱辛中生根,在九死一生的搏斗中抽穗,最終在那一次次的鉆木中閃出收獲的火花。人類代代傳承的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千百年來感動了多少人,鼓舞了多少人,又成就了多少人!
太史公司馬遷,在遭受宮刑的奇恥大辱后,隱忍含垢,發(fā)憤著書,“述往事,思來者”,耗時十余載,終于凝就了“奔放而浩漫,停蓄而淵深,妍媚而蔚郁,感憤而傷激”的《史記》,為后世留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倘若沒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豈能如此?
自強不息的精神,并非中國人獨有,它是人類共有的優(yōu)秀品質。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之一,但他的早年經(jīng)歷卻是一連串失意組成的:借錢經(jīng)商,兩次破產(chǎn);競選議員,三次落選;甚至一度精神崩潰。然而他卻說:“這一路充滿坎坷,我一只腳滑了一下,另一只腳也因而站不穩(wěn);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而已,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碧热魶]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豈能如此?
生活中常常有人埋怨自己“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然而“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難道他們當真是“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不盡然。他們只是沒了那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敢正視困難,不敢接受挑戰(zhàn),不敢面對失敗,殊不知,“意志愈煉愈堅,信仰愈磨愈固”。這樣的人恐怕也只能是庸庸碌碌之輩,讓人空嘆一聲“爾志不遠矣”。
自強不息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的顏回留下的那句“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自強不息是焚膏繼晷的昌黎先生留下的那句“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自強不息是不屈于蔣介石淫威,憤然離開黃埔軍校的宣俠父留下的那句“大璞未完總是玉,精鋼寧折不為鉤”。
自強不息是失聰卻創(chuàng)作不輟的貝多芬那“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壯語;自強不息是奧斯特洛夫斯基打碎病痛的枷鎖、探尋那撼人心魄的“生命真義”的勇氣;自強不息是“飛人”喬丹誓言“我可以允許失敗,但絕不能容忍放棄”時的慨然。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古往今來,自強不息的人太多太多,他們是可敬可佩的。然而筆者不禁要問:“自強不息是形于外的,有沒有什么是蘊于內的呢?”筆者想是有的,那便是蘊于心中的“厚德載物”的修養(yǎng)。
古人云:“郁情于中,必發(fā)于外。”正因如此,人們非常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以期達到“內圣”的境界。這也是所謂的“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司馬遷正是因為仰慕學習先賢古圣們的美好德行,才能于縲紲之中撐起民族的脊梁,成為一代“倜儻非常之人”;林肯的真誠與德義使得惠特曼無限敬佩地寫下“號角為你長鳴”,甚至在他遇刺之后,作為敗北一方的南方人都為他流淚,而譴責布恩的謀殺簡直是“弒父”行為。倘若沒有“厚德載物”的修養(yǎng),他們怎會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榮譽呢?
麥克阿瑟是二戰(zhàn)時期盟軍的最高統(tǒng)帥。論勇毅,他或許比不上天才將軍巴頓;論奇謀,他或許比不上“沙漠之狐”隆美爾;論識人,他或許比不上獨具慧眼的馬歇爾,但他卻能在盟軍處于劣勢,盟國互有猜疑的情況下,首先表示誠意,以美軍為先鋒,使盟國間建立彼此的信任。他以德服人,巧妙平衡盟國間的關系,使麾下三員驍將竭心盡力協(xié)同作戰(zhàn),甚至連桀驁到不可一世的巴頓也惟其馬首是瞻,這豈不正應了那句“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古語?
相反的,一些無德之人,縱然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也不會得到世人的尊崇。錢謙益在明末文壇上也算是個領軍人物,然而他貪生怕死,甚至沒有“女流之輩”柳如是那般的豪情與傲骨,徒為后世恥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從《尚書》中的“九德”到魏征奏章中所書“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從諸葛亮的那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到光緒帝師翁同和的那句“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從劉備遺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到曾國藩家書“進德之事,講求乎誠正修身之道,以圖無忝所生”?!昂竦螺d物”始終是人們追求的至高修養(yǎng)。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兩者本就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正因有德,才有自強之氣;而正因有那不息的自強之氣,才愈能修性自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不僅是清華大學的校訓,不僅是一則耐人尋味的雋語警句,它更是一種風華卓絕的精神氣質,更是一種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確實具有普世價值,值得我們銘記心頭。
【點 評】
讀了這篇文章,我們不禁要驚嘆于作者的才氣,驚嘆于本文強大的說理力量。所用事例,目不暇接,卻又高度概括,如“借錢經(jīng)商,兩次破產(chǎn);競選議員,三次落選;甚至一度精神崩潰”把林肯一生的際遇完全掃描了出來;時而是中國例子,時而是外國例子,典型化手段使觀點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所引名言,比比皆是,如山陰道上的風景,不僅在說服人,還能愉悅人;有取有舍,恰到好處,把文章寫得豐富卻又經(jīng)濟。從結構上來看,作者以一句自然、恰當?shù)倪^渡話“自強不息是形于外的,有沒有什么是蘊于內的呢?”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兩種不同的品質糅合于一體,從而使全文上下緊湊而勻稱。而最后的總結十分精彩,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水乳交融在一起。不僅大的結構巧于縫合,就是段與段之間也做到了針細線密,比如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并非中國人獨有,它是人類共有的優(yōu)秀品質”這句話,就自然地從中國人過渡到外國人。另外,排比句的大量運用,給本文帶來了整飭之美,從而能夠引人入勝。
(指導教師:李仁甫)
[作者通聯(lián):江蘇鹽城中學高三(32)班]